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我国1999年政府开始推出的第一轮"债转股"和2016年10月开启的第二轮债转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次债转股在背景、政策等方面的不同,本次"债转股"更加强调"市场化",主要看中的是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参与不局限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内,更加市场化和多元化.文章从资金来源、防范风险、政策战略方面分析了本轮债转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认为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应对这次"债转股"政策的实施,及早推出运作模式和资金量级等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2.
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及附件《关于市场化银行债转股的指导意见》(下称“2016年《意见》”),拉开了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的序幕。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的债转股,本轮债转股在机制设计上更多体现了市场化特征,出现了多种股债结合、以股为主的综合设计方案。发展和改革委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  相似文献   

3.
作为企业去杠杆、银行化解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债转股得以积极推广,然而股权的退出是债转股成功实施的关键。本文从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的现实背景和实施要求出发,揭示债转股股权退出面临的难点和问题,总结国外债转股股权退出的有效经验,结合本轮市场化债转股股权退出的个案实践和路径设计,提出完善我国债转股股权退出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阳 《新金融》2017,(6):26-29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去杠杆"任务,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应运而生,其中商业银行是主导。结合市场化债转股的出台背景,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梳理总结了市场化债转股的操作模式及其对银行的利弊,分析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本文对于商业银行厘清各种模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选择适合自身的债转股操作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债转股的主要方向是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方式、提高供给质量,因而具有市场化、法制化的新特点。从实际推进情况看,本轮债转股在"募投管退"四方面存在障碍。对此,应从制度上、法律上约束和规范参与各方的行为,通过多种创新措施吸引社会资金,利用金融科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推进债转股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市场化债转股是国家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为降低社会杠杆率、推动国企改革及促进直接融资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债转股的实质并非只是减轻企业债务负担、降低杠杆率,而是通过债转股实施机构的参与,提高负债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进而改善经营状况和财务治理。然而,在新一轮的债转股实践当中,存在债权人与股东的权益保护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债权债务约束关系软化导致债权受到损害,产权约束关系软化导致债转股实施机构无法享有真实充分的股东权益,不当政府干预导致非市场化交易行为。为充分发挥市场化债转股的政策目标,有效降低企业杠杆率、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提出如下建议:第一,确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债转股的主要实施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化债转股的制度优势;第二,构建债转股中政府行为的法律激励机制,从正激励与负激励两个方面规范政府行为,减少不当政府干预对债转股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易华 《中国金融》2022,(22):91-92
<正>债转股是去杠杆、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金融工作的部署,本轮市场化债转股于2016年第三季度启动,并先后成立了5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作为债转股专门实施机构。AIC已经运转六年,前期降杠杆任务已阶段性完成。目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稳增长成为重要任务。在新的经济形势下,AIC下一步如何发展、市场化债转股成效如何等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通过清收、重组、核销、转让等方式处置存量不良贷款,市场化债转股能够更及时地化解潜在债务风险,既有利于体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深度服务、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又有利于商业银行前瞻性地主动管控不良贷款形成压力。本轮市场化债转股推行三年多以来,通过降杠杆缓解流动性压力,化解了部分高杠杆企业的潜在风险,同时增强了入股企业中长期发展韧性和竞争力,助推了经济转型升级和国家产业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9.
<正>为切实降低实体企业杠杆率,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及其附件《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鼓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多种类型实施机构参与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作为实施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地方AMC)将在本轮市场化债转股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近些年来才陆续成立、缺乏大规模转股经验  相似文献   

