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基础设施由于政府财政投入相对不足、投资比较效益不高以及农民参与积极性低的原因,还存在建设相对缓慢、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存在地区差异化和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要求。黑龙江省应加大对农村基础建设的投资,重视农民自身的主体话语权,建立多种形式的基础设施合作机构,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和农民科技创新水平,以强化全省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公共产品供给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和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因素。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在于注重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城乡平衡的现代供给体制,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实施强效投入机制,突出政府的投资主体作用和微观主体的投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公共安全和社会服务类的公共物品供给质量不高,农民科教、精神、文化娱乐类及社会福利类公共物品供给匮乏。其原因在于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单一、供给决策机制不合理、供给结构失衡和效率低下等。我国政府应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的配套改革力度,建立"多中心"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以完善民族地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黑龙江省通过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工程项目建设,使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深受农民欢迎。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项目建设缺乏规划、资金投入不足,设施缺乏有效管理以及文化队伍建设滞后等。黑龙江省应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设施管理提高设施利用率,增强农民文化意识,重视人才培养及文化队伍建设,以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建设,使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在黑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项目建设缺乏规划、资金投入不足、设施缺乏维护管理、文化队伍建设滞后以及人才引进缓慢等。黑龙江省应合理分配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经费,建立有效的经费监管机制;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发挥农民意愿;积极培养引进专业文化人才,优化队伍结构,从而使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农民数字素养的高低关乎数字乡村建设的成效,当前农民参与数字乡村建设时由于自身条件不充分、社会环境缺乏包容以及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供给不完善等面临数字素养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数字意识转变过程慢、数字技能应用能力欠缺、参与数字建设的主动性较低三个方面,未来需要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建设数字乡村、加强社会协调帮扶的同时提升乡村数字技术设施建设水平,以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 因此,中国的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也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农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对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水平、农业社会的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在新的发展时期,一定要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领域和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文章阐述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概念,并且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而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完善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是由供给资金筹措机制、需求表达机制以及监督激励机制构成的系统工程。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当前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存在着筹资机制不健全、需求表达机制不通畅、监督激励机制太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导致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需无法对接、利用效率低下,农村公共服务无法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们应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通过整合政府、社会、市场、农民资源拓展筹资渠道;通过人大及网络信息平台畅通需求表达机制;通过完善监督和激励机制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为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氛围。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供给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财政体制、自然条件等。本文系统的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为农村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萍 《商场现代化》2009,(17):200-200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有效地实现农村基础设施的供需均衡,必须立足农村的实际需求。影响农村基础设施需求的因素主要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民的文化程度、地方风俗习惯等。本文系统的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为实现农村基础设施的供需均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胶东半岛五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这一客观赋权法,从农业基础、设施保障、市场需求、旅游状况4个方面构建胶东半岛休闲农业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量化比较分析胶东半岛五市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及问题,提出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黑龙江的金融供给表现出总量的奇缺性、结构的割裂性、机制的掠夺性特征.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的原因在于供求双方.但供给方是主导方面,主要是:思维层面的金融发展观偏离;经济层面的商业化改革中逐利主义;制度层面的农村金融领域制度创新严重滞后;文化道德层面的金融业社会责任感重大缺失等.应采取理念创新、机构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途径,以解决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供求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黑龙江省农业基础建设投资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投入资金规模小、投入结构不合理、投入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黑龙江省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积极性,大力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会保障的差异衡量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全国来看,农村社保工作的开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地方条件来看,直接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村老龄化水平,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文化素质和认知水平四个主要因素的影响。由于各地社保实施情况不尽相同,这里以黑龙江、辽宁、山东、浙江、江苏五个省份作为调研样本,构建了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评价的物元模型,从可拓学的角度对各省农村社保水平进行评估和比较,为各地方政府社保水平的横向比较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找出差距、弥补不足。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浙江省舟山市南洞艺谷推行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在逐步变化,消费者需求也随之变化,当地原有的产业融合度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全,信息获取渠道少,这些问题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本文基于南洞休闲农业发展的综合条件,探讨如何让南洞艺谷的休闲农业实现更高水平和质量的发展,通过从合理规划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品牌优势、联动整合资源等方面着手考虑打造能够满足人们对美丽乡村建设日益增长的全面需求的休闲农业。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服务共给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着总量不足、资源分配不平衡、资金利用效率低下、供需对接不一致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级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以及慈善援助;通过完善供需双向传导机制,畅通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通道。通过鼓励建立基层非盈利的民间互助组织,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公共服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均位列全国前茅,发展农产品物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并具有了一定的产业和政策基础。但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仍存在着物流装备落后、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物流专业人才匮乏、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大型物流园区功能不完善等问题。黑龙江省应加大政府对农产品物流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引进和培养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加快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完善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的功能,使物流业成为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产业和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8.
李婧 《对外经贸》2021,(3):69-72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遭受重创,我国拥有14亿人口,保证粮食安全是国之策略,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肩负着时代重任,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提升黑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意义重大。黑龙江省应坚持贯彻粮食安全新战略、坚持贯彻体制机制与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战略等战略举措,继续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粮食全要素生产水平等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路径选择,以及创新粮食生产企业对外投资新思路、大力培育和扶持大型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加大境外粮食生产投资与合作的激励政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