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能完美地契合儿童的接受心理,符合儿童的审美特质,帮助成人重拾"健康的儿童性",营建和谐的文本关系,赋予作品活泼幽默、奇幻悬疑、纯真诗意的美学气质。因此,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具有极其独特的魅力。新一代的儿童文学作家应努力提升自身的品格和素质,积极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儿童文学创作,为孩子们带去精彩奇妙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口吻在儿童文学中传递着重要的信息,也是翻译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儿童文学的翻译应当对作品中的口吻有敏锐的识别能力,注意人物身份、话语情景和读者感受,用儿童的视角和恰当的语言形式,将符合儿童期待的口吻展现在译文中,把文学作品中的美带给儿童读者。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图像叙事作为“图像时代”中的一种新的叙事方式,彰显出“亲”“真”“美”的叙事魅力,但也存在“浏览式”“娱乐化”“碎片化”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注重图像资源的科学建构,提升教育主体图像素养,完善图像资源的使用,不断优化图像叙事方法,以助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赵佳佳 《进展》2020,(1):81-82
曹文轩,中国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曹文轩的小说语言独特,在国内外的文学论坛中夺得过许多奖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通过对曹文轩在《草房子》中的叙述语言特色的剖析来发现作者是如何成功地创作出备受读者们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以便为今后对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方卫平的《法国儿童文学导论》对法国儿童文学发展史的研究,脉络清晰,史论结合,话语亲切而理性,给人们一个法国儿童文学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读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儿童文学的语言也必然具有特殊性,必须是儿童所"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语言,必须具有"儿童味"。本文从词语的使用上对儿童文学的语言展开了讨论,通过对具有"儿童味儿"的儿童文学语言实例的分析,从具体各类词语的使用上归纳了儿童文学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扶贫进入到脱贫攻坚阶段,关键是要扶智又扶志,从思想源头上拔掉“穷根”。扶贫应从娃娃抓起,防止贫困代际延续。儿童文学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对改变儿童的思想、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儿童文学与扶贫相结合,在扶智和扶志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优势。本文尝试从儿童文学功能、价值追求和儿童观三个维度探讨儿童文学的扶贫价值,以期能够拓宽扶贫的路径,丰富扶贫的内容,为脱贫攻坚提供多一个儿童文学方面的文化扶贫视角。但是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还需要正确看待和处理好三个维度之间以及文化扶贫与教育扶贫、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的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文学的扶贫价值,助推脱贫攻坚战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8.
儿童文学课程逐步成为高师院校的必要课程,但其课程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与儿童语文教育实践严重脱节、教材的层次性不明、师范生的儿童文学应用能力不足几个方面。为解决以上问题,必须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行教学体系强化、毕业论文选题导向、师范生"童趣化"素养培养等方面,增强师范特质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强化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实践体系,以适应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的主要接受对象是少年儿童。但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却不仅仅是稚嫩、纯真、正义、朴素、儿童情趣等少年儿童的精神特征。从《格林童话》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儿童文学有其独特的、区别于成人文学的美学特征—以善为美。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美国文学之父的华盛顿·欧文,在其经典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的创作中融入了一些神话原型元素。本文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通过对该小说瑞普·凡·温克尔人物形象及叙事模式的分析,深入挖掘作品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精神和仙乡淹留叙事模式,以此揭示出小说光辉与不朽的秘密。  相似文献   

11.
成长性与幻想性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特质,也是儿童文学具有重要价值,产生意义的关键.儿童文学离不开成长性也离不开幻想性.成长需要幻想,幻想中要表现成长,成长性与幻想性相互统一相互交融与儿童文学之中,才能使儿童文学展现其价值,受到儿童的喜爱.  相似文献   

12.
"十七年"儿童文学带有浓重的教育色彩,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深层积淀密不可分。同时,新中国的诞生对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提出了新的时代的要求,"教育儿童健康成长"成为了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的主题观念与审美走向。此外,苏联儿童文学的影响意义重大,其中将儿童文学纳入教育框架的理论,被"十七年"儿童文学作家和理论工作者毫无保留地全盘接受。  相似文献   

13.
《我的小小幸福》是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第四辑中的以日记形式娓娓道来的一本书。主人公阿丽娜·杜拜,一个快满11周岁的女孩,用稚嫩的笔触记录了发生在身边的种种琐事。阿丽娜所记录的寻找幸福、感受幸福的成长历程让我们体会到蕴含在儿童交往过程中的丰富智慧,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儿童拥有自己独特的交往价值观和交往态度。  相似文献   

14.
从美国当代叙事学家杰拉德.普林斯有关“潜藏叙事”理论的角度,对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进行文本解读,这部被评论界看作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实质上包含了不容忽视的后现代叙事元素和技巧。  相似文献   

15.
叙事:学校道德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契合了道德学习的“情感性”和“情境性”的特点;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叙事有利于良好德性的生成;叙事契合了儿童道德养成中情感性和模仿性的特点。学校道德教育中要注意选择美德故事,用生动活泼的叙事代替传统的说教,引导儿童自己叙事。  相似文献   

16.
在小说《兄弟》的创作中,余华几乎用了全书三分之二的笔墨描写"文革"这个特殊时期,而其余三分之一则是在为"文革"期间发生的故事做铺垫。余华的文革叙事沿用了常用的儿童视角进行展开性的描写,但这种儿童视角已经是经过他的多部作品发展后的创作方式,有了一些不同以往的特点。在儿童视角的描写下,辅以群体的"狂欢化"描写和冷静的"零度写作",让整部作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读来深刻,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詹尼特.温特森在《守望灯塔》这部作品中充分展现出特例独行的叙事手法,各种叙事策略的运用可谓自如娴熟。除运用复杂的双层叙事结构、双层的人物关系进行故事叙述外,同时运用多个叙事视角,零聚焦、内聚焦以及外聚焦交替使用使的作品结构纷繁复杂,引人入胜。尤其是作者对叙事"时频"的把握,值得文学创作者深入研究。本文深入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单数性叙述,重复叙事和反复叙事加深读者对主人公印象、事件的理解,以及其对烘托作品的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明代杂剧是戏曲艺术的一个分支,文章将明杂剧作为研究对象,以宫廷作家和文人作家的庆贺与闲适作品为主导,研究其代表作品所特有的叙事方式,并归纳其中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CiteSpace对儿童社会学研究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发现,近30年来,我国儿童社会学研究经历了缓慢与快速上升时期;多数研究者更倾向单次独立研究而缺少持续与合作研究;教育学构成了儿童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阵地;各类文献在研究范式上存在明显差异,期刊文献多采用哲学思辨研究,但其中关键文献却以量化研究为主,学位论文的哲学思辨、量化与质性研究范式分布则相对更为均衡;研究热点聚焦于留守与流动儿童、儿童福利、社会化过程、儿童社会学理论等方面;研究前沿包括电子媒体、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儿童社会化、人际交往、青少年犯罪、社会福利与保护等六个主题,但儿童文学、儿童文化、教育政策等重要研究课题仍缺少关注。由此,儿童社会学的研究方式、范式与内容均需在未来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20.
《小镇畸人》中的围墙、窗户和门等这些空间元素投射出空间之外的诸多题旨。叙事空间在叙事进程中与其他的结构成分紧密相连,帮助作品塑造了人物形象,推动了叙事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