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规范和引导中国民间借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借贷是中小企业创办和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民间借贷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也不利于市场现金流的控制和金融政策的制定,同时还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规范和引导中国民间借贷的发展需要从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借贷监测、建立保险制度和建立区域性借贷机构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由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发生引发思考,分析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规范民间借贷的对策,建立温州民间借贷信用防范体系,从而促进温州民间借贷资本功能的最大发挥,促进温州经济的蓬勃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在浙江台州的调研为基础,从经济学视角出发,认为民间高利借贷由于时间急、替代品少、利息成本占总收益比重小等原因往往缺乏需求价格弹性,而使得资金供给方可以进行高利放贷。并提出可以通过创新金融机构业务、进一步放开和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建立行业发展基金会等方法增加资金供给,以增大民间借贷的需求弹性,从而降低民间借贷利率、控制民间借贷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对陕西省大荔县128户农户民间借贷的调查为依据,从借贷规模、借贷利率、资金用途、借贷契约等方面对西部农区民间借贷现状进行分析。缺乏法律保障、借贷利率偏高、金融风险较大是西部农区民间借贷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对此,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个体、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借贷投资也随之迅速发展。因为借款人从金融机构贷款的难度大、程序复杂,借款人随之转向更为方便、便捷的民间资本。但是,民间借贷的高利率,使其从本质而言已经成为一种高利贷,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及机制加以约束和规范,且民间借贷本身又是一种个人之间的自发的行为,自由的发展导致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法律纠纷。本文从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出发,在剖析民间借贷产生纠纷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农户借款难的问题。由于农户的资金需求不能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完全满足,农户只得求助于民间借贷,但却出现了民间高利贷这一不良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政策:努力推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农户之间的自由借贷,应该制定相应的法规加以规范;增强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正规金融的支农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间借贷时常引发犯罪行为,这是民间借贷利率管制和高利贷入罪的重要理由。本文采用中国裁判文书网刑事一审判决书的犯罪数据,基于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调整和高利贷入罪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民间借贷法律规制对犯罪的影响。结果显示,民间借贷利率上限提高会增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和赌博罪,而高利贷入罪不但没有遏制民间借贷相关犯罪,反而增加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强迫交易罪和敲诈勒索罪。进一步分析发现,小额贷款公司对民间借贷相关犯罪和高利贷入罪所引发的犯罪具有抑制作用。基于溯因推理,对于这三方面事实的最佳解释是,民间借贷引发犯罪的重要机制在于民间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防治民间借贷相关犯罪问题的主要政策措施应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补充,既弥补了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不足给农民需求带来的矛盾,也缓解了农村借贷资源的匮乏问题,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民间借贷始终处于地下状态,缺乏担保和监管,操作不规范,一直存在较高风险,很容易发生经济纠纷。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深入查摆农村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背后的原因,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并正确加以引导,对于搞活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民间借贷的特点●聂云1、应需而生,成份复杂。目前,农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部分收入低者到银行、信用社借贷较难,因而他们向亲友、邻居借贷,后来逐步发展到通过第三者牵线到更广泛的地方借贷。随着民间借贷的发展,农村很多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也加入到借款者行列...  相似文献   

10.
史正权 《生产力研究》2013,(11):47-48,83
文章通过分析民间借贷的演进路径,建议国家对不同的民间借贷形式采取区别对待政策,确认合会等民间借贷组织模式的合法性,促进民间借贷组织与正规金融组织的对接,完善民间投资渠道和征信体系建设,从而引导和促进民间借贷的健康发展,在民间借贷和正规金融组织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我国的借贷方式不断的多样化,民间借贷也开始兴起,并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上的保障。但是,民间借贷是属于“草根金融”,一直徘徊在国家性质的融资体系之间,没有得到真正的完善和获得法律制度的保障。特别是在现代中小企业不断发展、法律制度跟不上的时代背景下,民间借贷表现出其巨大的风险性,给社会的安全和经济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多地认识民间借贷风险,文章主要从民间借贷的风险着手分析,探讨了民间借贷风险的表现,并相应的提出了民间借贷风险的防范措施,以此降低民间借贷的风险性,促进社会正常、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民间借贷应正确引导●乐正根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民间借贷也日趋活跃,渗透到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银行信用外一种带着普遍性融资方式。据调查反映,当前民间借贷大致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个人借贷方式。根据给付利息多少可以分为互助互惠式和高利贷...  相似文献   

13.
当前,民间借贷对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的影响已逐步上升,其泡沫性与风险性也不断扩大。就民间借贷自身而言,既具有一般性特征,又具有区域性特点。闽东地区民间借贷由来已久,作为宏观金融的一部分,其规范化发展对当地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利 《当代经济》2017,(34):32-34
借贷契约是唐代民间社会为了建立信用关系而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民间社会在契约的订立、履行和违约方面有着一套自己的行为准则和风俗规定,虽然官府对于民间私契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令进行管束,但是官府的这种行政干涉具有一定的尺度.民间契约既存在官府不干涉,民间自由协定的部分,也有官府重点监管和干预的部分.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唐代国家干预是如何影响唐代借贷契约的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魏源 《经济纵横》2012,(7):105-108
农村金融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长期以来,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发挥的作用较小,这就需要民间金融加以弥补。如何发挥民间信用和民间融资活动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我国广东省农村近百户发生过民间借贷行为的农户为样本进行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农村民间借贷市场的借贷资金融资需求和资金供求状况进行统计,为正确认识当前农村民间借贷活动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民间借贷:理论、现实与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对民间借贷进行了考察。在理论上,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民间借贷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交易费用率比较,说明了民间借贷的边界;进而分析了民间借贷在我国特有的文化价值。在现实上,通过历史数据和截面数据分析了民间借贷在我国农户和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重要作用,考察了我国民间借贷边界的变迁过程及其原因。最后,文章提出了发展民间借贷的政策建议以及国家管理民间借贷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7.
张岩 《时代经贸》2009,(2):114-115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民间借贷对农户的不同金融需求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农民的借贷途径和用途,提出了在农村建立借贷服务部的设想,以解决广大农民小额借款难和借贷合同不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晓洁 《经济师》2013,(1):31-32
民间借贷是温州市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的重要融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温州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民间借贷行为蕴含着很大的金融风险也是不容忽视。2011年集中爆发的老板跑路、企业倒闭现象,已经使温州市包括瑞安在内的民间借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在针对瑞安市民间借贷发展现状及弊端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市场一直"长盛不衰",且愈演愈烈。民间借贷日益活跃,客观上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社会融资需求。但是自去年下半年来,受经济下行、流动性趋紧等综合因素影响,各地非法集资吸储、民间借贷纠纷等案件大幅增加,使民间借贷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认识民间借贷热背后隐含的诸多风险,从民间借贷热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思考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民间借贷风险的防范措施,以降低民间借贷的风险性,促进社会经济有序、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间借贷是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但是缺乏监管的民间金融存在风险,主要包括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此外,民间金融还具有监管难度大的特征。因此需要针对民间借贷的特点、风险特征、发展趋势,研究设计民间借贷监管的特殊模式、制度体系,以保障民间借贷正常发展,成为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