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秦安兰 《征信》2020,38(2):27-32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线,频发的慈善负面事件使得慈善组织公信力处于危险境地,但同时也带来公信力重建的机遇。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是现代福利国家的必然选择。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路径具有多维性,重建过程中需要注重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建设、公益慈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多元监督体系与第三方评估建设这四个方面。此外,透明度建设是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的突破口,提升诚信度和慈善能力是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的内在动力,第三方评估和监督机制是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的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会计师》2016,(9)
慈善组织发展的根本在于社会公信力,然而近年来的慈善丑闻严重削弱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随着《慈善法》的出台,依法推进信息公开,提高慈善组织透明度,恢复慈善组织公信力,将成为推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本文从加强政府监督、鼓励公众与媒体监督、推进行业自律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钱星宇 《投资与合作》2014,(10):363-363
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后,我国NGO的数量,质量和规模都进入到一个超速发展的状态.然而,一系列慈善丑闻和公益贪污事件使得许多NGO陷入公共关系危机的泥潭之中无法自拔,NGO的公信力也备受公众质疑.然而,NGO公信力缺乏的背后是相关政策和体制的缺陷,这使得我国大部分NGO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成为贪污腐败和公信力丧失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会计师》2014,(6)
当前我国慈善组织正面临信任危机,如何让社会公众重拾对慈善组织的信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信息披露是提升公信力的最佳选择。本文研究了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慈善组织信息披露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夏艳 《上海会计》2014,(6):9-10
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是提升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重要保障。随着公益组织及其项目运作和管理的负面事件的曝光,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危机不可避免。文章运用博弈论理论说明慈善组织信息披露博弈的产生及结果,并对改善慈善组织信息披露提出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6.
公益机构需要有科学的管理系统来支撑面对质询的自信,50年来在遍布世界各地的援助项目中,WFP已经有相当成熟的管理系统来实现这一点。2011年"郭美美事件"引发了中国的慈善信用危机,善款去向成为公众较为关心的问题,这也对公益慈善组织的透明度提出了新的要求。重塑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关键在于建立一套透明化的运作机制。国外的慈善组织运作时间长,在信  相似文献   

7.
王海燕 《征信》2014,32(11)
公益性社会组织公信力是公益性社会组织获得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信任的能力,体现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的互动关系,是公益性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在于法律和政策管理错位,公益性社会组织欠缺合法性和自主性,内部治理和发展能力不足,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外部监督和评估机制不完善,活动偏离公益使命.为此,急需改善公益性社会组织管理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强化其信息披露和内部治理,健全社会监督和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8.
孔凡东 《海南金融》2021,(12):17-2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平台不断发展,沉淀的个人数据规模不断扩大,在数据运用过程中,"大数据杀熟"等算法歧视行为屡次发生,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利于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社会公平与正义.2021年5月27日,美国参议院出台了《算法正义和互联网平台透明度法案》,禁止互联网平台通过算法歧视性地对个人信息进行处理,并提出一系列措施确保平台在算法使用过程中履行审核和透明度义务.当前,我国互联网平台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如何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平台数据和算法等技术应用,以技术正义、向善应用促进行业整体健康有序发展,是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保障,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支撑.本文对《算法正义和互联网平台透明度法案》出台的相关背景进行了研究,对法案中值得关注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梳理了各国互联网平台监管相关制度,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加强法规制度顶层设计、加大监管治理力度、创新数字化监管方式等治理路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9.
财务问责是慈善问责的关键和难点所在。对慈善组织进行财务问责是慈善组织回归正道、重塑形象和提升公信力的关键所在。制约慈善组织财务问责的因素包括法律缺失、所有者缺位、内部治理不完善、政府庇护等,笔者建议通过加快相关立法、提升问责能力、完善内部治理、实施协同治理、履行公共责任、改革管理体制等措施来改进慈善组织的财务问责。  相似文献   

10.
《会计师》2016,(3)
2011年以来一系列慈善基金会丑闻事件反映了慈善基金会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损害了慈善事业的公信力,说明慈善基金会亟需外部监督机制来降低代理成本。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慈善基金会专项审计的研究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针对慈善基金会施行全过程动态跟踪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