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性农村医疗保障构架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医疗保障,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组成部分,必然面临卫生防疫、健康保健、疾病诊治等多方面需求。综观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进以及国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构建的成功经验不难发现,以病症诊治为主体,以预防保健、医疗救助、医疗保险、社区医疗等为补充的综合性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有着层次分明、功能完备、适应性与可持续性强等特点,理应成为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构建的目标和典范。  相似文献   

2.
针对人口老龄化对山西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认为应采取措施增强医疗保障基金积累功能;落实政府公共财政责任,实现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建立老年保健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卫生医疗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增强农牧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保障农牧民的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综观中国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演进及国外农村牧区医疗保障制度构建的成功经验不难发现,以病症诊治为主体,以预防保健、医疗救助、医疗保险、社区医疗等为补充的综合性农村牧区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有着层次分明、功能完备、适应性与可持续性强等特点,理应成为中国农村牧区医疗保障制度构建的目标和典范。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符合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价值理念和医保制度的客观规律,文章在论述我国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应然性和必然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优势与障碍,指出了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矛盾性,对我国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提出了合理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合作医疗保健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和农民的互助共济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 ,为广大的农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但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 ,疾病模式的变化 ,医疗卫生环境的改变 ,传统合作医疗难以为继 ,急需制度创新和构建以预防保健、大病医疗保险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基本形式,是对农民实行医疗保障和卫生服务合一的一项基本制度.这一制度在政府财政投入很少的情况下,依靠集体资助,农民自己互助互济而建立,给农民提供了最初级的医疗卫生保健,大大改善了农民的医疗条件,使我国农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合作医疗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诸如缺乏制度保障、覆盖率低、资金不足、管理不科学等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医疗保障制度在我国和国外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对比,着重阐述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关方面提出建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对比国内外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模式。结果与结论:完善我旧的医疗保障制度应从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发展健康范畴的医疗保障,构建医疗保障管理和服务网络等方面采取渐进式措施逐步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城乡统筹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梳理发达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后认为:城乡医疗保障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政府在城乡统筹中承担的责任与其制度理念相融合,城乡统筹中医疗经费来源和支付范围取决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与法律制度建设密切相关。发达国家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这些有益经验,对我国现阶段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和对健康的需求也随之提高,疾病预防和保健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疾病的演变和多样复杂化,亦对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新的课题。而由于现今体制、机制与制度上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国家和社会的医疗支付能力不堪重负,以“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为思想基础,控制医疗费用非合理性的上升,减少疾病人群的增加不仅是政府的事,而且也是整个社会每一个人的事。因此,从疾病保险向健康保险过渡,建立基本医疗保险与预防保健相结合的新机制将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优秀人力资源,其医疗保障制度不仅涉及每位大学生切身利益,还关乎着国家的和谐与稳定。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促进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医疗保障是解除国民疾病后患并提高其身体素质的制度安排,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医疗保障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通常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福利水平高低的关键性指标.医疗保障制度不仅涉及医疗供求的双方,而且还涉及医疗保障供应等方面,从而是关系最为复杂的社会保障制度.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然后指出现行医疗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各项政策措施,以期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管理与监督机制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晓琳 《生产力研究》2005,(6):52-54,57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管理模式为卫生管理部门,应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中的责任。农村医疗保障基金的筹集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民个人合理分摊,主要用于补偿大病医疗费用、门诊费用和无疾病支出返还。应通过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中的需方(农民)费用支出及供方(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费用的控制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监督制度等制度来控制农村医疗保障基金的费用支出。  相似文献   

13.
国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解读与借鉴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许多发达国家与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中国也在积极致力于该项制度建设。本文对德国、日本、泰国及巴西等四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解析的基础上 ,指出我们应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作为农村公共产品,我国二元经济背景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更多地依赖于政府。文章以农村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在分析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属性和特点基础上,以浙江省宁波市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为例,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全民医保的三支柱框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分析当前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突出矛盾的基础上,阐释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时机和目标,提出有关改革框架和实施路径,并对未来医疗保障制度的整合进行讨论。本文认为,为实现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应采取"三支柱"的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即公共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和商业健康保险。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同步推进扩大覆盖面与医疗保障制度自身的深化改革。改革的路径主要包括:(1)深化现有制度改革,提高运行效率;(2)扩大覆盖面,实现全民医疗保障;(3)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满足民众多层次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16.
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稳定和体现制度公平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概括了巴西医疗保障制度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并指出其对完善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陈晨 《当代经济》2021,(2):122-127
我国初步实现了医保组织管理改革,构建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框架,药品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入稳步推进期.但在医疗保障待遇上,尚存在保障待遇总体水平偏低、制度间与地区间的待遇差异、待遇覆盖面与全民医保尚存在差距、待遇不足与过度待遇并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本文运用SWOT分析框架,剖析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在保障待遇上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主要机会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十四五"期间医疗保障体系待遇调整工作规划,提出完善医保治理体系与制度,加强医疗保障制度间的衔接,建立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等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综观以往医改与全民医疗保障的研究文献发现,全民医疗保障研究应把公平共享的研究理念置于突出位置,重点加强理论性研究,深入一般性制度与专项制度的整合研究,更多地关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及其整合衔接,同时放眼发达国家的传统经验及后期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创新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刘敏 《时代经贸》2010,(20):2-2
国家先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在制度上实现了全民医疗保障。但现有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管理中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制度、政策之间相互不衔接等问题。本文从有效整合各方面的医疗保障资源入手,探索建立制度合理、运转规范,保障有力的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以体现社会的公平性和资源的共享性,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陈洁 《经济师》2009,(12):69-71
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以合作医疗制度为基本的多层次、多需求的系统工程。因而有必要实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制化,加快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