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基于总产出生产函数的行业效率测算方法,运用投入产出表直接测算了2007—2018年全国和2007—2017年31个省份数字经济核心行业和支撑行业的行业效率,并构建面板回归模型,运用中国2012—2019年29个省份数据,探讨数字经济核心行业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在其他行业效率下滑明显的背景下,中国数字经济行业效率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中国数字经济支撑行业效率在全行业中排名较为靠前,数字经济核心行业效率排名明显偏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经济核心行业效率的地区及省份差距逐渐缩小,数字经济支撑行业也出现地区分化和省份差异。(2)机制分析表明,人均GDP等宏观经济变量并不是提升数字经济核心行业效率的关键,工业增加值占比对数字经济核心行业效率有促进作用,信息发展变量的影响重点在于技术手段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本文为促进中国数字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苏杭  卢笑同 《技术经济》2023,42(9):67-82
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局势紧张带来的巨大负面冲击,数字经济逆势而上,在贸易领域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基于中国城市和海关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出口韧性二者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城市出口韧性,且后续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结论也支持了这一观点;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出口韧性的作用因城市区位和政府治理效能、出口目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风险而异;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降低城市贸易成本、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增强城市创业活力进而增强城市出口韧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外部不确定性冲击背景下,数字经济能够平抑风险并持续提升城市出口韧性水平。本文厘清了数字经济发展增强城市出口韧性的作用机理,研究结论为我国城市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推动贸易“稳中求进”,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农户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单元和微观组织,农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农户的生产效率上,农户的生产效率决定着我国整个农业的生产效率。因此,对于农户生产效率的研究,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现阶段农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竞争力。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13年(1991~2003)农户的投入产出数据以及2003年全国各地区农户的投入产出数据对农户的综合生产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分析.从DEA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对农户投入产出效率的趋势分析还是区域分析,我国农户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总体上都比较高;农户的生产纯技术效率比较高,规模效率相对来说就要低一些,致使大部分地区农户生产无效率。因此,从我国目前农业的生产状况以及资源配置情况来看,要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率、增强农业旁争力。就必须在提高农户生产技术的同时.增加农户的生产规模也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DEA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有效性方法,对河南省的18个城市,从投入产出角度,通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等指标来具体评价城市经济发展效率,阐明地区之间投入产出方面存在的一定差距。运用deap软件求解,得出各城市的相对效率值及指标值,并提出了改进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是实现双循环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为区域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本文以城市创业活跃度为研究视角,利用2011—2018年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区域“促创业”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提高城市创业活跃度水平。对于东部城市而言,数字经济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促进作用会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消费扩张效应和吸引FDI溢出效应是数字经济影响城市创业活跃度的重要传导路径。政府应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营商环境为重要抓手,加快城市的数字化建设进程,借助数字科技和信息平台,有效发挥数字经济对区域创业的引导效应。  相似文献   

6.
将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效率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基于2012-2019年20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1625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效率的驱动效应与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正向驱动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人才资源集聚效应、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和营商环境优化效应均能发挥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但数字经济发展对不同特征的微观企业创新效率的正向驱动呈现明显的异质性,位于非中心城市、处于初创期以及属于高技术行业、强竞争性行业的企业,其创新效率的提升受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度更强。  相似文献   

