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想来,成长的路上,我确实有些幸运。总是充满许多机遇,也就面临着很多选择。我不敢说搞科研这条路就肯定是正确的选择,我也不觉得选择了其他的道路就未必不精彩。只是,我从未后悔过我的选择,也坚持并坚定地走了下来。这一路上,有坚持、有遗憾、有愧疚……我偶尔也会想,如果当年父亲没有拿出我们六口之家的家底送我去上学,如果1950年我参军了,如果我没有当选院士……我的人生又将会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2.
正那个"文学少年"1924年10月2日,我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小四合院。它是清末翰林院编修王先谦家产的一小部分,由祖父黄声广租用,并按他一首诗中两句:"不求知己曲辕木,借写黄花晚节香"的意思命名"黄曲寿庐"。祖父自幼清贫读书,曾考中秀才和举人,是一位"优贡",但"殿试"未被录取。他曾在武昌短时间做过知事,主管司法,后离职还乡,以教书、文墨为生。他在长沙小有名气。我父亲在旧制中学毕业后,从祖父命,入法政专科学校学习并在司法界谋  相似文献   

3.
叶娟 《中国核工业》2012,(11):49-51
采访中,我问王老:"在您眼里,自己有什么缺点?"。王老哈哈大笑说:"你提到的我儒雅、淡然、低调的优点,其实就是缺点。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这种性格使我对社会的贡献只能局限在很小的方面——科研、教书方面。我当选院士后,很少去参加各种会议、活动等。我也不愿意去做官。自古知识分子从士到仕,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但我不擅长。不是每一个知识分子都要成为仕。可是,社会发展,需要一些优秀的知识分子去为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父母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怎么做人:对国家要做贡献,对别人要和谐、不争不吵,自己要不张不扬。"  相似文献   

5.
2012年10月,我去王方定院士家中拜访王老夫妇,谈到王老是如何当选院士时,王老告诉我:"我并没有想过当选院士,当时院里领导动员我写申报材料,我拒绝了。后来是院领导找了一位同事帮我写的申报材料。不想仅两页申报材料送到相关部门后,我很顺利地在1990年当选为院士。那个时候还不叫院士,叫学部委员。事实上,我觉得院士是很崇高的岗位,我很不敢当。我所做出的成就应该属于我们的那个团队。"年过八旬的王老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幸运的是1953年我参加了中国原子弹的科研工作,我为此感到自豪!文革后,我重返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一边做科研,一边带学生,这是我感到最幸福也最快乐的事情。那个时候我发现,其实我应该去做一名教师,不但应该做,而且我认为我做得也非常好。”本期《文化·人物》栏目带您一起走近王方定院士,通过王老及夫人的口述、记者的采访、学生与王老之间的故事一起感受这位本没想当院士的院士。  相似文献   

6.
许帆婷  陈帜 《中国石化》2012,(10):40-42
访谈人名片陆婉珍,分析化学家与石油化学家,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她是中国色谱法的开拓者之一,1991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记者:原油是炼油化工的原料,对原油做分析和评价是为了更好地对原油进行加工处理。请您介绍一下原油评价工作在炼油化工、原油贸易等方面居于什么地位  相似文献   

7.
进入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中国人共同面对的问题,核行业也在积极发挥自己的力量.据了解,目前各大核企在做好自身防疫和生产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出入出力、捐资捐物等,为赢得抗疫阻击战做着应有的贡献.在这中间,核技术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核行业还应加强哪些技术或产业?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  相似文献   

8.
2009年,于俊崇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他的家乡江苏省滨海县第一位院士。当记者问到于院士,身为农家子弟,从农村到县城再到大城市,读书、工作、生活,这一路走来,是否有过自卑感?他回答:“没有。我的自信,源于一直以来我身上都有股不服输的劲儿。我觉得,学校里,成绩优秀就可赢得别人的尊重:工作中,踏实肯干就可赢得别人的尊重。”有股不服输的劲儿的于俊崇院士,他的人生,不光赢得了别人对他的尊重,也赢得了他自己内心的无悔。他说:“到现在,我越来越热爱我的这份事业,这份事业也给我带来很多荣誉与欢乐。最重要的是我因为这份事业而没有虚度光阴,还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点自己的贡献。”本期《文化·人物》带您一起走近于俊崇院士,来感受这位院士的风采!  相似文献   

9.
1954年9月30日,美国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服役;4年后的1958年,苏联的第一艘核潜艇也升起了海军军旗,至此美苏两个核大国均成为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于是毛泽东在1959年10月发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气壮山河的伟大号召。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核八所承担了国家核能开发的重要科研项目,该项目涉及众多高新技术领域,可谓任重而道远。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的谭松培满怀创业豪情,加入到这支肩负着攀登科技高峰神圣使命的队伍中。在该项科研过程中,交织着创业的艰辛、成功的喜悦、难以预见的曲折,更经历了无数严峻的挑战。期间,谭松培与核能开发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军令状"背后,那个不眠不休的人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谭松培从科研一线做起,经过不断磨练,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逐步提高,1998年2月,  相似文献   

11.
叶娟 《中国核工业》2014,(10):56-60
原本定在9月6日中秋节前,我去301医院探访黄祖洽先生,却没有想到6日下午黄先生病危。王乃彦先生急忙赶到医院去看望黄先生,黄先生已昏迷,但王乃彦先生依旧坐在床边陪伴了一下午。一周之前,同样生病中的于敏先生赶到医院,要再跟黄先生说说他们曾经一起奋斗过的核事业。黄先生于7日凌晨3点仙逝,国家主席习近平闻讯后立即表示深切悼念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黄先生的离去,固然让太多的人难过,然而那段时间里,我国核事业第一代科学家们之间那种真切、深厚、纯粹的友谊却也让我们感到温暖。  相似文献   

12.
1 当前纺织的基本形势 中国现在的宏观形势是很好的,但也不能说没有波折。纺织业一度不被重视,认为纺织工业第一亏损面很大、亏损企业很多;第二失业最多,认为搞纺织是个累赘。经过了两年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受到了中央的进一步注意和关注,以前的中央领导和现在的中央领导都逐步的关心和重视纺织工业,因为在两个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