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新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是实现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企业资本的主要推动力.在新经济时代,科技与智力因素在企业的资本中所占的比例将持续增长.由于企业发展驱动力的变更,新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计量,是企业面临的重要管理和决策问题之一.本文根据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一般性理论,从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的特点出发,对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计量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智力资本计量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秋红 《经济管理》2004,(16):39-45
智力资本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为了加强企业内部智力资本管理,满足外部的智力资本信息披露需求,对企业智力资本进行计量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迄今为止理论界与实务界提出的主要的智力资本计量方法进行了详细述评,并从计量方式与效果的角度,将其分为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方法两大类,提出只有将二者综合运用,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出企业的智力资本状况。最后对智力资本计量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股份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地位已发生变化,人力资本所有者应当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所有权,参与企业的收益分配。本文在建立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的报酬函数模型基础上,再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以确定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股份比例。  相似文献   

4.
智力资本计量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智力资本在企业运作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使它的计量成为必要。本文通过对智力资本定义及计量特殊性的分析,提出智力资本贡献度量的重要方法——收益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智力资本的计量模型,以求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评价其未来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
财政支持是影响文化企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因素.文章首先将企业家社会资本分为企业家政治关系资本和企业家商业关系资本 ,在此基础上使用178家江苏地区文化企业实地调研数据 ,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文化企业财政支持可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家政治关系资本对文化企业财政支持可获性具有正向影响 ,但在统计上不显著;企业家商业关系资本对文化企业财政支持可获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且企业家商业关系资本的作用明显大于企业家政治关系资本 ,这表明地方政府在决定是否对文化企业给予财政支持时 ,明显淡化了以往侧重于通过行政权力主导补贴资金的传统做法 ,而更多地遵循了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公共财政资源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一、资本成本会计 现行财务会计只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债务资本成本,而忽视所有者权益资本成本。这应是财务会计值得改进之处,资本成本会计正是回应这种改进要求的努力成果件勾想)。它是以现代金融市场和企业制度为依托,以企业资本成本为对象,将成本概念及其计量引入产权领域,全面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资本成本信息的一个新的会计领域。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拓展了会计学的视野,突破了传统会计学只计量债务资本成本而不计量所有者权益资本成本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邱耀 《经济视角》2010,(7):30-32
本文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城市商业银行如何计量经济资本,在经济资本计量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和障碍,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障碍。  相似文献   

8.
绩效评价是搞好企业管理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既是一种监督,也是一种激励。现代企业以会计利润作为绩效评价的主要指标,它不考虑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因而,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表现在:会计利润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并将其在计算利润之前扣除;权益资本成本仅作为收益分配处理,不计入企业全部成本当中,上述状况使企业绩效产生扭曲。经济利润则不同,它是评价企业业绩的最佳标准,只有企业创造的利润大于其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成本时,它才真正创造了价值。本文在探讨经济利润在企业绩效评价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对企业计算经济利润的重要环节—资本资产即权益资本进行了重点研究,并结合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企业中的应用,得出经济利润反映企业绩效的实际效果,以期对会计指标在企业绩效评价中能科学、客观的反映企业权益资本的投入及其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奠定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城市商业银行如何计量经济资本,在经济资本计量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和障碍,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障碍.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保险公司经济资本管理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巴塞尔协议确立了经济资本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监管部门与学术界也越来越重视保险公司风险与资本管理的研究.作为绩效考核与资本充足性管理的强大工具,经济资本管理方法将不断调整以更适用于国内保险公司.本文以RAROC为核心指标,论述了经济资本在我国保险公司的运用方向,同时认为经济资本的计量和RAROC模型的建立是管理决策的关键,最后根据我国保险业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也得到了来自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以企业文化测量为基础,通过企业文化测量,能够准确把握已有的企业文化,并对企业文化的变革方向做出判断。本文立足于丹尼森企业文化模型,以一股份制商业银行为调查对象,根据其企业性质,预测度结果以及相关访谈,构建其企业文化的综合测评模型,并利用此量表对该银行的企业文化软实力进行评估。在总体情况以及分组统计两个层面对该企业的文化软实力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改革创新能力和服务客产能力,提升核心文化的凝聚力和推动力等六项企业文化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方言对公司治理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与现有文献不同,文章以方言距离作为企业文化差异的代表,并将具体的公司财务行为作为研究切入点,以首次公告日在2000?2012年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非上市公司事件(非关联)为样本,检验了收购方与目标方的方言差异对收购方股东财富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收购方与目标方方言差异越小,收购方所进行的并购绩效越好;且当非正式制度发挥互补作用以及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严重时,上述作用更为明显,而普通话普及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种作用.鉴于文化与公司治理研究中内生性较为严重,文章采用工具变量法、控制缺失变量和随机效应模型等方法以尽可能解决内生问题.本文着眼于研究方言对具体的公司财务行为的影响,提供了从微观层面研究语言与公司经济行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中国民营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调整战略、获取竞争优势并谋求长期发展?基于儒家文化视角考察了社会资本对民营企业战略导向的影响。以中国私营企业为研究样本,发现社会资本降低了企业的资源约束,但也“绑架”企业持续进行关系投入,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战略和关系战略。儒家文化则规制了这种作用,在一定程度增强了企业的创新战略并削弱了关系战略。进一步研究发现,竞争激烈的环境更容易激发企业的战略变革,但外来文化冲击导致的文化冲突削弱了儒家文化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社会资本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从而支持了民营企业的战略投入。以上结果经过工具变量回归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上述发现拓展了非正式制度下企业行为的研究,为解释中国情境下民营企业的战略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Meta分析方法,基于172篇中英文实证文献,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对创新的作用机理,并深入探讨了潜在调节变量对二者间关系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二者关系受到文化背景、企业规模、主客观测量方式和创新投入产出测量方式的调节。具体而言,相比东方文化,西方文化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对创新的影响更为显著;中小型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的相关性比大型企业更强;相较于客观测量方式,主观测量方式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更有利于创新;企业社会责任对创新产出的正向影响比创新投入更大。  相似文献   

