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农产品贸易摩擦的背后是赤裸裸的产业利益.倾销行为不但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也影响了产业、企业、上下游之间的贸易关系,造成了产业损害,破坏了公平竞争的贸易环境.笔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层面对倾销行为的产业损害做了理论和案例(马铃薯淀粉起诉案)分析,并以浓缩苹果汁应诉案为例探讨了反倾销行为的危害性.应该说,实施反倾销将引发一系列的经济效应,不仅会弱化反倾销措施对本国进口竞争产业的保护效果,而且还会加大执行反倾销的保护成本.  相似文献   

2.
艾红 《中国渔业经济》2007,(1):41-43,50
反倾销是WTO允许成员对国内产业实施保护的一种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世界水产品贸易中很少出现。随着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和贸易的快速增长,现今发达国家实施的反倾销措施日渐增多,反倾销调查的产品也从捕捞加工产品如罐装金枪鱼转向水产养殖产品如鲑鱼、鲇鱼、对虾等等。本文概述了世界水产品反倾销,分析了反倾销措施的经济效应,如贸易保护效应、调查效应、贸易转移效应等,并指出反倾销并不是一种具有经济合理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外反倾销不但对中国农产品具有保护效应,而且还会促进国内相关农产品的出口,存在出口效应。这一推理可以通过利用2004—2013年世界银行反倾销数据库(TTBD)、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CD)与中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的农产品出口数据进行实证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对外反倾销措施在短期内对发起国涉案农产品的出口存在抑制效应;而在长期内,随着反倾销税的征收对国内市场的贸易保护效果逐步显现,对外反倾销措施会对国内受保护农产品的出口规模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效应主要通过价格边际而非数量边际体现。  相似文献   

4.
为保护中国农业生产免遭进口农产品倾销的损害,在遵守WTO规则前提下开始学会对农产品进口实施贸易救济,进行反倾销。我国农产品贸易迫切需要建立反倾销调查会计体系,形成我国农产品进口监测与产业损害的会计预警系统,达到有效保护国内农业安全的目的,实现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动态与信息     
《中国农业会计》2004,(12):40-41
中国连续9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遭受国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特保立案调查的数量不断上升,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均呈上升势。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介绍,2004年前9个月,中国出口产品遭受来自国外12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措施立案调查46起,比去年同期增长4郾5%,涉案金额约11亿美元,同比增长1郾5%。自1979年至2004年9月底,共有34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665起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调查…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对中国林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和采取最终措施的最主要的国家.反倾销强度指数证明,中国木质林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出口份额强烈地受到美国反倾销行动的影响,美国是影响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救济的最大因素.美国对华提起反倾销控诉对其他国家具有示范效应,中国应积极谋求WTO剔除非市场经济地位,重视反倾销对称性并积极应诉,通过行业协调和调整林产品出口导向,促使林产品进出口内外均衡与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逐步弱化和取消,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反倾销措施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2001年以来,受世界经济增长减速,特别是美国经济低迷、日本经济持续不振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反倾销措施成为其保护国内产业的首选。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中国成为第一大受害国,这其中有中国出口商自身的原因,更有反倾销措施被一些国家滥用的原因。本文从我国遭受反倾销现状入手分析我国遭受反倾销的特点及原因。最后本文重点分析如何来应对这种严峻的形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最新文献,运用贸易限制指数(TRI)研究方法,采用1995—2010年的HS6分位农产品进口数据,分析了中国农产品非关税贸易措施的进口数量限制效果,并将其转化关税等值,构建不同农产品整合程度的贸易限制指数,对中国农产品非关税贸易措施的进口限制效果进行了整体和分类的全面考察。为中国非关税贸易措施在农业贸易领域的应用和调整以及今后的国际比较和贸易谈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农产品关税水平下降,农产品非关税措施备受关注,农产品非关税措施的效应分析有助于政府了解政策实施成本。本文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和一般均衡模型,利用1995—2011年大豆、棉花、植物油、谷物、食糖的进口数据分析中国非关税措施的数量效应和价格效应。结果表明,棉花、植物油、谷物、食糖四类非关税措施保护作用较为明显,而大豆违反了预期;农业支持效应与非关税措施的效应相反。这揭示了现行农产品非关税措施因为农产品保护效果不同而存在调整空间,今后应结合农产品的不同特征调整相应的农产进口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0.
公平贸易原则世贸组织强调 ,以倾销或补贴方式出口本国产品 ,给进口方国内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 ,或有实质性损害威胁时 ,该进口方可以根据受损的国内工业的指控 ,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同时 ,反对成员滥用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达到其贸易保护的目的。关税减让原则关税减让谈判一般在产品主要供应者与主要进口者之间进行 ,其他成员按照“最惠国待遇”原则可不经谈判而适用双边的减让谈判结果。透明度原则要求各成员将有效实施的有关管理对外贸易的各项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司法判决等迅速加以公布 ,以使其他成员政府和贸易经营者加以熟悉 ;…  相似文献   

