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价格统一由国家管理,长期偏低,通货膨胀表现为一种隐蔽形式。从表面看物价虽然较稳定,事实上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产品严重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价格体系严重扭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对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特别是1995年以来,改革的力度加大,传统体制长期潜伏的问题和矛盾在较短时期内得以释放,通货膨胀从隐蔽化转为表面化和多发性,并日趋明显。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已发生了四次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 第一次是1980年。这次通货膨胀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和价格改革所引发的。1979年国家为刺激经济发展,改变长期以来价格体系不合理状况,大幅度提高了  相似文献   

2.
甘肃通货膨胀问题研究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金融研究所课题组(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兰州,730000)自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同全国一样,出现了一次比一次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过对甘肃与全国近年通货膨胀的比较发现,以1986年为分界线,1987~1986年...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多次通货膨胀,主要发生在1980年、1984-1985年、1987-1989年、1993-1995年、2003年. 有必要指出的是,这几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与2009年宏观环境和宏观政策最相似的是2003年.  相似文献   

4.
通货膨胀是在一定经济体制运行下的一种特定的货币政策现象.因此,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同时要对货币进行研究,才能更好地解释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本文试图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探求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近一年多来,对于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各方面议论很多,反应也比较强烈。为了更好地开展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以利于通货膨胀的逐步解决,下面,我根据自己的体会,集中谈三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关于对当前通货膨胀的估计 去年1—10月,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超过21%,全年估计将达到20%以上。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通胀,也  相似文献   

6.
东盟五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Pooled Probit模型,对东盟五国1972年以来经历的26次通货膨胀周期和总体经济环境进行分析,探讨五类宏观经济变量对通货膨胀发生上升概率的贡献率.估计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当期石油价格、本国政府前期的财政赤字和美国通货膨胀是这五国通胀上升的主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7.
对美国治理通货膨胀的考察/文文武汉最近,笔者参加国家计委组织的考察团,赴美考察美国如何治理通货膨胀,其中,所获颇丰。现将考察成果整理出来,望读者能从中吸到收益。-、美国通胀的历史与现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美国有过四次较大的通胀周期。第一次是在政府继...  相似文献   

8.
“粮价推动型”通胀意味着什么?始自1993年夏秋之交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通货膨胀,明显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1994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一度爬上了24%左右的高位,不但高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前两次通胀,而且创下了我国建国45年来的最高峰。这次通货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出现了三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1985年一次,1988年一次和1993年以来发生的这次。与前两次相比,新一轮通货膨胀具有持续时间长,价格总水平一直在高位上波动攀升的特点。1994年全国零售物价上涨了21.7%,群众反映强烈。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物价上涨过猛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和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均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坚决抑制通货膨胀作为1995年的首要任务。可见,目前通货膨胀的形势还相当严峻,完成国务院确定的把今年社会商品零售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15%以内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下面,就在抑制通货膨胀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切实收到标本兼治效果,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一、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征改革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了三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第一次是1985年,零售物价上涨了8.8%;第二次是1988—1989年,物价上涨率分别为18.5%和17.8%;第三次是1993—1994年,1993年零售物价上涨14.7%,1994年物价上涨率预计超过20%.如此高位的通货膨胀率大大超过了去年初国务院确定的物价控制目标,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抑制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紧迫课题.新的一轮通货膨胀与前两次通货膨胀相比,既有相同的表现,又存在某些差异,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1.
池玉波 《产权导刊》2008,(12):19-21
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历过两次严重的通货膨胀(1988-1989年,1993-1995年)相比,目前新一轮通货膨胀,在经济开放度,总供求格局等方面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2.
刘晶  孙永钢 《辽宁经济》2004,(12):84-84
通货膨胀是在一定经济体制运行下的一种特定的货币政策现象。因此,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同时要对货币进行研究.才能更好地解释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本文试图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探求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从资源的角度看,投资率长期偏高会大量消耗资源,加剧资源和运输供求关系的紧张,增大通货膨胀压力。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表明,几次通货膨胀都与投资增长过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乌兰  张更庆 《北方经济》2013,(13):61-62
一、引言 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为抵御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纷纷实行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开始显现,应对通货膨胀成为各国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历来都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价格总水平大幅度持续上升的货币现象,并指出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其扩张率将全部转化为通货膨胀率,也就是说货币供给增加是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根源.那么,我国的情况如何呢?货币供给量是否直接导致了通货膨胀?本文通过实证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以CPI作为通货膨胀的测定指标,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发生的经济现象和社会背景,通过历史背景,经济发生的变化,中国政府和央行采取的反通货膨胀的政策,分析了历次通货膨胀发生的共同原因和特殊原因,以对现在和将来的经济发展提供预警信号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多次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特征及采取的对策分别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结合当前的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特征提出了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解决通货膨胀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甘肃、内蒙古、陕西,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春节考察的踏足之处都是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考察内容都是西部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折射出其执政理念中“俯首为民”的特征. 农历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曾度过7年青春岁月的陕西省考察. 这是习近平自2012年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进行的第三次春节考察.2013年春节前夕,他考察了甘肃省和北京市;2014年春节前夕,他考察了内蒙古自治区.  相似文献   

18.
通货膨胀钉住制度:一个新兴的货币政策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 90年代以后 ,许多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纷纷转向通货膨胀 ,与此同时 ,各国的货币政策监控目标和实施程序也相应发生了改变。本文在一个委托代理框架下发展了一个关于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的理论模型 ,考察钉住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以及货币政策透明度在通货膨胀钉住制度有效性中所起的作用。同时 ,我们还分析了通货膨胀钉住制度对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货币政策制度改革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这一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经济失衡现象,不仅对一国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有重大影响,而且与人民群众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通货失衡现象,成为困扰着理论界和决策部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也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由吉林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潘石教授撰写的《通货控制论》一书就如何控制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综观全书,主要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20.
焦点荟萃     
渐进式改革与通货膨胀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在《经济研究》上发表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15年来的改革开放引导中国进入持续高速增长的时期。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脱离了传统的经济剧烈波动的发展轨道,保持了相对平稳的经济增长轨迹。但这种新的增长格局正在明显地受到日渐突出的通货膨胀的干扰,每2-3年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中国经济就被迫进行经济紧缩。在经济紧缩政策实施后,通货膨胀仍会保持相当高的水平。结论是,中国的经济稳定问题取决于是否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但对于通货膨胀的治理已经不能再主要依靠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更为重要的是寻求短期宏观调控政策和长期的改革与发展战略间的有机协调,中国推行的渐进式改革模式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它亦是造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