7.
白成太  陈光 《技术经济》2016,(3):102-108
立足于已有研究,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和经济分析指标的含义,提出了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推算生产效率分析涉及的劳动、资本、投资、固定资产折旧、中间投入、收入和增加值等指标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改变了市场要素供给结构,为资源配置提供了新机制。基于资源配置理论,采用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多维指标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使用静态和动态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资源错配的影响。结果发现:(1)资源错配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性,即过去的要素错配显著影响当前资源配置效率,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改善中国资本和劳动力错配,替换变量和引入工具变量后,其改善效应具有稳健性;(2)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市场化程度、促进金融发展、提高对外开放度等途径间接改善资源错配;(3)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空间效应,能够有效改善本地区资源错配,但会加剧邻近地区资源错配;(4)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产能过剩水平较高、资源配置过度地区资源错配的改善效应较强。研究结论有助于从资源配置视角加深对数字经济红利效应的理解,并通过发展数字经济改善资源错配现状、释放过剩产能,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9.
10.
李雪阳 《新经济》2022,(11):113-118
城市经济效率体现了城市经济发展效率与速度,提升城市经济效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提升经济活力的有效路径。数字化技术发展普及以来,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效率从新增因素到作用机制上产生了新的影响。本文总结分析当前数字经济时代城市经济效率提升要素,并从产业、城市、投入要素、制度与自然环境等四方面进行了时代化分析,并提出结合人文数据研究城市经济效率提升路径等可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投入产出角度,运用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与Malmquist模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修正了环境因素与随机因素的影响,从静态与动态的时间角度对2008_201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静态层面看,我国各省经济发展效率不容乐观,综合效率值较低,大约2/3省的经济发展都处于低效状态;经济发展效率受环境影响较大,剔除环境因素的影响后,各省综合效率均显著下降;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效率仍处于领先地位,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但整体来看区域间经济发展效率差异逐渐减小。从动态层面看,通过Malmquist模型分析,考察期间全要素效率和综合技术效率M值逐年下降,技术进步效率逐渐增长,且全要素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下降。因此,各地区应该充分发挥优势,加快技术创新,提高规模效率,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背景下,准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的碳减排效应,对推动各国经济发展低碳转型,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使用1990—2019年9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从国家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降低碳排放,且减排弹性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在中、高收入国家均能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3)从行业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对降低中等收入国家建筑、制造、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有显著效果,对降低高收入国家制造业、运输业的碳排放作用显著,且均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实现的。以上研究结论为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与气候治理、加快各国经济低碳转型及部署中国碳达峰行动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2011—2020年各省份数字乡村及农业生产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熵值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数字乡村与农业生产效率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生产效率逐年递增;数字乡村发展正处于平稳发展阶段;数字乡村与农业技术效率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并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由“点状分布”逐步转向“片状分布”和“带状分布”。据此提出应建设优势专业区域、增强带状辐射效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3—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BM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经济周期协同性存在稳健的负向作用;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通过降低产业结构相似度和贸易关联度对区域经济周期协同性产生负向影响;数字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强化了产业结构相似度的中介效应,弱化了贸易关联度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区工业知识生产效率测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运用1996-2003年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以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衡量创新产出,以研发资本存量和研发人员表示创新投入,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我国地区工业的知识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用随机前沿法测算的知识生产效率较大而且较为稳定;各地区工业的知识生产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具有明显的不均衡发展特征;总体而言,我国地区工业的知识生产效率偏低,存在较大的改进潜力。  相似文献   

17.
鲁玉秀  方行明 《技术经济》2022,41(2):119-128
本文在理论分析数字经济影响FDI区位选择的内在机理基础上,采用中国2011—2018年284个地级城市作为研究样本,构建数字经济指数,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数字经济影响FDI的间接作用机制和系列异质性特征。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FDI的流入,并以间接影响制造业发展加速FDI流入,经过各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实施宽带中国的城市、东部地区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对强化FDI区位选择的影响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推动数字金融、刺激居民创业渠道影响FDI。这些发现为新时期中国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并稳定外资找到了新思路并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8—2018年面板数据,测度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对本省域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均有促进作用,而在部分矩阵下对省际创新发展有负向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科研经费投入、人才投入与外商投资均对区域创新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建议加强区域技术联系与资源共享,打破数字经济在区域间创新发展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创新资源精准投入,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经济应用水平,以进一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中国2005—2021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产业集聚、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产业集聚有利于促进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依赖及工业化水平差异,数字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效应在一二线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非老工业城市的作用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产业集聚主要通过推动居民生活方式线上化转型和工业生产方式集约化转型赋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在地方政府竞争作用下,地方政府经济竞争强化了数字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而地方政府创新竞争的作用不明显。各地应结合城市发展特点积极推进数字产业集聚化发展,培育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新动能,充分释放数字产业集聚化发展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赋能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