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对当前全球经济增长表示忧虑,预期2011及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仅为4%,其中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则从1.9%进一步放缓至1.6%。和次贷危机爆发前夕相比,当下全球经济风险有何不同?一是欧债危机涉及的问题资产更庞大。2009年4月,次贷危机最严峻时所涉及的有毒资产大约是1.5万亿美元,而目前"欧猪五国"所涉及的主权债务余额约为2.47万亿欧元。尽管欧债所涉及的交易对  相似文献   

2.
李要深 《金融博览》2013,(22):57-59
有统计数据显示,信托资产规模的季度环比连续两个季度放缓,虽然季度同比和年度数据表明信托资产仍然处于增长趋势,但信托业过去几年快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中短期内,信托业仍将增长但增速会放缓。部分无法顺应变化进行转型的信托公司,其信托资产增长可能在未来减缓甚至逆转。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全球经济对疫情的适应能力已显著增强,经济走势将逐渐趋于正常化,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弥合2021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在疫苗接种进展积极与发达经济体宽松的财政政策推动下强劲增长,风险资产和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涨,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美元指数出现震荡。2021年下半年,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导致疫情再度蔓延,全球供应链出现严重瓶颈,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通胀压力上升,呈现“类滞胀”走势。多家央行发出货币政策紧缩信号,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将会冲击全球经济,造成资产价格波动增大,需要投资者有针对性地调整资产配置。长期看,疫情并不会改变经济增长的中长期趋势,对于资产价格的影响也会逐步消弱。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的情况下,海外疫情自2月下旬以来呈现加速扩散、多点爆发之势,外部输入风险值得引起高度重视。海外疫情将对全球经济形成多方面影响:一是给全球经济带来“供需双杀”的自收缩倾向,造成世界经济在第一季度和上半年增速放缓;二是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恐慌情绪,资产价格震荡加剧;三是人民币资产开始体现出避险属性,既是机遇,也将对我国的金融管理形成短期和中长期挑战。我国应在前期已有的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的政策基础上,加强措施应对海外疫情扩散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6.
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低增长、低通胀、高债务等问题困扰着全球。关于全球经济将出现"经济日本化(Japanization)"的讨论因此日益升温。"经济日本化"真的是逃不开的梦魇吗?与此同时,在2019年年底,随着制造业景气等的改善,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开始增强,全球经济真会就此恢复过来么?在本文看来,"经济日本化"问题并非无法逾越,推动生产率增长是最根本的应对之道;而2020年全球经济也仅仅是弱复苏,尚需“真改革”。  相似文献   

7.
《中国房地产金融》2015,(1):134-135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的缓慢增长为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国内高净值人群数量和资产规模迅速增长,富裕阶层在资产配置方面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在此背景下,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如何抓住机遇,布局全球,寻找新的发展动力?2014年12月13日,以"创新与增长:新常态下的全球资产管理"为主题的2014全球资产管理论坛(天津峰会),在天津梅江中心皇冠假日酒店隆重举行。来自中国海外政经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受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原材料价格高企以及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因素拖累,08年我国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滑几乎成为定局。A股市场也难有上佳表现,投资者在资产配置上应关注上游行业和需求刚性的中下游行业。  相似文献   

9.
尹正茂 《时代金融》2014,(3):124+133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风险不断释放并逐步转移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逾期贷款双双反弹,资产质量下行压力明显增大。经济波动时期,如何应对资产质量下行,保障资产质量稳定,已成为当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经济波动期市场和客户的特点,探索经济波动期商业银行从源头上控制不良贷款,防止资产质量大幅波动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银行业增速下降,但四大行国际化逆势扩张——海外资产增速为20.3%,高于国内资产增速8个百分点。2012年年报显示,中行的资产、营收和利润规模继续保持第一。工行近年通过战略并购方式大举扩张,近四年  相似文献   

11.
马骏 《国际融资》2008,(9):32-33
通胀预期减弱、PPI向CPI传导能力弱于预期、全球经济将持续放缓等因素表明,中国面临的来自国内外的通胀压力已经比年初减弱。与此同时,实体经济增长下滑和资产市场进一步下行调整的风险在增大。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应适度放松,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应该放缓,企业融资渠道应该拓宽  相似文献   

12.
《新理财》2009,(5)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产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几成定局。为了在重重迷雾中寻找并力求打开全球金融危机链条上的突破口,国际财务管理协会与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携手,将于2009年5月23日在北京举办“2009年(第五届)中国国际财务管理师论坛”。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受到了全球金融机构的追捧,各种各样的金融创新工具不断的产生,其中资产证券化以其独特的功能、巧妙的构思得到了金融机构的喜爱,一度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创新,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小的影响,资产证券化被视作是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也引发了人们的重新审视和反思。我国从2005年开展了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以来,不断的促进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面对外资银行的加入和我国金融的逐渐开放,也开始利用资产证券化来增强竞争力。但我国资产证券化起步比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风险较大。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历程,并结合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资产证券化发展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促进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迅雷 《新金融》2016,(8):9-11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国内对未来经济走势争议较多的,集中在究竟是V型、U型或L型,或者再下台阶,即从目前的中高速增长变为中速增长(5%-6%)的判断上。放眼全球,过去十年主要经济体的名义GDP都出现过负增长,增速放缓也就不足为奇了。现阶段应考虑或担忧的是,中国经济会不会也出现负增长?在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投资的模式下,中国社会总债务水平不断攀升,高杠杆问题越来越严峻。在此情形下,要么力推改革以提高经济潜在增速,要么放弃GDP增长目标。如果能够换来改革的成功和企业全球竞争力的上升,经济负增长未必是坏事。放低经济增长目标,或许会退一步海阔天空。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盘活流动性差的资产,可以增强整体经济的流动性,缓释银行的存量信用风险。资产证券化产品作为复杂的信用衍生品,在国内仍处于试点阶段,产品价格的准确计量,对发行方和投资者都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一款产品特点的分析,选取适合的模型和处理方法给出模型定价,并对目前阶段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市场推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央银行是否应当关注资产价格波动并相应采取措施,一直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面对的现实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走势良好,但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价格低迷,与我国经济增长现实极不吻合,也加剧了这一问题的现实性.本文即对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结论是中央银行应当高度关注资产价格变动,但不宜轻易采取政策行动.  相似文献   

17.
中央银行是否应当关注资产价格波动并相应采取措施,一直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面对的现实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走势良好,但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价格低迷,与我国经济增长现实极不吻合,也加剧了这一问题的现实性.本文即对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结论是中央银行应当高度关注资产价格变动,但不宜轻易采取政策行动.  相似文献   

18.
资产证券化是当今世界金融领域发展最快的金融产品之一,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然而从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到现在仍然余威为减,肆虐全球,对美国及当今世界经济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和深远的。我国资产证券化也面临着政策、法律等方面的风险,我国应制订专门的资产证券化法律,完善信用评级制度,降低对银行担保的依赖,加强市场培育力度。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受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影响,世界经济整体放缓,美国经济低速增长,欧洲经济深陷衰退泥潭,主要经济体需求疲软,全球贸易增长下降,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经济增速也明显下滑,至第三季度达到200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受此影响,国内银行业无论是规模,还是盈利增长均明显放缓。相较而言,城商行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资本流动恋势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资本流动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在90年代初期增长较为缓慢,1998年至2000年增长加速。2001年出现突然的回落,原因在于当时全球几乎所有地区都发生了近2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同步下滑现象。美国经济从2001年3月份起进入衰退;受美国经济影响,欧盟15国经济增速大幅放缓;本来就疲软的日本经济更加低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