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估计影响产业集聚的各个效应边际效益.通过理论分析,使用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全球价值分工程度通过要素禀赋效应、金融外部性效应、技术外部性效应和贸易成本效应影响制造业产业集聚机制.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劳动力和资本的竞争优势,随着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加深,金融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对于产业集聚有明显正向影响,但贸易成本效应会阻碍产业集聚进程.  相似文献   

2.
武建强 《生产力研究》2008,(24):109-110
全球价值链价值环节的空间重组和产业集聚程度的加深是在分工深化的前提下,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的结果,并且二者间具有互动性。价值环节重组"空间"的选择和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都是为了提高不同价值环节企业的收益或降低其成本,最终衡量价值环节空间重组和产业集聚程度的标准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其收益/成本的比值,即相对收益。文章对高、低附加值的价值环节如何进行空间重组以提高其相对收益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新技术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高端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基于2009-2016年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测算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结果显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下降态势,下降的主要诱因在于技术进步的衰退。回归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企业平均资产规模和研发经费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有显著制约作用,而平均收入规模、区位熵、有效专利数量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有显著促进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在于提升技术创新效率,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培育特色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注重发挥产业集群的正向外溢效应;扶持中小企业和培育龙头企业并举,建设规模庞大、结构合理、和谐共生的高新技术企业体系。  相似文献   

4.
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成效是否与发达国家的经验一致?什么类型的国家(经济体)才能从参与全球价值链中获益?文章在区分不同新兴经济体类型和不同GVC参与方式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新兴经济体如何通过参与GVC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研究发现:(1)GVC总体参与度的增加能显著提高中等发达新兴经济体及中国的TFP,但不能提高新兴经济体全样本和发展中新兴经济体的TFP,表明参与GVC的生产率效应取决于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程度及在GVC中的位置.(2)来自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国外增加值对TFP的影响不同,其中来自发达国家的国外增加值对各类型新兴经济体的TFP都有促进作用,说明与发达国家的GVC关联对新兴经济体TFP的增长更有效.(3)进入国界不同次数的国外增加值对TFP的影响不同,其中进入国界仅一次的国外增加值对TFP没有显著提升作用,进入国界多次的国外增加值才有生产率提高效应,说明只有深度参与型的GVC参与方式才能提高新兴经济体的TFP.文章为中国参与GVC过程中如何适应国情以及适当调整参与方式来提高自身的TFP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产业布局不平衡是制约地区环境治理、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高技术产业、中低技术产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从产业互动视角探讨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在环境"先污染后治理"中的具体作用,并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从本地效应来看,当集聚规模达到一定门槛值时,高技术产业集聚能显著提升环境质量,并释放中低技术产业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从邻地效应来看,高技术产业集聚能有效降低周边地区污染排放,但会由于"挤出效应"增加中低技术产业集聚对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进一步考察高技术产业集聚的调节作用发现,严格的环境规制和高劳动力成本能改善中低技术产业集聚的本地环境污染效应,但会通过促进中低技术产业转移增加周边地区污染排放,而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能有效抑制中低技术产业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异质性企业一般均衡理论框架中引入产业集聚的不确定性降低和"必要沉没成本"消化两大效应,利用数理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发现产业集聚对生产率影响的方向和大小与其资产专用性水平密切相关,即资产专用性水平较低的企业更容易得到产业集聚的生产率促进作用.同时,本文也利用基于微观企业层面的实证分析对理论分析所得的假设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结论是产业集聚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提升作用但受企业自身资产专用性的抑制.因此,在产业政策上,政府在除适度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外,更应通过在集聚区域内建立稳定的资产流动共享机制并以制度化手段规范市场、降低进入退出壁垒来促使产业集聚生产率提升效应更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产业关联与产业互动角度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互动机理模型。运用2003-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区位熵指标的测算拟合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相关程度,然后通过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二者的互动效应。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之间存在很强的协同关系和互动关系,应充分运用二者的互动机理确立产业结构的转型战略,重点培育产业集群发展,调整和优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促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空间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聚已成为许多国家、区域或城市经济的显著特征,并引起了经济学家、经济地理学家、管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广泛兴趣。从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角度出发,对产业集聚给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影响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新增长理论与新经济地理理论相结合,把服务业FDI、产业共同集聚与地区生产率纳入到统一分析框架中进行系统研究。利用2003-2012年欧盟外商投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以吸引服务业FDI为主要手段的外向型产业结构调整方式、以产业共同集聚为主要方式的内源性产业结构调整对地区生产率以及细分行业和地区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来看,服务业FDI对地区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产业共同集聚对于地区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细分行业来看,服务业FDI对于服务业和制造业生产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共同集聚对于服务业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制造业生产率具有抑制性;分地区来看,服务业FDI对于东部和西部地区生产率均具正向影响,产业共同集聚仅对东部地区生产率具有溢出效应,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移、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价值链理论阐释了产业发展的全球布局特征与价值分配规则,产业升级则表现为该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顺着价值阶梯逐步提升的过程。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为后进国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产业升级问题,其前提是依托产业转移,在正确评估产业自身发展阶段与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寻找适当的机会嵌入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中端嵌入与高端嵌入)。产业升级的路径则是沿着全球价值链向两端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延伸的方向必须结合产业特征,根据价值链动力机制(生产者驱动、购买者驱动与混合型驱动)来确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产业升级过程中,必须细分该产业部门的技术特征、企业特点与地区差异。即使是同一产业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在发展方向与战略上将会截然不同,进而升级的方向也不同。作为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12.
赵伟  普雁翔 《技术经济》2006,25(7):105-110
本文基于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集聚不足之现实,以城市集聚经济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引入城乡分割的约束条件实证分析了城市与农村工业活动的集聚效应。结果显示,城乡分割导致工业活动在农村与城市的“集聚二元性”,而集聚程度及其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和城乡差异。提高外国地区集聚程度能改善生产效率,这预示不仅要关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也要重视促进城乡经济的一体化,提高经济活动集聚程度,以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ACF方法估计了企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比较了东、中、西部地区的平均生产率水平,发现:虽然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平均生产率低于东部地区,但是其增长速度却要明显快于东部地区,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趋向缩小。再利用省级层面的城镇化率指标,实证分析了城镇化水平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过程不仅拉动了经济增长,而且还能通过集聚效应提高企业生产率,然而该集聚效应却随城镇化水平提高而递减。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城镇化过程因交通设施滞后明显表现出拥挤效应,抑制企业生产率提高。城镇化只有同时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交通供给,才能缓解东部地区的拥挤效应,提高企业生产率。  相似文献   

