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和债券市场调节货币的操作方式。中央银行于1996年开始启动债券公开市场业务。当时中央银行只能进行逆回购交易,即从商业银行手中购入债券,并按约定的时间和价格再卖出给商业银行。操作的交易量很小。1997年,中央银行停止了公开市场业务操作。1998年5月,中央银行再次恢复了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全年共进行了36次交易,累计交易量达到1761亿元。1999年,中央银行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中央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已提上议程。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运用基础货币买卖政府债券,以放松或抽紧银根,达到宏观调控目的的一种行为。因为这是一种市场交易行为,自然需要交易人、交易商品、货币、交易场所几个要素。本文拟从这些要素出发,探索我国近期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财经资讯     
《证券导刊》2010,(26):5-8
数字央行公开市场连续7周资金净投放据中国人民银行9日发布的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上周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第7周实现资金净投放。公告显示,央行8日在公开市场发行100亿元的3月期央行票据,同时时隔三周后开展150亿元的3月期正回购操作,算上上周二开展的60亿元央票发行,对冲之后,上周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1050亿元,连续7周实现净投放。  相似文献   

4.
2003年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回顾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面对复杂的货币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人民银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精心组织,谨慎实施、灵活操作,公开市场业务为实现全年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对2003年公开市场操作经历的四个阶段进行了回顾,并结合理论与实践.对公开市场操作中颇受市场关注的一些问题(如灵活性、透明度、现券操作、数量招标等)进行了阐述。最后对2004年的中国公开市场操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中央银行窗口指导的法律地位将逐步提升,并将成为我国货币政策法定工具之一。窗口指导是各国中央银行普遍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在20世纪80年代,窗口指导与公开市场业务结合,形成公告操作、中央银行沟通等更具现代意义的窗口指导形态。传统形态的窗口指导属于行政指导,为非强制性行政法律行为,现代形态的窗口指导为非强制性行政事实行为。我国应当推进中国人民银行窗口指导的法制化,明确窗口指导的法律定位,强化与之对应的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建立以货币政策透明化为基础的窗口指导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6.
《南方金融》2005,(3):67
中国人民银行在2月28日发布的《2004年公开市场业务报告》中称,2004年是公开市场业务取得新发展的重要一年。针对外汇占款快速增长、财政库款波动较大等流动性变化的新情况,全年重点加强了流动性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公开市场业务制度,积极推进公开市场操作创新,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出现了比较主动的局面。根据货币政策调控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7.
争取时机 创造条件 开辟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秦池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加快形成,要求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有更高的质量和时效.加快推进公开市场操作,已摆上了金融体制改革的议程。现就此题题谈几点看法。一、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以及同中央银行货...  相似文献   

8.
2004年,中央银行坚决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了货币政策操作力度,完善公开市场业务体系,灵活公开市场操作,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建立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对商业银行“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积极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维护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研究基础,运用VAR模型实证检验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与公开市场业务利率的互动关系.实证分析表明:(1)在二者的互动关系中,公开市场业务利率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的影响、冲击效应及解释力远远大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对公开市场业务利率的影响、冲击效应及解释力;(2)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不是引起公开市场业务利率变化的Granger原因,只存在公开市场业务利率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的单向引导Granger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数据分析     
《证券导刊》2012,(3):7-7
央行公开市场交易公告显示,上周四央行再次以利率招标方式进行逆回购操作,交易量为1830亿元,期限14天,中标利率为6.05%。另据公告,央行于上周二的逆回购操作交易量为1690亿元,中标利率5.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