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创业活动是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创业者是创业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以2007年中国城市创业观察问卷调查为基础,运用频次分析法和交叉分析法研究性别等创业者个性特征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创业者是创业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创业者的个性特征对创业活动的影响贯穿创业活动的全过程,并且是创业初期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创业能力有助于创业者开发创业机会、赢得创业成功,然而,目前的相关研究广泛而零散,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在系统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基于创业过程的活动特征与规律,同时考虑创业者特质,界定了创业能力的概念、特点和构成;然后,从创业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可能产生的结果效应、发挥作用的情景因素等方面,总结和评述了创业能力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双创”国家战略鼓励不同类型的创业者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实现中国经济的创新驱动。作为将自有创新成果商业化的创业群体,技术型创业者不仅具备一般创业者特征,还拥有显著的创造力特征。已有研究表明,创业者的技术特征对企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但缺少技术型创业者的创造力水平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的探讨。鉴于此,以202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为样本,研究技术型创业者创造力特征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型创业者创造力水平与创业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在中型企业中,技术型创业者创造力水平对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大型企业和小微企业中,技术型创业者创造力水平对企业创业绩效的影响则不显著或较小。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创新水平处于全球前列,而日本社会创业的比例却很低,被称为“创业真空”国家。作为创业领域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变量,一个国家新生创业者比例对于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使用全球创业观察2014年的数据,采用个人层面是否为新生创业者和创业意愿作为主要因变量,分析国家层面的变量对于个人成为新生创业者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层面单一因素,如文化上的不确定性规避意识,对新生创业者并不产生显著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则会影响个人是否成为新生创业者。在加入年龄这一调节变量后,发现三者之间的交互项显著。这说明日本低创业率不仅仅是单方面因素导致的,而更是宏观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规避以及老龄化三者之间共同影响的结果。研究结果对于正确理解日本创业现状以及制定促进创业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创业活动源于创业者识别到某种创业机会,而创业机会根据其创新性的强弱可分为模仿性机会和创新性机会两种属性,研究了不同创业机会属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创业韧性对上述关系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机会的研发投入优先性越强、专利保护和重视程度越高、产品或服务独特性越强以及竞争压力越大,企业绩效水平越高。而且反映创业韧性的"创业者之前单次创业的平均持续年数"调节着上述影响关系,之前单次创业持续时间越长,创业者根治于个人内心的坚持和韧性有助于企业持续强化创业过程中的创新性投入,从而可持续提升企业绩效;还发现"创业者之前在一个单位工作的平均持续年数"对创业活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运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年鉴城市层面的数据,计算36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创业率,然后与CGSS 2010-2012年微观个体数据进行匹配,构建Probit模型,实证检验城市创业率对微观个体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创业率的提升,可以提高微观个体就业的可能性,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创业率,微观个体就业的可能性就增长0.2个百分点。进一步研究创业带动就业的影响因素,选取了CGSS2010-2013年数据中的创业者样本,研究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对于创业者雇用员工带动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性别等个人因素对创业者带动就业影响显著;家庭经济收入、母亲创业情况等家庭因素也显著影响创业者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7.
将创业者事后敲竹杠和创业成功后堑壕效应的前向延伸作为影响因素,构建模型对科技型企业创业过程中投资者和创业者之间风险分担、收益分配及控制权配置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完全信息下创业者最优努力水平和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可以实现,投资者和创业者主要矛盾前移至创业开始前的收益分担;信息不对称下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不可能实现,创业者有动机通过采取降低努力水平、事后敲竹杠和事前堑壕效应行为取得额外收益,以此分散人力资本风险;创业者首先倾向于选择后两种行为获取更高的控制权配置收益,失败时将倾向于回到降低努力水平选择上。因此,投资者适度分权可避免创业者出现降低努力水平的行为,从而提升创业成功概率。  相似文献   

8.