11.
黄勇  牛惠亭  李谷成 《农业技术经济》1985,(收录汇总):113-129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最早建立、进展最快、效果最实的自贸区,其建立与发展对推动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格局、拓展农产品多元化进口渠道及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采用反事实的合成控制法评估CAFTA战略对东盟整体和各成员国的农产品贸易效应,并通过生存分析进一步评估CAFTA战略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效应的持续性。研究发现,合成控制法较好地复制了CAFTA战略实施之前中国与东盟双边农产品贸易情况;CAFTA的建立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产生了贸易促进效应;但CAFTA战略对不同成员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效应不仅大小不同,甚至方向相反。进一步的生存分析发现,CAFTA战略实施延长了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效应的持续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进口需求模型,采用SYSGMM方法,并结合反事实估计,测算我国多个自贸区对中国农产品进口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新西兰自贸区、中国秘鲁自贸区对中国农产品进口存在贸易创造效应,不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中国新加坡自贸区、中国瑞士自贸区对中国农产品进口既不存在贸易创造效应,也不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创造效应较大,并且存在较长的持续性;中国新西兰自贸区、中国秘鲁自贸区贸易创造占贸易增长比例较大,其中中国新西兰自贸区效应逐年较稳定的递减,中国秘鲁自贸区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3.
大豆是中美两国贸易的重要纽带,但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中国大豆进口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文章根据2011—2020年中国大豆进口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现状,再运用CMS模型实证剖析了中国大豆进口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豆进口贸易波动的主要因素是增长效应,其次进口引力效应。为了稳定中国大豆进口的局面,文章从拓宽进口来源,逐步实现进口多元化,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务部5日发布2007年第8号公告,终裁认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存在倾销,并由此对中国的相关产业造成损害,决定自2007年2月6日起,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欧盟的马铃薯淀粉时,应依据最终裁定所确定的各公司的倾销幅度(17—35%不等)向我国海关缴纳相应的反倾销税。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终裁认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存在倾销问题,并由此对中国的相关产业造成损害,决定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欧盟的马铃薯淀粉时,应依据最终裁定所确定的倾销幅度(17%~35%不等)缴纳相应的反倾销税.  相似文献   

16.
影响木制家具出口的贸易壁垒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木制家具出口情况以及影响中国木制家具出口的主要贸易壁垒。结果发现:发达国家主要通过运用反倾销、绿色贸易壁垒和SA8000标准来直接或者间接制约从中国的家具进口。建议中国木制家具企业应当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通过发达国家的各种认证,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努力提高研发能力;学会应对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7.
CAFTA实施十年来,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对贸易效应及其来源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参考价值。本文基于贸易效应测度和分解两步法,从农产品总体和分类产品两个层面定量评估CAFTA的事后贸易效应,探讨其对我国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CAFTA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推动作用明显,增长主要来自贸易创造;占我国从东盟进口70%的重点产品表现出明显的贸易创造效果,CAFTA贸易效应的产品结构性特征显著;CAFTA建设中快速的贸易开放在带来较大贸易利益的同时并未对国内产业造成冲击,未来应优先选择贸易结构互补的国家开展自贸区谈判。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局部均衡模型模拟了节约中国和巴基斯坦进口通关时间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对双方贸易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贸易便利化(节约进口通关时间)可以显著促进中国和巴基斯坦间不同类别产品的贸易,且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进口通关时间的缩减程度对两国的贸易商品结构并无太大影响,其缩减幅度越大,贸易促进作用越明显,尤其是对巴基斯坦。双方逐步缩减通关时间对于巴基斯坦贸易促进效应最为显著的产品是金属制品和机电设备类产品,后者对该国的福利效应也较为明显,汽车及零部件所造成的等值关税损失较显著;加工食品对中国贸易促进作用和福利效应最为明显,但对国内产业的冲击作用有限,同时所造成的等值关税损失也比较显著。最后提出优化贸易商品结构、将贸易时间成本的贸易便利化措施纳入自贸区建设及加快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程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美木家具贸易反倾销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木制卧室家具实行反倾销调查的情况,简要分析了美国实施反倾销的原因。通过经济学理论及有关数据,论述了美国征收反倾销税对中美两国贸易的影响,认为反倾销税的征收没有达到限制中国木家具出口的作用,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家具产业不景气的现状。美国的反倾销措施虽然在目前对中国家具产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从长远来看,美国反倾销的实施在客观上也对中国家具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基于此,提出了中国家具产业应对反馈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3月21日,由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办,中国作物学会、食品工业协会、淀粉工业协会等三家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单位协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隆重开幕。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倪洪兴致开幕辞。国际马铃薯亚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