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     
《天津经济》2013,(1):84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  相似文献   

2.
胡今 《辽宁经济》2014,(10):56-57
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很快。辽宁省政府确定"十二五"末,全省的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并且通过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城镇化质量的全面提升。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相伴而来的生态压力日趋加重,城镇化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日趋加大,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快速发展间的不协调日渐显现。城镇化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讲求生态效率。辽宁城镇化建设在讲求生态效率方面还有待提高。应从科学规划城镇化的发展布局、以产业的生态化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生态因素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国家已把城镇化发展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提出城镇化与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为新时期城镇化推进指明方向。嘉兴市经过多年努力,城镇化率已达到57.1%,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的中期(30%-70%),逐步由以往偏重规模扩张、人口转移的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向注重规模和质量并重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变,但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向纵深发展仍存在不少制约。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路径发生了明显改变,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讲究质量、注重公平、既要生产,更要生活的发展理念逐步占据了主流思潮的阵地。长期以来,以工业化为惟一支撑的城镇化模式受到冷静和谨慎的质疑,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使得人们对工业化之外的多途径城镇化探索抱有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期待,服务业支撑的城镇化道路不再仅仅停留在口头宣示上,而渐渐成为脚踏实地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我国未来几十年的核心发展动力. 在过去一年多里,李克强在多个场合不下十次提及"城镇化"的重要性以及建设新型城镇的一些新思路.他指出,城镇化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它不仅可扩大投资,而且能促进消费,是扩大我国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除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城镇化还是社会各方面改革和进步的"润滑剂":一是在城镇化这一主题的串联下,我国可以有效推动土地、财政、人口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城乡经济等一系列"二元"问题的改善和进步;二是城镇化能促进更大层面的经济社会转型优化,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力之一,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作为理论内核,突出强调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视,实现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城乡一体的协调和可持续,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创新。新型城镇化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拓展文化空间、保障生态安全和提升人力资本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筹措上采取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传统城镇化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也是不可持续的,2014年《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对于解决传统城镇化推进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经济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的城镇化在经济的带动和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 "十一五"的高速发展,进入了目前的中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城镇化率达到59.5%,比2005年提高了12.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6.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谢勇 《广西经济》2012,(1):21-22
正2012年的城镇化工作,要从打基础阶段步入大推进阶段。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是主导。拉动内需最大的潜力在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可以释放巨大的消费和投资潜力。未来一个时期,新型城镇化跨越发展仍是我区扩大内需的主要动力、产业提升的主要平台、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统筹发展的主要抓手,全面推进城镇化将对加快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等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建设快速推进,但同时也存在着人口、资源和环境承载不堪重负,城乡二元结构日益显著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矛盾凸显等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区域协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化建设不应该仅仅是偏向注重和追求一个简单的人口空间上向城镇集聚的发展路径,更应该是尊重中国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走一条新型的更好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其中不但指明了城乡一体化这一科学的我国城镇化发展方向,而且明确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内涵。为了便于对中国特色城镇化进一步理解,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我们还需要对其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具体而言,中国特色城镇化需具备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并把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事实上,以工业化、城镇化为基础的城乡发展一体化道路,是宁波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在追求、完善、创新发展的路子。时至2011年,我市的统筹城乡综合得分已位居全省第一,即将步入全面融合发展阶段。当前,我们要围绕"两个基本"、"四好示范区"建设的既定目标,通过城  相似文献   

13.
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较之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就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所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专设一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了体现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对待城镇化对象的农民所采取的基本政策应当是:"解放农民、服务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善待农民。"所谓"解放农民",就是把剩余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鼓励他们从事非农产业,也鼓励他们到城镇安居乐业;所谓"服务农民",就是在农村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文化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萌 《改革与战略》2014,(11):104-107
文化是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研究的新视角。中国城镇化进程在时间上表现出动态演进性,其动力机制也经历了由一元化、二元化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文化作为一种资本,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型之中,是城市发展的动力要素之一,但是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双向的过程。城市文化通过引领城市转型,提升城镇化质量;形成文化生产力,增加城镇经济张力;彰显人文精神,促进人口城镇化发展;培育文化生态,推动城镇文明发展;塑造软实力,加速城镇现代化进程等来驱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当前,提升城市文化动力,应从五个方面着手: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改革城市文化管理体制;建设文化市场,完善城市文化经营机制;加强文化交融,促进城市文化传承创新;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适宜环境,推动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随着湖南省委、省政府城镇化发展战略和思路的逐步明确以及城镇化实践的不断深入,湖南新型城镇化发展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也还面临不少困难,还存在着许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思路,找准发展的对策,不断提升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步伐,进一步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强调通过深化改革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扫除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性障碍。多方面研究表明,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城乡之间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在城市发展空间、经济管理体制、产业发展与分工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各位学者及有关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环境更为严峻复杂,新型城镇化作为"新五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符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化解即期经济下行压力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契合点,对于我区加快现代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扩大内需有着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目前我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还存在着水平质量低下、发展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若不加以引导解决,将对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研究新时期下我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中国下一个10年的最大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十八大精神确立的"城镇化新政",不仅标志着我国改革的新起点、传递着平等的新理念,更预示着城镇化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红利。有专家预测,未来的消费需求会从2011年的16万亿元,提升到2016年的30万亿元。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提升到52.27%,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前,中国城镇化进入由加速向减速转变、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不完全城镇化向完全城镇化转变的战略转型期。面对城镇化建设中潜藏的城镇化用地失控严重、城镇区域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较为普遍等诸多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必然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城镇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制度体系构建,是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优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