将认知机制引入到创业过程当中,从认知的视角分析创业者的创业活动。创业者通常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他们更容易受到认知偏见的影响。这里的认知机制主要有:反现实思考、情感注入、归因方式、计划谬误和承诺升级。分析这些认知机制对创业者创业活动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创业过程,对以后研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研究》2017,(11):59-73
本文研究社会规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从影响大小、影响边界、影响机制层层深入,剖析社会规范对创业的激活效应、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调节作用以及内在传导机制。匹配和合并全球创业观察等四大国际性数据库62个国家、5年的615116份创业数据,通过工具变量Probit回归结果发现:(1)社会规范对创业活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塑造良好、支持性的社会规范对创业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3)社会规范通过促进潜在创业者感知机会、承担风险、提高技能和拓展网络四方面的中介传导机制,进一步激活创业活动;(4)社会规范对创业的影响甚至超过一些正式制度因素对创业的影响。本研究显著拓展了制度理论特别是国家非正式制度影响微观创业的发现,对通过国家制度顶层设计激活创业、优化创业结构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创业者机会认知研究已逐渐成为创业领域、企业管理领域学者关注的重点。此外,企业家精神是创业者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应用Nvivo软件对SD(Science Direct)中以创业为主题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形成词云图和关键词关联图。结果发现,创业活动是以机会为主轴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创业者创业机会识别、机会转换及机会商业化过程,创业机会很难独立于创业者或企业家而存在;机会转换过程充分体现了创业者对外在信息或潜在机会的处理方式;机会商业化过程中商业模式本身是创业者对价值创造活动体系的优化过程。基于分析结果发现,创业者和创业团队所表现出的企业家精神对创业活动选择及创业过程行为决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家族性、创业导向与家族创业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族企业不仅仅是创业的一种组织形式,创业也不仅仅是家族企业生命周期中一个阶段或战略,相反,家族嵌入式创业是关于家族对创业全面综合影响的恰当描述。因此,家族涉入创业活动产生了与创业理论和家族企业研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独特的理论问题,正发展成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阐明家族涉入创业活动的家族性因素和创业导向,构建了一个基于资源视角的家族创业研究框架,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has received growing interest from academics and practitioners. Another form of entrepreneurship in which interest has been greatly boosted, thanks to digital technologies, is user entrepreneurship. Drawing on the sociomaterial perspective of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the present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is body of knowledge by exploring how user entrepreneurs frame and implement the process to create new firms to commercialise their own digital innovations. Our qualitative study reports a single case study about the process of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implemented by a patient innovator that launched a new firm to commercialise his healthcare innovative solution. Various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about the sociomateriality of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of digital user innovators are offered.  相似文献   

13.
创业过程的情景依存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业是创业主体与创业环境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创业环境的资源依存理论与种群生态理论都认为环境是影响企业创业活动的重要因素,创业过程具有明显的环境嵌入特点。创业环境的要素模型和特征模型是分析创业过程的基础。研究表明,创业环境主要通过影响创业信息的检索、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资源的攫取以及创业经营策略作用于整个创业过程。本文结论对地方政府营造良好的区域创业环境具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provides evidence on the institutional determinants of firm size for the period 1980–1998. Using a comprehensive longitudinal database across 29 industrial sectors in 15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countries, we study how labour regulations and barriers to entrepreneurship (BE) affect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apital market frictions. We show that strict employment protection laws (EPL) and high BE negatively affect firm size in sectors that are more dependent on external funds.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arket regulations and financial market imperfections help to explain some of the differences in firm structure across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5.
