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整治必须高度重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策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认真落实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
应超 《时代经贸》2007,(4Z):20-21,23
“两个趋向”和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工业反哺农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工业反哺农业的本质是现代公共财政框架下的政府行为,是现代公共财政的一项基本职责。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探寻具体的反哺路径,以实现城乡一体化,消除二元经济格局,实现工农、城乡的协调发展,以及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目标。  相似文献   

3.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人口、资源向城市集聚,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和扩散的双向变迁过程。其中,两股力量首先在城市郊区交汇,再逐渐向乡村延伸。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用耕地被大量地转化成建设用地,现代化建设用地与农地资源和农民权益保护的矛盾冲突日显突出。文章将以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为例,探讨城乡一体化与农民非农用土地经济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肖万春 《经济师》2009,(4):21-22
农业工业化是农业与现代工业技术相结合,使农业产业链得以不断延长的过程。农业工业化发展是以城乡资源的融合尤其是城乡劳动力的融合为前提的,要促进农业工业化发展.必须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管理制度一是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为农业工业化提供人才支撑;二是逐步建立适应农业工业化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户籍和就业制度:三是建立促进农业工业化发展的政绩考评制度;四是建立有效促进涉农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一体化管理制度;五是建立有利于农业工业化发展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导致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实现建设用地的可持续发展,是土地利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按照最集约、最节约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要求进行预测,未来20年我国建设用地总量和居住用地总量应分别控制在占全国土地总量的4.5%和3.4%之内。实现建设用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强化国土资源部门对全国土地资源的统筹协调管理职能;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行政管理机制;完善新的建设用地体制机制;建立有利于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税收、财政和金融体系;完善与城乡土地利用有关的户籍、社保、规划、行政区划等制度和政策。  相似文献   

6.
城乡一体化是通过城乡之间的资源与生产要素的统筹规划建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呈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现代文明由城市向农村传播,实现农民市民化。以创新精神探索城乡文明一体化建设的新途径,是新时期太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农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矛盾日益突出,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更加紧密,土地的利益矛盾日益尖锐,小块经营的小生产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矛盾日愈显现。这些矛盾和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土地国策的落实,影响到农民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影响到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影响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分布着大量资源富集、极具发展潜力的贫困县,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是这些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兰坪是一个矿业经济发达,高山特色农业资源也特别丰富,具有农业产业培植基础的县。这些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建设,首先要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拉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其次,充分挖掘高原特色农业潜力,推动农村发展;第三,培育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9.
农村税制变迁视野下的城乡税制一体化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 《时代经贸》2007,(3Z):14-15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税制是税制改革的目标,本文首先对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税制的变迁进行了分析,接着,在取消农业税的语境下,对城乡税制一体化进行创新性研究,探讨开征农村个人所得税、农业增值税和土地使用税。  相似文献   

10.
《资本市场》2014,(2):42-48
<正>土地制度变革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农民市民化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制度改革的迫切性日益凸显。我们认为土地制度改革将朝着以下四个方向迈进:首先,明晰土地产权,减少政府过度介入,将土地使用权、收益权、部分处分权明确和清晰地界定给农民;开展土地股份制改革,组建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让农民  相似文献   

11.
城乡差距的延续,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二元户籍体制的残存,土地制度的保守,老人农业蔓延,粮食安全问题恶化使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困难重重。为化解老人农业危机,中国政府先后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发展观念的保守和相关制度改革的滞后,导致美丽乡村建设动力严重不足,成效有限。只有尽快改变陈旧的资本观和粮食安全观,加快农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整理力度,消除二元户籍体制残留,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实现农村新旧发展动力的整合,加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缓解老人农业危机,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及政策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俊 《发展研究》2009,(7):26-31
本文对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深层次体制性矛盾作了分析,重点探讨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即强化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放松对农村金融的管制,加快建立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公共服务制度;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老课题,更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在全国各地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实践中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资金与土地、观念与意识、规划与管理、分工与协作等突出问题,以及产业一体化发展、市场体制一体化建设、乡村建设等重点问题。这些问题俨然已成为各地区城乡一体化推进中的瓶颈。以安徽省铜陵市为调研背景,分析问题并探讨其解决方案,能为全国各地区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都市圈内的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都市圈是城市化的主体形式,城乡一体化总是发生在都市圈内,都市圈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都市圈内实现城乡一体化能够有效地建设农村,造就发达的农业,促进城市聚集和功能调整,是实现城乡集约发展的路径.资本原始积累和增长极的聚散过程构成都市圈内城乡一体化的机理.都市圈内实现城乡一体化,中心城市要转变工业化发展战略,突出小城镇城市功能建设,构建不同的城乡一体化机制.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社会的整合与融合,加快推进城乡社区的建设是一条有效且必经的路径。城乡社区建设推进县域城乡一体化,其关键就在于通过加强对农村社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4月27~28日,第七届中国森林城市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在这次论坛上,贵州省遵义市凭借高质量的生态绿化建设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出席论坛的遵义市副市长曹永涛说:“以生态工程建设为抓手,完善森林生态系统。我们组织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城乡绿化一体化试点、百万亩造竹、绿色通道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等多项重点工程,累计投资近29亿元,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当前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城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综合性的社会经济命题对土地开发整理的要求,认为,土地开发整理正由单一的补充耕地目标向综合化的土地综合整治转变,其内涵和外延逐步扩展,难度也不断加大,所需资金不断增加,管理需要不断完善,思路需要不断创新,提出城乡统筹的土地开发整理新模式。农村土地整治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助推器",是一项"民心工程",所以必须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对林地保护利用的影响有4个方面:第一,城乡一体化建设对林地的需求增加:第二,城乡一体化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城乡一体化建设可以有效补充林地;第四,城乡一体化建设对林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同时提出正确把握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林地保护利用关系的措施和建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兼顾,良性互动;引导节约集约用地,维持林地占用与生态恢复新增林(绿)地的动态平衡;完善管理体制,强化生态补偿,积极补充林(绿)地;建立城乡一体、绿(地)林(地)统筹的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田华 《经济研究导刊》2014,(16):221-222
首先界定了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及其内涵,并从宏观角度探讨了辽宁省进行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以及辽宁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发现的问题,从农业经营体系、要素与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机制体制、农业主体地位等角度给出了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乡一体化是新时期“四化”同步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荆州区城乡一体化现状和问题的调研,结合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经验提出更新理念、构建核心框架、严守规划导向、打造靓丽风景、夯实产业基础、激活土地财富、力求服务均等、构筑富民根基等建议,对荆州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其他类似区域城乡一体化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