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几年,校园网络借贷飞速发展。但由于校园网络借贷自身的特殊性,再加上相关监管的缺失,引发了一系列校园特殊风险事件。引发校园网络借贷风险事件的原因包括实际费率畸高、审核不严、野蛮催债等多个因素。要解决校园网络借贷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提倡校园网络借贷平台自律;其次,应当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提倡理性消费;再次,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借贷金额做一定的限制,提高校园网络借贷的风险控制能力;最后,出台相关监管法规,打击校园网络借贷的违法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和货币信贷政策回归稳健,网络借贷也开始悄然衍生出一些新问题,但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法律空白,网络借贷潜存的风险不断积聚.本文试图从网络借贷发展现状及运营模式人手,进行比较分析,并与新的经济金融形势相结合,归纳出网络借贷衍生出的新情况.通过对网络借贷监管真空和法律空白亟待填补的必要性进行系统分析,就如何建立网络借贷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强化相关监管措施进行深入思考,引导和规范网络借贷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在网络借贷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缺乏有效监管和法律规范,导致网络借贷潜存风险不断积聚.本文从准入管理、运营管理、退出管理三方面提出了制度设计思路,并结合监管实际提出了规范措施,以期促进网络借贷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校园贷"是一种借助网络野蛮生长的金融消费现象,在经营者资质、产品设计与业务流程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专业不规范现象,对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网络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都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校园贷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平台监管、消费教育和重点打击等三种解决校园贷突出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防范与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一种依托互联网而兴起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由于其方便、快捷、灵活,近几年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和风险,如平台性质不清、监管缺位、涉嫌非法集资、资金安全缺乏保障等,严重影响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为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规范和引导,本文在对网络借贷性质和P2P网络借贷平台合法性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等,提出一系列监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渠道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存在着多方面的风险,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目前可按照现有的制度框架对网络金融平台进行监管,同时要逐步完善制度设计,针对网络借贷平台制定专门的法规,并且还要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将网络借贷平台纳入资本管理办法的范围内比照银行业进行资本管理.  相似文献   

7.
个人网络借贷的本质是民间借贷,传统民间借贷的双方关系因网络借贷平台的介入而变得复杂。文章针对网络借贷平台展开分析,认为个人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属性为信息中介机构,其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刑事、民事等法律风险,前者以涉非法集资犯罪为主,后者主要包括居间义务的违反产生的违约风险和侵犯借贷主体隐私权及商业秘密的侵权风险。通过明确平台的监管机构,加强对资金安全和信息披露的监管,可以降低个人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校园网贷的现状,界定了校园网贷的类别,指出校园网贷在监管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法律规范滞后、监管职能部门缺位、平台违规乱象频发,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综合应用多种责任追究体系、明确监管主体与职责、事前预防与事后救济相结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迅猛,但由于身份模糊,监管空白,行业难以自律等一系列问题与风险,使得行业频频出现倒闭甚至是非法集资的现象。本文就剖析P2P网络借贷业务所涉及的各方主体可能蕴含的问题及风险,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规范行业标准,完善健全监管措施,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外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使用率的上升,P2P网络借贷作为新生事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个人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作为一种民间借贷形式,国内网络借贷平台目前处于监管“真空”状态,“谁来管,如何管”一直是多方争论的焦点。在借鉴美、英等国对P2P网络借贷的监管模式的同时,结合目前国内监管现状,对我国规范发展P2P网络借贷平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P2P网络借贷的迅猛发展,但发展边界不明确以及监管的缺失,使得其发展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本文从当前的数据出发,研究中当前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对现状的分析给出相的对策。现在中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政府、机构及个人需要给予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丁朋超 《新金融》2015,(10):59-63
我国网络借贷平台运行模式存在线上交易型、线下交易型等五种类型,多种形态的运行模式共存致使我国对网络信贷平台的监管存在监管主体缺失、缺乏监管手段、监管法规落后等问题。当前监管方式与征信体系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相应的监管配套制度也相对缺失。加强与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征信制度、第三方托管制度、互联网准入制度的联动机制,明确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主体,实现对网贷利率、资金安全与流动性、网贷平台日常经营网络以及借贷平台的自律监管是促进网络借贷平台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网络借贷平台在国内外快速兴起,P2P借贷模式作为互联网金融一种重要的创新模式,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本文从P2P网络借贷的模式出发,分析P2P网络借贷风险,并结合国外P2P发展及监管模式,对我国如何加强P2P网络借贷监管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江嘉骏  高铭  卢瑞昌 《金融研究》2020,480(6):152-170
本文尝试从网贷平台风险的角度,讨论宏观驱动因素和监管政策对网络借贷市场的影响。首先,利用我国网贷市场有代表性的651家平台近两年的日度交易数据,我们发现网贷平台停业风险与增长速度呈负向关系。进一步分析平台增长背后的宏观驱动因素,我们发现互联网技术供给和普惠金融需求共同影响行业发展,而平台增速低于预期将增大停业风险。其次,我们发现监管政策的出台有效降低了平台停业风险,并且降低了平台正常经营对高增长的依赖。但监管政策对于高风险省份的作用弱于或不显著区别于低风险省份,表明监管效果的针对性需要加强。本文对进一步完善网贷行业监管政策及产业政策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间借贷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金融机构贷款人和非金融机构贷款人之外的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之间发生的借贷活动。民间借贷具有手续便捷、利率偏高、易聚风险、资金来源多渠道、放贷主体职业化、借贷平台网络化的特点,包括自然人借贷、温州为代表的地下钱庄模式、青岛为代表的中介模式、郑州为代表的担保模式、网络借贷五种模式。近两年来我国民间借贷资金量逐年增长,存量资金增长超过28%。央行一份调查报告指出,2010年民间借贷市场的资金存量已超过2.4万亿元。社科院2012年社会蓝皮书引用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中国民间借贷市场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  相似文献   

16.
作为微型金融和小额信贷形式的新锐代表,网络借贷被视为实现普惠金融和金融公平价值的有力工具。网络借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兼具金融及互联网的相关特性,意味着网络借贷自始与风险相生相伴。由于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动态博弈关系,需要准确定位监管层在网络借贷发展中的角色。良好的监管尺度需要兼顾“效率”与“安全”,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总体上应当体现开放性、包容性与有效性。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应当通过转变监管模式、完善法律体系、提升专业能力、健全征信体系来回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P2P网络借贷的运营的模式,并且研究了整个借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此为基础从监管原则、监管模式以及监管内容三方面来对其平台进行有效的监管。  相似文献   

18.
我国网络借贷发展现状与监管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网络借贷迅猛发展,参与主体及借贷规模快速增长,经营方式、平台和载体不断创新.但由于监管制度供给不足,网络借贷也存在借贷资金损失、借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洗钱以及个人信息被不当泄露或滥用等风险.本文在分析我国网络借贷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相关监管经验,探讨网络借贷的监管制度完善问题,提出了建立我国网络借贷监管体系的若干建议,以此规范并促进网络借贷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网络借贷公司通过建立网站平台,从事民间网络借贷业务,在其突破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解决了部分借款人资金需求问题。但是,在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监管缺位、运作不规范等情况下,网络化的民间借贷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亟待纳入监管范围以实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因借贷门槛低、行业暴利、监管缺失等多个因素,校园网络借贷飞速发展.校园网络借贷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校园特殊风险事件,如“裸条借贷”风波、“网贷赌球欠债60万跳楼身亡”事件等.要解决此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应考虑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出台校园网络借贷监管法规,整顿校园网络借贷行业;各大高校在做好学校安保工作之余,应当加大学生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教育,提倡理性消费;校园网络借贷行业应加强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