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科腹部手术后拔管前是否夹管对患者自主排尿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10月妇科腹部手术留置尿管1~2d的患者24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持续开放引流至拔管,对照组拔管当天进行夹管训练膀胱1~2次。比较两组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及重新留置尿管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自行排尿时间分别为(2.09±0.55)h、(2.07±0.5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4,P=0.792);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排尿量分别为(255.88±50.36)ml、(253.94±39.8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8,P=0.743);两组拔管后的重新置管发生率分别为4.0%、2.6%。结论妇科腹部手术后短期(1~2d)留置尿管,拔管前不必夹管训练膀胱,不影响患者自主排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麻醉后留置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应用护理干预的影响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90例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导尿,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进行导尿,对两组患者的苏醒期躁动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护理干预,在苏醒期躁动评分为0分方面,观察组共有40例,占88.9%;比对照组的26例(57.8%)多,观察组在苏醒期躁动评分为1~3分方面,较对照组少,差异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后留置尿管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双腔导管留置所需护理方法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64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均分两组,均留置颈内静脉双腔导管。对其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如出血、血流障碍、感染的总例数计算发生率,比较双腔导管使用的时间。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高于常规护理组(25%),置管时间仅180d左右,明显短于对照组(272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双腔导管放置的长期血透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卫生指导,注意透析前的导管护理、透析后的封管护理,及时处理出血、血流不畅通、感染等并发症,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延长双腔导管的置管时间,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手术患者麻醉后留置尿管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照组80例手术患者采用传统的术前留置尿管;观察组220例手术患者采用麻醉后留置尿管,并实施系统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插管时的疼痛评分、苏醒期尿道刺激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总满意度也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麻醉后留置尿管是一种安全、舒适的护理操作,对患者实施系统护理,不仅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留置尿管的拔除时机。方法我科对骨折术后198例拔出尿管的时机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9例,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在拔除尿管后排尿效果的不同。结果实验组在排尿顺利辅助的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积极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拔除尿管后排尿效果,提高首次排尿成功率,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中心静脉导管(CVC)两种中心静脉血管通路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的经济性差异,评估其临床应用的可负担性。方法 收集2018年7月至2022年4月入住南方医院神经外科ICU后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401例(PICC组280例,CVC组121例)的临床资料,采用预算影响分析法(BIA)对两组患者的置管、维护和拔管情况以及各项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其相关处理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价。结果 相较于CVC组患者,PICC组患者平均ICU滞留天数和平均导管留置天数更长(P<0.05),1次置管成功率更高(96.1%vs. 87.6%,P=0.002),相同置管时长条件下置管总费用更节约(114 341.85 vs. 174 858.00元/千导管日),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0.81 vs. 21.74例/千导管日,P=0.000),并发症处理费用更少(1 369.86 vs. 97 840.79元/千导管日)。结论 与CVC置管相比,在神经外科ICU患者中使用PICC置管能够减少日均置管所产生的费用,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输尿管支架双J 管留置后各种并发症及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方式.方法 总结2009~2011 年间行经输尿管镜下手术后植入双J 管患者109 例,术后随访2~12 周,统计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肉眼血尿56 例,尿路刺激症31 例,膀胱肾盂返流症13 例,双J 管移位2 例,附壁结石形成10 例.结论 双J 管留置后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多能耐受.术中合理正确的置管及术后密切随访,及时处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5例晚期前列腺癌并膀胱出口梗阻患者,采用电凝功率为80W、电切功率为160W的等离子体双极电切系统,膀胱冲洗液采用生理盐水,灌注时间控制在1~2h.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切除(42.6±12.8)g前列腺组织,平均手术时间为65min.膀胱冲洗24~48h,术后置管3~7d,平均(4.5±1.8)d.术后继发1例暂时性尿失禁,3例尿道外口狭窄,1例尿路感染伴血尿.25例患者在拔管之后可自行排尿.结论 TUPKVP具有并发症少、不易引起TUR综合症、止血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以对尿路梗阻进行有效地缓解,是一种姑息性治前列腺癌的措施,能够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命,值得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26例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膀胱冲洗、会阴擦洗,术后按时拔除尿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治疗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及发生率。结果性别、术前新辅助治疗、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手术方式等是影响直肠癌术后尿潴留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综合治疗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便携式膀胱B超扫描仪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我科3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使用便携式膀胱B超测定仪对其进行残余尿测定。结果 30例患者残余尿量为38~542 ml,平均(141±17)ml;22例连续测量残余尿4次均<100 ml,患者无任何排尿困难症状及不适主诉,实验室尿液检查及膀胱B超检查结果提示膀胱功能恢复良好;8例连续监测残余尿4次>100 ml,经诱导排尿、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后,自行排尿6例,行清洁性间歇性导尿患者2例。