10.
王国刚 《金融研究》2018,452(2):1-14
市场化债转股是2017年中国推出的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一个重要举措。与1999年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过程中的债转股相比,此轮债转股在操作目的、内在机理、市场条件、对象企业、对象资产和操作灵活程度等方面都有着新的特点。市场化债转股存在一系列难点,主要表现在运作机制、关联交易和操作风险等方面。目前展开的市场化债转股,并未真正落实市场化,它至多只是在商业银行体系内引入了某些市场化的做法。要真正落实以“市场化取向”为基本点的债转股,必须深化改革,大胆创新,贯彻对内开放的政策取向,面向国内各类经营运作机构开放债转股操作;强化债转股过程中的竞争机制,提高贷款资产交易中的透明化和公允程度;利用各种金融渠道,支持债转股之后的股权交易,增强债转股在降低对象企业杠杆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经济面临新常态的背景之下,债转股重回大众视野.但与上一轮债转股相比,本轮债转股的实施依然存在众多需要解决的新困境:制度困境、实施过程中的困境、银行实施动因困境以及道德风险等问题,本文对以上问题的破解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逐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高层对于市场化债转股的决策已经做出,但顶层设计还需要深入研究,在经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和技术准备之后市场化债转股才能全面推开。市场化债转股应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国家调节为补充,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分析1999年政策性债转股和2016年市场化债转股的共同特点和区别点,分析1999年政策性债转股存在的法律问题,并从法律层面对市场化债转股制度设计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去杠杆及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背景下,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于2016年开始启动。本文主要从微观层面出发,在当前政策框架下,立足银行视角探讨符合实际的债转股业务实施模式。本文回顾了历史上债转股的实施模式,总结了政策性债转股和直接模式债转股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认为银行目前以基金模式实施的债转股,严格意义来讲是一种债务置换,间接实现了债转股。新一轮的市场化债转股未来难以直接实施或通过大规模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等第三方机构来实施,银行更可能通过设立债转股专营子公司,以基金模式或承接银行各类债权来实施债转股。最后,本文从转股对象、转股定价、投后管理、资金来源等方面,对银行债转股业务的实施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于2016年10月推出了以市场化、法制化为指导方针的新一轮债转股,已经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但在实践中,商业银行仍然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制约了债转股的实施效率。基于此,论文着重探讨了债转股业务在并表管理、风险管理、资本管理和内控管理等方面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新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市场参与者更好地推动债转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作为推动企业去杠杆化的有效工具,债转股在近期备受关注。但由于实际操作中的复杂性以及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目标博弈,债转股的具体实施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全面分析了债转股的运行机理与潜在风险,并建议坚持市场化原则有序推进债转股,使其真正成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具箱中的重要选项。  相似文献   

16.
实行市场化银行债转股是有效降低企业杠杆率、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和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实行市场化银行债转股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推进市场化银行债转股还需政策准备、多方推进、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7.
当前债转股已作为去杠杆的重要手段来进行谋划推进.本文从新一轮债转股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债转股重启将要面临的宏观经济风险、政策和法律风险、技术风险、改革风险、经营风险,同时充分借鉴吸收波兰、美国以及我国上一轮债转股的历史经验,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债转股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和配套机制建设、坚持市场化导向、完善股权退出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邓舒仁 《浙江金融》2016,(4):38-42,60
当前债转股已作为去杠杆的重要手段来进行谋划推进,本文从本轮债转股背景和目的出发,总结债转股的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历史经验及教训,分析提出当前我国债转股面临的制度模式尚不确定、转股规模难以拓展、负面作用难以消除、道德风险难以防范、退出机制仍不完善等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加快债转股顶层设计、谨慎选择债转股企业、合理设计债转股模式、探索债转优先股方式和完善股权退出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平稳处置银行不良贷款,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十三五”以来,四川省银行机构综合运用多种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化解信用风险。其中,2016年10月市场化债转股政策的出台,丰富了银行机构处置不良贷款的选择,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债务处置方式,在全国多地进行了实践,四川省先后有达州钢铁集团、川煤集团、泸天化集团、古叙煤田公司等企业完成了市场化债转股。市场化债转股与传统不良贷款化解方式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深入研究分析,结合四川辖内4起市场化债转股案例,通过市场化转债股与传统不良贷款化解方式的对比分析,发现市场化债转股既有优势,也存在问题,须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债转股是去杠杆的有效工具。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自启动以来,已取得一系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现实障碍。由于退出机制不健全,项目落地进度不及预期。目前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模式更为多元化,对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退出的需求开始增加,但实践中仍存在诸如退出方式的可操作性较低、股权转让周期长、债转优先股退出难度较大等问题。债转股股权退出难的主要原因,与股权回购退出的制度基础不完善、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监管约束较多、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发展尚不成熟、股权转让受让主体活跃度不足等有关。为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债转股股权退出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债转股股权交易场所设置,完善股权回购的配套措施,适度调整股权转让相关监管政策规定,优化债转优先股机制设计,完善债转股定价机制并规范转让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