15.
《经济研究》2016,(7):58-71
准确识别开发区生产率优势的来源,对于开发区的效率评价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从"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两个方面对开发区影响生产率的渠道进行了论证,进而运用Combes et al.(2012)的方法对开发区和非开发区的生产率分布进行了系统比较,并定量识别了开发区的"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研究发现:(1)"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都显著提高了开发区的生产率水平;(2)平均而言,开发区企业的生产率优势主要源自"集聚效应",但是这种"集聚效应"持续期非常短,在开发区成立三年后就基本消失。由制度和政策优惠所形成"选择效应"则是开发区长期生产率优势的主要源泉;(3)民营、小规模、年轻的低效率企业从"集聚效应"中获益更大,这一方面意味着开发区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也说明开发区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促进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通过估计企业的生产函数,实证检验了集聚的生产率效应。研究发现:在控制企业资本密集度、研发、管理水平、所有制类型以及出口等因素后,就业规模更大的城市中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在控制前一期生产率水平后,就业规模更大的城市中的企业当期的生产率水平更高,说明在集聚地区存在能够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的"学习效应",在中国城市中存在显著的集聚经济效应;此外,城市非农就业规模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构建融入全球价值链(GVC)与技术进步效应的分析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1999-201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7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测算装备制造业融入GVC的程度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融入GVC程度指数整体呈现“W”型特征,2015年相比1999年呈上升趋势,各细分行业技术进步较为明显。实证结果表明:融入GVC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同时由于阻碍效应的存在,导致融入GVC与全要素生产率两者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这是对融入GVC能够促进技术进步相关观点的重新认识。另外,产权制度因素、高素质科研人员规模能够显著促进技术进步;研发投入强度、出口密集度、条件建设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进步,但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通过融入GVC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全球价值链理论是一个融合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来重新全面审视全球化下经济组织和发展的一种新兴理论。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机理和不同的方式。并对全球价值链下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主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嵌入产业升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处于一种从属、被支配的地位。这需要推动产业升级以改善产业的价值链地位,提升产业竞争力。嵌入产业的升级离不开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积极采取措施推动自主创新实施才能逐步市场化,从而全面打破全球价值链对中国的低端锁定。  相似文献   

20.
全球价值链理论是一个融合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来重新全面审视全球化下经济组织和发展的一种新兴理论.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机理和不同的方式.并对全球价值链下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