公司创业作为企业层面的创新性活动,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微观源动力。组织间学习把这种微观层面的内容,传递到产业集群中观层面上来。但是,无论是公司创业推进产业集群升级,还是不同组织间学习模式在这一推进过程中的作用,目前都是模糊的。因此,通过文献回顾,文章厘清了产业集群升级和公司创业的深层次实质。并在此基础上,从知识流出的视角,着重分析了公司创业推进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机理。同时,讨论了不同组织间学习模式,在这一推进过程中的不同影响,进而以集群由简单扎堆、龙头企业领军、开放式协作网络为升级特征,集群结构调整为升级内容,对产业集群升级的普适性趋势做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交易范式”影响下发展出来的主流经济学片面强调激励和契约,无法为理解真实世界的企业创业和成长现象提供有效理论支撑。本文重新构建了一个根植于“生产范式”,尤其是资源—能力理论和演化视角的,并能够适用于理解后发展语境下企业创业和成长现象的统一理论框架——“能力—机会”框架。这个框架包含四个基本命题:第一,当讨论企业创业和成长问题时,本质上都在讨论组织能力和市场机会的问题。第二,能力和机会的来源、类型以及二者系统性的变化过程,共同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创业选择和成长动力。第三,能力和机会同时具有工业和产品特定性,只能在持续的工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内生出来。往往已经存在或有条件创造出什么类型的能力和机会时,才可能出现相应状态的创业和成长活动。第四,后发展语境中的特定组织能力和市场机会,从未因为市场经济制度的存在而自动产生。政府部门和公共研究机构等非市场组织,充当了塑造能力和机会的状态及其变化过程的关键力量。总之,“能力—机会”框架提供了一种显著区别于主流经济学的新研究视角,同时有助于弥合创业研究和企业成长研究长期存在的鸿沟。  相似文献   

17.
湛军 《经济与管理》2007,21(8):20-25
2006年全球创业概况是: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比高收入发达国家呈现出更为旺盛的创业精神,高收入发达国家在早期创业转化率方面以及在产业领域中创业的表现更为出色;男性比女性更富有创业的主动性;中国与印度的创业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创业环境得到改善;高收入发达国家在创业者的教育程度方面仍然保持优势。因此,保持早期创业的发生率优势,鼓励妇女参与创业,提高创业者教育水平,改善创业环境,促进早期创业转化以及改善产业领域中创业的表现是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应该采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Frank Fetter’s contributions to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are usually overlooked although his original treatments are relevant to both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and contemporary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ree ways in which Fetter’s work add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First, entrepreneurs direct their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careful delegation of authority to managers, thereby maintaining residual control over the firm; similar views were pioneered by Frank Knight and the Austrian economists who continue to study cognate problems like judgmental decision making and proxy-entrepreneurship. Second, Fetter foreshadows Knight’s influential distinction between risk and uncertainty by arguing that entrepreneurs bear uncertainty through their investment decisions. However, Fetter extends Knight’s work by explicitly considering the role that chance and luck play in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a problem still debated in entrepreneurship studies. Third, Fetter argues that scarcity implies the active investment of resources, and thus the need for entrepreneurship. This view hints at current research on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 as well as work emphasizing investment rather than opportunity as the defining concept of entrepreneurship. It also provides the microfoundations for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相似文献   

19.
从家庭嵌入视角和裂变创业动机出发,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根据问题导向和理论抽样原则,选取六位裂变创业者作为研究样本,得出了“基于创造财富改善家庭”“基于增值资产递升家庭”“基于缩短距离凝聚家庭”“基于均衡时间回归家庭”“基于对接文化传承家庭”“基于冲破禁锢创新家庭”六个主范畴,在此基础上凝练出“家庭触发型裂变创业”这一核心范畴,构建了家庭触发型裂变创业的模式分类模型,提出了财富主导、角色转换和观念交互三种典型的家庭触发型裂变创业模式,并具体阐述了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拓展并丰富了裂变创业动机的类型和框架,深化了创业动机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0.
企业家精神的决定因素——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精神是就业、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者一直探讨影响企业家精神决定因素。本文基于2001年~2005年省级层面的数据,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创新思想、人力资本、金融发展和法治水平等对区域企业家精神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思想和人力资本是企业家创业活动的基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企业家创业的金融可得性,法治发展是企业家创业成功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