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舒建玲 《经济问题》2007,330(2):55-57
我国农民工劳动权益受侵害现象具有普遍性、严重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这是由政府行为偏差、法律制度欠缺、工会组织软弱、劳动者自我维权能力弱、企业劳动法律意识淡漠等因素造成的.应在提高全社会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法律、工会和劳动者自身等力量的共同作用,使企业"不敢侵权"、"不能侵权"、"不想侵权".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基本前提是构建新型和谐的劳动关系;基本原则是权益确认原则、广泛覆盖原则、适度保护原则、劳资两利原则、动态调整原则;基本思路包括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以及充分发挥政府、工会、雇主组织的积极作用,平衡劳资权益。  相似文献   

3.
浦艳 《现代经济信息》2013,(13):315+327
新劳动法作为我国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一部重要法律,为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明确而具体的法律依据。新劳动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纳入了依法规范、依法调整的法制轨道,同时,也为工会依法维权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新劳动法为企业工会维护员工权益提供的保障和新劳动法下工会企业员工权益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体制外人员“是我国当前就业的主力军,但也属就业弱势群体,在劳动权益方面受到多种侵害,严峻的就业形势、淡薄的法律观念、严重的地方保护、落后的执法体制是造成侵权现象的主客观原因.必须改善立法状况,健全劳动权益保障法律体系;改进执法手段,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工会职能,构建内部制约机制;改进单位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增加法律考核内容;从立法、执法、体制、机制等方面采取改革措施,保护“体制外人员“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5.
劳动者权益是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核心问题,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关键所在。以课题组对山西省私营企业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为基础,运用马克思经济学理论,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劳动者权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主要结论为:私营企业中劳动者权益整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非正式用工形式、员工不能按劳取酬、工会职能边缘化、有关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借鉴美国、丹麦、瑞典、日本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经验,目前应强化我国政府的指导作用,尽快完善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相关法律体系和监测标准,加强劳动监察。同时要积极发挥工会的作用,构建集体协商制、三方协调制。劳动者要提高其个人素质,增强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企业职工权益保护状况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全球劳工形势和企业所有制结构的不利变化以及我国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和供需结构性矛盾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企业职工享有的权益处于较低水平,企业职工权益保护状况呈现出层次性、差异性和复杂性.强化企业职工权益保护,应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新型劳动关系,明确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律体系,健全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工会、雇主组织的积极作用,平衡劳资双方的力量与权益.  相似文献   

7.
职业安全卫生受训权是指劳动者所享有的带薪接受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其义务主体为企业和政府。在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受训权保护制度已基本建立,但仍然存在立法不够完善、法律实施效果不好、权利的现实侵害较为严重等诸多问题。文章认为应制定《职业安全卫生法》,在完善立法的同时,加强执法力量建设、尝试对企业开展行政指导、扶持工会和工人力量,通过执法、守法、维权三方有机合作,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8,(2)
劳动保障监察作为一种劳动行政行为,是现代国家根据法律授权对劳动关系进行法律调整与干预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劳动保障监察中存在着有的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劳动保障监察部门领导体制不合理、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缺乏行政强制权、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有助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中的相对人获得有效的行政救济。  相似文献   

