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系统分析,总结了各地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现状及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可以采取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
产业组织政策效应与产业组织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优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途径。我国近年来结构调整不力的重要原因,在于忽视对产业组织的调整,忽视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产业组织合理化的国际经验表明,产业组织政策的设计和运用是优化组织结构的重要保证。本文在介绍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产业组织政策对一国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的效应,并结合我国产业组织的现状,提出我国产业组织政策选择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机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我国农机产业竞争力的綜合指标模型,能够为农机企业的经营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相关的行业信息,为政府部门在政策和管理方面提供高质量的咨询建议。本文在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我国农机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建立和设计了农机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运用2003年至2011年的指标数据,对我国农机产业竞争力进行了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提出了促进农机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是我国再生资源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主要载体。从再生资源产业园区顶层设计视角概括了我国再生资源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演化历史,根据再生资源产业集群特性设计园区新建和运行驱动机制,并将产业集群钻石体系理论应用于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形成组织驱动要素体系,初步为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新建、运行和转型升级构建了完整的驱动力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发展ASIC设计产业必须以IP复用为核心。提出了在系统级芯片设计中应用IP复用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对IP市场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我国ASIC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考察全球产业转移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球产业转移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为我国在利用外资项目方面过多引进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关联度不太高.同时,依赖性太强,削弱了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探讨了我国产业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及其战略嬗变路径,提出在密切关注跨国公司投资新趋势的同时,注意我国产业的升级,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强调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业竞争优势的强弱是决定产业安全程度的关键.本文通过研究产业安全及评价体系,以及我国产业安全的现状研究,针对目前我国主要的产安全问题提出了在产业竞争优势背景下实现产业安全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了环保产业的特殊性,探讨了环保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基本范畴,针对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环保产业组织政策。  相似文献   

9.
产业的市场集中状况是影响产业贸易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文章分析我国贸易产业的集中度状况及其与竞争力的关系,研究得到我国产业集中度低影响了我国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尤其是明显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为企业和区域提供了强大的竞争力,但产业集群本身面临着升级的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应在全球价值链中从低往高爬升。文章通过实证方法,以浙江省慈溪小家电、义乌小商品、桐乡毛衫三个典型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从制造、设计到自创品牌的动态升级过程。  相似文献   

11.
工业设计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国发展工业设计产业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引导社会投资、激励企业创新力度不够,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等财税金融问题,为促进其发展,在结合中国国情,并对配套财税金融政策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引导工业设计产业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研究工业设计的产生和发展入手,剖析了工业设计的定义,阐述了工业设计的经济属性,并借鉴国内外通过工业设计促进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着力分析工业设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了工业设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中国“工业设计经济学”的研究方向与加强工业设计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对产业融合的原因及方式分析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讨论了产业融合趋势对供应链构建和管理机制的影响,并就制订适应产业融合趋势的供应链管理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内部与外部因素制约下,中小制造企业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短板。根据设计驱动创新理论,将技术、市场需求和产品语意3个方面有机整合,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情景下,通过对其工业产品进行设计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基于设计驱动型创新视角,以实地调研、网络搜集、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定量分析方法探讨在设计创新整合过程中,企业技术能力、市场能力和产品语意设计能力三大影响因素与企业设计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三大影响因素中的子变量与企业设计创新绩效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小制造企业在工业产品设计创新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内外兼修、深度融合三大原则,并为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路径设计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大为 《经济研究导刊》2012,(1):188-191,195
随着中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设计产业已经从萌芽逐渐走向成长。中国经济发达区域已意识到设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作用,并积极寻求有效的发展路径。因此选取了设计产业发展进程较快的29个城市(地区),并搜集了2007—2009年这三年的相关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固定效应模型进行面板数据研究。结论表明,设计产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城市的工业生产总值,GDP都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另一模型则表明一个城市的研发投入和教育支出对于设计产业也有明显的促进。  相似文献   

16.
荣帅  李庆满  李乃文   《技术经济》2017,36(8):24-30
考察了产业集群企业间的研发竞争和知识溢出对集群企业采纳潜在主导设计的影响。通过数理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结论:集群企业间的研发竞争有利于主导设计的形成;集群企业间的知识溢出对主导设计的形成也有正向影响;企业间的研发竞争正向调节知识溢出与主导设计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集成电路产业超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EDA)应运而生并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分工不断演化和发展,成为今天贯穿集成电路全流程和驱动摩尔定律不断延续的基础支撑工具。尽管表现出极端重要性,但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的总体市场规模较小。从当前市场结构来看,美国企业处于先发优势和寡头垄断地位,我国在这一领域发展相对滞后且在美国打压背景下发展严重受限,这也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被“卡脖子”的关键领域。在后发者突破先发者主导优势获取发展机会的过程中,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领域要尤其重视产业生态的参与和重构,通过在创新生态、产品生态、产业生态和国际竞争生态中实施多层生态战略,逐步构筑起后发企业的生态位优势,驱动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的高质量发展。基于生态赶超和发展的目标,未来在支持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发展过程中,应当在顶层设计、系统设计、产权保护等方面发挥国家的力量,同时强化在人才和基础创新中的短板,主动融入全球产业生态。  相似文献   

18.
动态比较珠三角工业发展阶段和设计水平不同的典型区域内,工业用户和最终消费者用户双重需求拉动设计创新以及设计驱动工业增长作用机制的异同,提出克服互动系统短板并因地制宜实施设计驱动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基于SVAR建模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发现:珠三角工业确实可以通过工业设计创新驱动实现内生性可持续增长,而设计水平的地区差异对设计驱动绩效有调节作用;工业发展质量和结构欠佳,无法有效拉动区域工业设计创新,是珠三角多数地区工业设计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区域工业设计与工业互动系统的短板是缺乏内行和挑剔的最终消费者有效需求。最后基于模型稳健性检验,提出因地制宜科学实施设计驱动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剖析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构建门槛效应模型,收集2011—2020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数据,测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的效应,并对各地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水平的协同性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倒U型递增影响效应,产业数字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递增影响效应,相较于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更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递增影响效应;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水平可分为双高型、双低型、数字产业化加强型、产业数字化加强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积极推进煤炭行业去产能,寻找支撑产业、实现产业绿色转型成为矿区生存与发展的新课题。以申家庄煤矿转型建设特色小镇为案例,基于其产业转型PMIF框架和SWOT分析,从产业定位、原则和“光伏+”全产业链设计3方面详细解构其绿色产业体系,探索矿区践行产业绿色转型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思路与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