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沟通北京与山西中部的山西道是山西商人跨区域贸易的重要商路,商路沿线每隔一段距离就建有山西会馆。这些山西会馆最早建于晚明时期,晚明清初还有比较明显的家族和行业特征。清中叶之后,以盐、当、钱、铁和布等为主的各行业共同兴建山西会馆,沿商路会馆总体格局形成。民国以后,山西商人逐步撤离,会馆也被废弃。山西道商路的山西会馆在名称称谓、商业史特征和神灵崇拜等方面均具有一些独特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活跃于苏州的外地商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明清时期的苏州,是全国最为著名的工商城市.在这个东南都会之地,全国各地商人餐风露宿,千里跋涉,辐辏而至.他们将苏州的大宗产品输向全国各地,又将全国各地的土特产品输入苏州.交通便利、市肆喧阗的苏州吸引了全国各地商人,外地商人的活动也更推进了苏州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明清福建会馆的多种形态王日根如果说宋元以前福建主要以人口移入为主,那么明清时期的福建则显示出人口大量流出的景象;如果说在人口流入中家族是人们建立新居地的纽带,那么在人口流出中会馆则成为人们开拓其事业的基地。正是通过会馆,福建人流向北方、流向内地、流...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拥有优越地理、人文条件的芜湖在全国商品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与商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表现出了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特点.繁荣而有特色的商业使芜湖发展成为颇有个性的工商业城市.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的井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井灌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商代已有了水井灌溉记载,凿井技术的发明可能还更早一些。春秋战国以后,由于提水工具桔槔的发明,井灌逐渐成为农业灌溉的一个组成部份。明清之前,历朝井灌都有不同程度地发展,对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明清时期,这种作用随着井灌的突出发展更为显而易见了,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直至今天,井灌仍然是北方农业灌溉的一个重要方式。透过井灌的历史,有助于我们进一考察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并从中得到启示。因此,探讨井灌问题、尤其是明清井灌问题,很有必要。 明清时期井灌的显著发展 明代,尤其是明代后期,黄河流域中下游北直隶、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省井灌有较大的发展。一是表现在民间凿井灌田比较频繁。徐光启说,田间水井,“北土甚多,特以灌畦种菜。近河南及(北直隶)真定诸府,大作井以灌田,早年甚获其利,宜广推行之”;“所见高原之处,用井灌畦,或加辘轳,或藉桔槔。……闻三晋最勤,汲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中国的气候和粮食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时期的人口问题一直是历史人口学的一个热点,因为这一时期的人口构成了近现代中国人口的直接前提。学术界对明清人口问题已有许多研究,其中一个方面是探索粮食生产与人口增长的关系。何炳律认为11、12世纪早熟稻(占城稻)的引入和推广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农业革命。两宋时期早熟精只在江浙交界处、江西、福建的一些地方传播,两个世纪后(明清时期)早熟稻已使“中国稻作区东半部的地貌实际上发生了变化”,早熟稻的推广使得“明代和清代的人口几乎一直上升”。此外,16世纪玉米、甘薯、花生的传入也支持了明清以来的人口膨胀。①…  相似文献   

7.
田面权作为永佃权的派生权利,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田面权逐渐成为一种传统民事习惯,虽与官方法律的规定背道相驰,但是不得不承认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成为一种长期以来在土地租佃法律关系中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制。  相似文献   