15.
何一鸣 《经济前沿》2012,3(2):23-30
本文回顾了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假说,发现围绕文化资本来解释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以及讨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少。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但非决定性因素,适应文化资本的制度转轨才是经济绩效提高的关键,因此,文化资本中的市场观念在改革开放后被重新激发,构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最后基于结论从文化资本理论出发,兼述地域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将企业并购看作经济聚变,将企业看作原子核,将文化看作核外电子的前提下,通过类比静电场的概念、类型、特征,得出企业文化通过场(文化场)相互作用,并且企业的"文化场"是静电场的结论;从而运用静电场的基本理论——库仑定律来分析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4种影响因素:企业文化自身属性、并购外部环境、并购企业间差异及整合速度。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economists commonly view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as a key driver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hat drives cross-country differences in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I use an epidemiological approach involving second-generation migrants to test for a possible cultural gradient in individuals’ propensity towards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a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try-of-origin culture and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are robust to using years of education instead of individuals’ engagement in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Drawing on dimension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dentified in culture frameworks developed by cross-cultural researchers, results further suggest that cultural emphasis on intellectual autonomy helps explain part of the observed differences in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However, further work is needed to complet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roots of individuals’ propensity towards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一环,校友关系会对管理者决策产生影响。选取2012—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董事长—总经理校友关系对公司创新投入的影响,通过考察公司内部控制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进而揭示其中相关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董事长—总经理校友关系会促进公司创新投入;公司内部控制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均正向调节董事长—总经理校友关系对公司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董事长—总经理校友关系对公司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高科技公司中更显著,而地区市场化程度差异对上述促进作用的影响并未表现出显著不同。研究结论能够为公司更有效地植入校友文化、完善选人用人与高管再教育机制等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9.
Recent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economics highlights a possible inversion in the usual causality relation (from economic growth to culture) and points out that culture may represent an important driver of economic growth. By viewing culture in line with Throsby’s (2001) definition of cultural capital (i.e., an asset of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expressions),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ze one possible channel through which culture may positively affect economic growth, namely the existence of a relationship of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cultural an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s. Using a two-sector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we find that in the long run a higher growth rate of real per-capita income can be attained the more cultural an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s are complementary for each other in the process leading to agents’ skill acquisition. We also analyze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n increase of the cultural capital share in total GDP can be conducive to a rise of real per-capita income.  相似文献   

20.
晋拥军 《经济经纬》2005,(1):91-92,106
当国有企业引入人力资本产权、把国有企业看成一个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特别合约时,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也进行了制度创新,从而大大节约了国有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进而指明了未来国企改革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