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县域经济发展竞争点的形成切入点,对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不同资源竞争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环境资源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且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常常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区域广阔,资源丰富,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城乡一体、工农并进,区域性经济特色明显,是我国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党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更是实现区域协调、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滨州市县域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滨州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支撑。加快滨州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立足比较优势,提升特色经济水平;以园区建设为抓手,高效集约利用资源;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增强县域发展后劲;加快推进城镇化战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发展县域经济在边疆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效益为核心,立足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构建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确立科学的发展思路和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枞阳县黄镇图书馆为例,探讨了县域图书馆特藏建设引入众包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阐述了完善县域图书馆特藏建设众包模式的有效路径和措施,以期为县域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开拓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主要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首先对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性予以了概述,其次提出了发展县域经济的模式及方向。  相似文献   

7.
丰富多样的民俗艺术资源的形成与特定地域的民族传统、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主要表现为以县域为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因此,民俗艺术的保护和利用也应强调到县域层面.本文以甘肃县域民俗艺术资源为切入点,研究民俗艺术资源的评估方法、技术指标、实施方案和具体的工作方法,以便科学构建注重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双重保护的文化体系,积极保护原生态民俗艺术品种,合理发展地方特色民俗艺术产业.实现新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县域是以县为单元的地理空间,而县域经济则是以县的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的经济。长期以来,甘肃省的县域经济主体实质上就是农村的自然经济。由于省域经济基础薄弱、投入有限、产业带动能力不强、资源匮乏等多元因素影响,甘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壮大。论文系统分析了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特征,旨在厘清甘肃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今后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县域工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只有不断提高县域工业化水平,加快产业和人口的集聚,才能为提升农业产业化、带动城镇化提供企业资源和产业载体,进而提高整体县域经济水平。对欠发达地区县域来说,工业化水平低、发展后劲不足是当前的突出矛盾。加快县域工业化已成为这些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最迫切的任务、最重大的课题。本文以安徽省为例,探析欠发达地区加快县域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邯郸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托在消耗本地资源基础之上,一旦资源枯竭,就会面临衰亡的命运。为避免邯郸县域经济发展因资源枯竭而衰落,应以"两型社会"为契机,积极推动邯郸资源型县域经济产业的转型。一方面,大力发展邯郸县域农业产业;另一方面,尽力延续煤铁等资源型产业的寿命,积极推动向工业型城市和文化型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11.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区域发展的基石.省委书记林铎在陇西县调研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和具体翔实的安排,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指导和基本遵循.对于漳县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但资源禀赋较好的贫困县,要如期实现稳定脱贫、富民强县的目标,就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城乡统筹,联动共促,以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2.
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睿  姚治国 《特区经济》2010,(5):157-158
本文紧紧抓住"县域旅游发展模式"这一主线,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五个颇具代表性的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及其动力机制,进而从发展动力角度总结得出政府主导型、市场驱动型、投资驱动型、事件驱动型和资源驱动型五大发展模式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为以后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参考东部经济强县“无工不富”的发展经验,大力发展工业是壮大县域经济的一个主要手段。近年来,平南县以招商引资上项目为突破口,主攻民营经济,把资源和劳力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初步形成了建材、农药化工、农产品加工、编织、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有关基本理论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经济区域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赋税经济、民生经济、区域经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县域经济具有区域性、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复合性、层次性、开放性、行政性、历史性、易变性  相似文献   

15.
张懿笃 《发展》2006,(4):13-15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善的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6.
凌斌  王勇 《特区经济》2006,(4):355-357
企业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本文以安徽省无为县为例,剖析了回乡创业这一新生事物衍生的历史和现实必然性及其对县域经济乃至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力求对拓展我国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吴昊 《浙江经济》2014,(5):24-26
以加快建设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为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以优化资源高效配置为要求,以构建幸福民生社会为着力点,着力破解县域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推进科学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县域经济是整个自治区地区经济的支撑点和落脚点,优化资源配置以提高全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由于资源、地缘、人文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发展过程中内蒙古县域经济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发展内蒙古县域经济须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立足当地实际采取相应措施,以取得良好效益。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是以县级政权为宏观调控主体、以市场导向为基础,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理空间上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比较完备的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在内蒙古区域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于解决“三农”、“三牧”问题、推动城乡一体化、壮大内蒙古的综合实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从恢复边境贸易,特别是去年初国务院批准黑河市为沿边开放城市以来,黑河市充分发挥地缘和资源两大优势,转动开放开发两个轮子,以开放带开发,以开发促开放,为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了经济建设的速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开放开发两者相互促进,给黑河经济带来了勃勃生机,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发展进程。一、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近年来,黑河市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积极贯彻省委“南联北开”的战略方针,结合自己的优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展县域经济。一是制定和实施了“以贸兴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在深化认识自身资源和地缘优势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依靠口岸和资源两大优势,利用中俄市场的互补条件,以贸易为导向,以经济技术合作为重点,多形式、多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调动县级机构的主动性、创造性;走因地制宜的路;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框架.特别要强调县域经济的加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农户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迅速壮大地域企业、离不开金融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