8.
林燕 《经济师》1999,(1):102-103
明清时期,是我国商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高峰。这一时期的商业有三件大事需倍加关注:一是商业性农业的不断发展,二是地区性商业集团及金融机构的出现,三是海外贸易的继续扩大。除此之外,商业城市日益增多,商业网络更加密布,商品流通的数量在增加、领域在扩大。商业的...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塾师的收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塾师是在传统的家塾、义塾和私塾中从事启蒙教学的老师。塾师通过教学课徒获得的收入,主要有束修、膳食和节敬三项。其中束修是指致送给塾师的酬金,是塾师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也是决定塾师收入水平和经济地位的主要要素。塾师的供膳情形颇为复杂,直接反映出塾师的生活质量。节敬是在特定的节令致送给塾师的银钱和礼物,是塾师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两广的商业贸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广之间的商业贸易源远流长.降至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中叶以后,两广之间的商业贸易更得到了全面的、空前的发展.(一)粮食贸易.明清时期,全国性长距离运销的最重要的商品是粮食.两广的商业贸易也是以广西的粮食运销广东为最大宗.明中叶以后,逐步出现“广东民间资广西之米谷东下”的情况.至万历年间,广东每“岁仰粤西粟数十万斛.”到了清代,随着广东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严重的缺粮省.于是每年有大量粮食从广西运往广东贸易.其经营粮食贸易的方式有两种.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的韩江流域经济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韩江是广东省仅次于珠江的第二大河。它的上游分汀江和梅江两支。汀江发源于福建省长汀县和宁化县交界的治平木马山北坡,汇众山之水,过长汀,奔上杭,出永定,迄通南来,入广东境。梅江的上源琴江,发源于广东紫金县白山荣,北流过五华,至兴宁水口,始称梅江,转东北流,过梅州,有石窟河、松源浪来汇,至松口又折向东南,人大埔。河、梅两江在大埔三河坝汇合,称韩江。南下直出丛山夹谷,在潮州城下,分北溪、东溪、西溪几道支流出海,这是韩江下游。韩江流域总面积约3.43万平方公里,覆盖闽粤两省,上、中游多山地丘陵,下游是三角洲…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代,陕西地区曾遭受了各种灾害,摧残非常严重,致使该地变成了一个有名的贫穷落后地区。今天,我们要加速改变陕北的现状,就需要研究一下明清时期该地的农业经济,从历史上寻找贫穷的根源。这种作法,无疑会对当今的工作起到一定程度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江南的地租率和地息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在商品货币经济的促动下,封建地主经济不断地趋于分化。本文试图通过对明清江南的地租和土地利息的考察,来探讨明清江南地主经济的封建性和分化动向。不当之处,敬请教正。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木材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工业出现以前,木材是建造房屋和制作车船、工具乃至家具所使用的基本材料,在人民生产、生活中作用十分重要,以致有的西方经济史学家把大工业以前的时代称为“木材时代”。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情况也是如此。因而,对明清江南的木材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当然是明清江南经济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我国山区经济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景德镇是一座山区手工业城市,其地理条件与交通方便的城镇有所不同。这座城市所需的农林产品主要靠浮梁农村供应,因而探讨浮梁的农林商品可从一个地区反映明清时期山区的经济水平和城乡经济联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思杰 《铜陵学院学报》2011,10(4):92-93,121
作为一个女性绘画的潮流,明清闺阁绘画群体性特征在我国历史中绝无仅有,对于我们重新解读中国古代绘画史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文章从明清时期的闺阁画家入手,探析明清闺阁绘画产生的原因、风格和艺术特点,讨论这些女性绘画之于中国绘画史及女性艺术史的价值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书院是我国自北宋至清末的一种学校教育组织,它在我国教育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起过重要作用。广州地区的书院在元代以前数量无几,不足以引人注意。以明代起,其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局面一新,不论其在学术上,还是在教学内容、办学形式、管理体制方面都有不少特点。研究明初至清末广州地区书院发展的情况,对进一步了解这个时期广州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术发展的特点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市场经济因素框架下对山陕会馆的研究 ,发现在明清时期工商会馆存在着一个从“馆庙合一”向“馆市合一”的转变过程 ,并详细论证了这种“馆市合一”模式产生的原因、基本内容及其性质。指出明清时期工商会馆出现的“馆市合一”是工商会馆“馆庙合一”基本特征的延伸和发展 ,是工商会馆区别于其他会馆的重要标志 ,以及明清社会转型时期在整合会馆作用过程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试论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农业垦殖和生态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以来的黄河全面夺淮,是江淮地区生态环境巨大变迁的主导因素。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历代政府为保南粮北运大动脉的畅通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以及江淮人们的农业垦殖活动给这一地区的环境变迁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本文借鉴环境科学、历史地理学有关的人地关系理论,着重探讨了明清时期江淮各地人们农业垦殖活动这一外营力作用于环境的过程。明清时期江淮地区涸湖废塘为田、伐林垦荒新一轮农业垦殖高潮的出现,根源于清中叶以来当地人口高速增长与耕地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田尽而地、地尽而水而山的过度垦殖则加剧了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  相似文献   

20.
前段时间拜读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苏州大学王卫平先生的力著《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以苏州为中心》 ,全书凡六章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江南地区城市发达的背景 ,第三章明清时期江南城市的繁荣与市场体系 ,第四章江南城市社会诸相 ,第五章社会风习的变化与思想观念的更新 ,第六章江南地区的城市化及其局限 ) ,30万言 ,深感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亮书 ,其显著的特点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选题视角精准该书虽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城市史为研究对象 ,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江南地区优越的地理区位、无可比拟的人文环境 ,特别是唐宋以来全国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