结论便携式B超仪的应用可有效监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操作方便、无痛,同时也为行间歇性导尿的患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后应用不同疗程抗菌药物治疗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3年4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肝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采用长期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试验组予以短期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腹腔双套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尿管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切除术后应用长期和短期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对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不大,因此需应用短期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以减少不良反应及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静脉血管充盈不良患者留置针穿刺输液静脉血管充盈度、穿刺成功率及输液渗漏与堵管的影响.方法 将300 例静脉血管塌陷、充盈度差住院患者留置针静脉输液,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50 例、对照组150 例.实验组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止血带结扎联合热敷法.结果 实验组静脉血管充盈度、穿刺成功率及输液渗漏与堵管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止血带结扎法对静脉血管充盈不良患者留置针穿刺输液能明显改善静脉血管充盈度、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减少输液渗漏与堵管等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联合握拳法对前臂静脉塌陷、充盈度差患者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静脉血管充盈度、液体渗漏及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500 例静脉血管塌陷、充盈度差住院患者手背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50 例,对照组250 例.实验组采用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联合握拳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单止血带单交叉结扎联合热敷法.结果 两组静脉血管充盈度、减少液体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止血带结扎法联合握拳法对静脉血管塌陷、充盈度差患者穿刺输液能改善静脉血管充盈度、减少液体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58例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58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患儿选择5ml肝素液作为封管液,对照组29例患儿采用5ml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包括堵管现象、浅静脉炎症状、穿刺部位是否肿胀等,对比两组患儿的留置针保留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静脉留置针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时,正确的封管方法可有效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减少患儿的穿刺次数,避免了患儿因多次穿刺造成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时,比较采用不同的两种方法在新生儿科输液中封管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12月在该科住院治疗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0.9%生理盐水对留置针封管,B组采用2mL10U/mL淡肝素盐水封管,进行比较。结果其堵管发生率和留置针使用时间经统计学χ2检验,B组与A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用2mL 10U/mL淡肝素盐水封管,比0.9%生理盐水封管的效果好,同时也不会给患儿血管中注入无关治疗的液体,值得在护理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下尿路感染致膀胱过度活动症女性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单纯性下尿路感染致膀胱过度活动症女性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口服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坦索罗辛与安慰剂。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进行逼尿无抑制收缩次数、最大膀胱容量及首次膀胱排尿感测定,并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量表(OABSS)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逼尿无抑制收缩次数、最大膀胱容量、首次膀胱排尿感及OABSS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最大膀胱容量及首次膀胱排尿感明显升高,且逼尿无抑制收缩次数及OABSS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对于单纯性下尿路感染致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尿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脑水肿患者静脉滴注甘露醇时不同静脉给药途径时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所有患者均常规治疗及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观察组中采用PICC置管给药途径,对照组中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给药途径,比较两组患者使用甘露醇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PICC置管输液,甘露醇可直接进入上腔静脉,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总结并分析127例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中28例患者引发泌尿道感染的原因。认为积极的预防、及时的治疗、严格的无菌操作和加强日常护理、治疗原发病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28例PICC置管患者置管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结果:228例患者中30例出现了并发症,其中因并发症拔管的有1例,其余均在疗程结束后拔管.结论:PICC置管术是一种安全、方便、效果良好的静脉输液通道,若操作护理不当,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需积极预防处理并发症,提高患者置管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不同封管方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将96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平均分成两组,采用稀释后的肝素钠溶液封管治疗的为观察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封管治疗的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留置时间、封管方法和静脉炎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留置时间、堵管率和治疗效果等方面较对照组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封管方法对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钠溶液直接封管治疗方法较注射器抽取0.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方法治疗效果明显,患儿无痛苦且有简单易操作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