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彦君  吴慧娟 《企业导报》2011,(12):178-179
劳务派遣是我国在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实践过程中提出的一个现实问题。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兴的就业形式,目前在许多国家广泛推行。我国的劳务派遣最初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是目前我国劳务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一种形式。然而,社会对劳务派遣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本文对劳务派遣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重点是劳务派遣关系的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济》2014,(10):189-192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引起各方关注,此次修改的核心内容是如何更加有效地规范劳务派遣制度。劳务派遣制度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出现诸多问题。各地应当抓住此次契机,根据修正案内容,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从劳务派遣员工的同工同酬权、劳务派遣机构的行政管理、用工单位三性界定以及劳务派遣用工比例等方面进行完善,同时注意新旧法律之间的有效衔接。在确保有效解决劳务派遣制度实施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同时,又不会矫枉过正。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将劳务派遣立法,以弥补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的不足。《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劳务派遣这种就业形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同工不同酬已经成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严重侵犯了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劳务派遣是一把双刃剑,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可以督促劳务派遣工作的健康发展。在本文中,通过对劳务派遣工在劳务派遣过程中同工同酬方面的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将我国劳务派遣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对策解决劳务派遣工同工报酬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的用工形式,其因灵活多样,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用工风险低等优势被广大企业认可。然而,当企业在享受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带来便利的同时,在用工过程及劳务派遣员工管理等方面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劳务派遣员工整体素质不高、队伍稳定性不强、对用工单位归属感低等。以制造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现状为基础,分析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在制造企业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更符合制造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科学管理对策,旨在充分发挥劳务派遣对制造企业的积极作用,为解决制造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相关问题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介绍了劳务派遣基础上,以劳务派遣中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社会保险责任问题为主,运用法学理论并且结合现实情况,着重分析了在劳务派遣单位或用工单位二者相互推诿法律责任的情况下劳务派遣人员应当如何保障权利.以及劳务派遣协议中三方权力义务如何协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劳务派遣作为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形式,成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结果。但劳务派遣在高校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弊端,本文重点分对高校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通过借鉴国外劳务派遣的经验,提出一些完善我国高校劳务派遣制度的对策和措施,希望可以形成中国特色的高校劳务派遣制度,不断规范和完善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  相似文献   

7.
劳务派遣协议是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双方就派遣劳动者一事在法律范围内进行的约定,其相关内容既涉及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各自的权利义务,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权益.所以,劳务派遣协议中应对派遣事项进行明确约定,以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相似文献   

8.
劳务派遣是一种将劳动力雇佣和使用分开的新型用工形式,对于我国来说是泊来品,其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比较晚,由于其具有成本低、 灵活度高的特点而发展迅速.2008年 《劳动合同法》 出台,对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方式做了专门的规定,使得劳务派遣在我国有了法律依据,同年又出台了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12年新修改了 《劳动合同法》、2013年出台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这些法律法规对劳务派遣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我国劳务派遣立法中的不足,并提出完善的建议,以促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日本劳务派遣用工利弊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日本劳务派遣市场发展迅猛,劳务派遣用工不断增加。但是,在劳务派遣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虚假业务外包、一日型雇工大量增加等问题,对日本的就业稳定乃至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反映出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某些缺陷。  相似文献   

10.
劳务派遣是市场主体自发选择的结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用工制度的不断革新,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用工形式和就业方式在我国逐渐兴起,且得到快速发展.最新《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实施以来,为实现在2016年3月1日将劳务派遣用工比例降至规定的10%以内,劳务派遣用工单位积极寻求应对策略.本文通过探究新法颁布后劳务派遣制度在实际执行层面遭遇的突出问题,并探求规范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可行性对策,以促进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劳务派遣由于其灵活的特点,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结业形式,但由于缺乏规范.实践中出现了劳务派遣的泛化.借鉴外国相关规定,指导我国规范劳务派遣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日本劳务派遣行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我国劳务派遣行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黄叶 《人力资源》2023,(2):110-111
<正>近年来,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用工方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面对劳务派遣用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背后原因、探求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的可行策略,有利于促进劳务派遣用工市场稳定有序发展局面的形成。根据《中国劳务派遣行业发展回顾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9—2025年)》显示,劳务派遣用工涉及的行业极为广泛,  相似文献   

14.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兴的用工形式,在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呈现出非正常的“繁荣”。《劳动合同法》辟专章对劳务派遣制度予以规定,期望用规范的制度引导劳务派遣规范化发展。但当前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出现与立法本意相悖的不和谐现象,滥用劳务派遣已成为当前劳务派遣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严重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此,2012年6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初次审议《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直指乱象丛生的劳务派遣市场。  相似文献   

15.
劳务派遣是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种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新的用工方式,是劳务派遣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推荐符合用人单位条件的人员并签订劳务派遣合同,派遣到用人单位工作的活动。本文对此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孙海娟 《企业导报》2013,(2):183-184
劳务派遣在世界范围已经普遍存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已遍及全国。劳务派遣这种新兴的雇佣形态对企业在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劳务派遣的含义及结构进行研究,详细介绍劳务派遣的特征及三方关系结构;然后主要从企业用工的角度对劳务派遣进行分析,解释企业使用劳务派遣的主要原因,分析企业使用劳务派遣的情况,以及劳务派遣对企业用工的影响;最后是研究的结论,由于我国劳务派遣业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使得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时也将面临一定得风险,因此用人单位在决定采取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方式时,应该树立风险管理的思想,从而避免风险或将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自《劳动合同法》的正式施行,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的意见征求,劳务派遣这一普遍存在的用工形式,始终是社会激烈讨论的焦点。劳务派遣给用工单位带来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用工单位该如何选择优质的劳务派遣单位来协助自身发展?本期甲方乙方栏目专家将通过对典型案例的透彻分析,对《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规定进行深刻解读,进一步明确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针对劳务派遣用工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专业意见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自《劳动合同法》的正式施行,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的意见征求,劳务派遣这一普遍存在的用工形式,始终是社会激烈讨论的焦点。劳务派遣给用工单位带来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用工单位该如何选择优质的劳务派遣单位来协助自身发展?本期甲方乙方栏目专家将通过对典型案例的透彻分析,对《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规定进行深刻解读,进一步明确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针对劳务派遣用工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专业意见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自《劳动合同法》的正式施行,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的意见征求,劳务派遣这一普遍存在的用工形式,始终是社会激烈讨论的焦点。劳务派遣给用工单位带来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用工单位该如何选择优质的劳务派遣单位来协助自身发展?本期甲方乙方栏目专家将通过对典型案例的透彻分析,对《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规定进行深刻解读,进一步明确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针对劳务派遣用工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专业意见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各种新的灵活用工形式不断出现,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制度应运而生. 劳务派遣用工是指派遣机构(派遣公司)与劳务派遣人员(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而后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第三方),并在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从事劳动的一种用工形式.因受用工总量控制和编制员额的限制,这种用工形式目前已被我市企事业单位广泛采用和推广.但随着劳务派遣用工的普遍化和用工结构比例的大幅上升,这种用工方式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被派遣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和民主权利的履行,降低了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进而影响到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