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粮食购销和价格形成的作用 ,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稳定粮食生产能力 ,建立完善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 ,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这是以市场为取向 ,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目标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粮改的基本方向和根本任务。这个目标 ,可以概括为一个出发点二个落脚点、二个支撑点。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目标的出发点一个出发点 ,就是“国家宏观调控”。这是新体制得以建立和运转的前提条件 ,是以市场为取向推进粮改所必须坚持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3.
尽快完善适应WTO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关系国计民生,是生存之本。它的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制约,粮食价格波动频繁。而价格是商品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范畴,粮价自然就成了百价之基,牵动了整个市场物价。它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涉及粮改成败的关键。在WTO框架下,粮食进口关税大幅度下调,外国粮食将大量涌进中国市场。我国政府对粮食价格及其形成机制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应对来自世界市场的冲击,增强我国粮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袁永康 《财贸经济》1997,(10):52-57
掣肘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及对策·袁永康·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取得了重大进展,已基本确立了适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社会制度的以市场机制为主旋律的粮食购销政策,而且对国家与农民、生产者与消费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5.
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了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种探索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8.
9.
10.
本文对现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作了实事求是的深入分析,认为在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由于改革环境的异常复杂性而尚未能够全部实现预期的目标。由此进而从 WTO 规则对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所形成的冲击性导向,而提出了颇具应对特征的改革思路。强调“入世”在即,应当坚定不移地以市场取向为原则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并对此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商业会计》2001,(2):24-25
我 省在大力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过程中 ,省政府在全省粮食系统推行会计委派制试点。全省粮食系统的购销企业已全面实行会计委派 ,市、州、县政府对各级粮食部门委派了总会计师。这对促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一、积极稳妥地推行粮食会计委派制我省粮食系统会计委派制分两个层次 ,即由同级政府对市、州、县粮食主管部门委派总会计师 ,各市、州、县粮食局对所属购销企业委派主管会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 )政府高度重视 ,部门密切配合 ,全力推行会计委派制。 实行会计委派制涉及多方面、多…  相似文献   

12.
粮食流通体制自建国以来一直在改革,但仍存有许多问题。本文通过透视阻碍粮食流通体制变迁的深层原因,阐述了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及企业改革、储备管理体制改革、价格机制、财务资金管理、粮食市场体系和粮食产业安全等流通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狠抓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各项政策规定,扭亏增盈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省粮食购销企业实现利润403万元,一举扭亏为盈,实现了我省粮食工作历史性的转变。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一、各级领导重视,落实各级责任是搞好扭亏增盈工作的首要条件。近一年来,全省粮食扭亏增盈工作之所以取得明显的成效,一是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政领导进一步加强、重视粮改和扭亏增盈工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粮改方针、政策;二是结合我省省情,创造性地贯彻了中央各项粮改政策…  相似文献   

17.
18.
19.
1998年以来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加强宏观调控,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减轻财务负担,尤其是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国有粮食企业,受体制未完全理顺,配套措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的自身改革不到位的影响,亏损仍继续发生。面对目前粮食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如何借西部大开发的契机,搞活宁夏粮食流通,是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 尽管经历了近20年的卓有成效的改革,我国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依然矛盾重重,突出的问题是:国有粮企产权界定模糊、经营机制转换滞后,不适应“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粮食生产品种结构和质量改善滞后,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粮食部门人员过众,不适应提高效率和效益的需要;粮食基础设施落后,不适应粮食流通现代化的需要;政企不分,不适应建设现代企业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