9.
劳动权益是劳动者保障的基本权益,作为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劳动者尤为重要,如何保障其劳动权益成为我们劳动权益保障的重要基点。因此,了解现今社会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女职工的劳动权益非常有必要。本文从劳动权益的基本理论、基本情况的概述和劳动权益的保护现状三个方面来阐述女职工劳动权益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劳动关系状况成为衡量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呈现主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用工形式复杂化、利益诉求明晰化等特征,导致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预防与处理都面临极大挑战。政府作为社会重要的主导性成员,是唯一能够通过立法改变劳动关系制度与规则的实体。政府参与劳动关系调整,是在"强资本、弱劳动"的现实下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针对社会现实的迫切需要,根据政府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角色,从伦理倡导、法律规制、劳动监察、调解仲裁、就业促进和权益保护六个维度,构建一套更适应当前劳动关系战略重点的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关于集体经济的若干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产权”的涵不应是“劳动力拥有资本产权”,而应是“摆脱了附属地位的劳动者对自己劳动力的拥有”。改革使劳动者拥有自己的劳动力,但这不是集体企业产权改革的内容,不能用“劳动力产权”论指导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劳动力资本”将不能兼存的两个事物扯在一起,可能根本破坏市场秩序。集体企业改革采用股份合作制形式,解决了传统集体企业产权虚置的问题,但也在企业的公有性质中加入了私有因素。这决定了改革后的集体企业可以参加市场竞争,但在内部又具有互助共济性质。集体经济难以成为市场经济下的基本经济形态,但可发挥帮助和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执行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的长处与优点。不应认为集体经济所占比重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屡被侵害已成社会顽疾,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举措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由于农民工缺乏有效率的工会组织,因而其在与资方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这是导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屡被侵害的根本原因。因此,组建能够真正代表农民工的利益并拥有一定政策影响力和法律独立性的工会组织是必要的,同时,政府应主要以公平作为其施政目标,杜绝自身的机会主义行为,以促进农民工权益保障逐步走向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出发,通过经济学视角来研究知识产权商品的属性及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表现特征,可以为知识产权商品交易的合理定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当前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出现了新的动向,如何应对少数发达国家对国际知识产权的垄断局面,促进我国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生产政治指涉的是企业内部管理权力与工人权利之间的不同关系的经验过程,管理权力与工人权利之间的关系一旦结构化而定型,就形成了一定的生产政体,即生产领域中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企业变革是一个深刻的制度变迁过程,这就意味着中国具有丰富多样的实践经验,依托发轫于西方的生产政治理论和各自不同的经验观察,海内外学者围绕生产政体模式和生产政治的经验过程展开了一场持续的对话,这不仅意味着对中国经验认识的深入,而且意味着生产政治理论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科斯定理并不仅仅是物权定理,更是基本人权意义上的劳动力产权定理。劳动力产权界定具有两种模式和四种路径,其中由国家以法权界定给每个劳动者,并承担起充分有效的相关保护责任,使所有劳动者成为完整意义上的法律自由人,将会成为劳动力产权界定的最优模式和最佳路径。国家合法存在的首要职能和终极理由,就是在政治学和法学意义上保护基本人权,而在经济学和管理学意义上则是保护劳动力个人自主产权。这种"个人主权和国家保护"的产权模式,对任何国家的可持续繁荣而言,都是具有普适价值的长效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萍华 《技术经济》2007,26(3):71-75
“三农”问题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将大量滞留在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农业劳动力转移,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力自身的素质。但由于我国目前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许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不公平现象。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斯定理并不仅仅是物权定理,更是基本人权意义上的劳动力产权定理。劳动力产权界定具有两种模式和四种路径,其中由国家以法权界定给每个劳动者,并承担起充分有效的相关保护责任,使所有劳动者成为完整意义上的法律自由人,将会成为劳动力产权界定的最优模式和最佳路径。国家合法存在的首要职能和终极理由,就是在政治学和法学意义上保护基本人权,而在经济学和管理学意义上则是保护劳动力个人自主产权。这种"个人主权和国家保护"的产权模式,对任何国家的可持续繁荣而言,都是具有普适价值的长效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劳工权益与安抚型国家——以珠江三角洲农民工为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基于对当代中国国家与劳工关系的考察,本文构建出一个“安抚型国家”的探索性概念。它大致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模糊利益冲突”,即国家维持现状,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而非推进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协调机制;二是“言行分离”,即国家更多采用政策实践来解决问题,而非按照公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本身(政策文本)来解决问题,政策文本在实践中更多不是作为标准而存在,而是作为“参照”而存在;三是“点面结合”,即国家在整体上对劳工进行“精神安抚”(意识形态宣传),在个别问题上进行“物质安抚”(如对坚持维权的农民工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20.
劳动新论     
劳动的内涵深奥、复杂,外延很宽泛。笔者首创出三组概念:外化劳动与内化劳动、场内劳动与场外劳动、订制劳动与自主劳动。对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与生产过程、劳动与劳动力,以及工资与利润的性质做了新的阐释,并就劳动(价值)计量问题发表了独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