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勇 《金融论坛》2021,26(6):60-70
本文通过Python爬取和人工查询方式收集2014-2016年被评为纳税信用A级的上市公司数据,研究诚信纳税(获评纳税信用A级)是否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商业信用.研究发现,诚信纳税会显著提升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水平,且与企业市场地位、地区诚信环境及法制环境存在替代效应,即对于市场地位越低、所处地区诚信和法制环境越差的企业,诚信纳税促进融资的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不同于传统的基于资本市场情境进行的会计信息可比性经济后果研究,将研究场景拓展至商品市场中企业供应链层面,考察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否影响供应链伙伴的商业信用政策制定,进而反映到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越高的企业,其商业信用融资水平也越高;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只在市场地位较低、所处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存在.进一步的拓展研究证实,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可以有效缓解我国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彬彬 《中国外资》2013,(22):23-24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特征,而作为其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的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以优化企业管理为目的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引导企业能够合理有效的利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4.
理论分析表明,信息共享程度越低,银行征信成本和小微企业违约概率越高,信贷可获得性越低。建立和完善征信体系,促进信息共享,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弱化信贷配给,提高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目前,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面临的信息制约包括信用体系建设缺乏顶层设计、信用信息采集共享难度大、信息记录失真和不完整、银行重担保轻信用等多个方面,要通过提升小微企业主的信用意识、创新小微企业征信服务产品、强化征信信息跨部门跨领域共享、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等措施促进缓解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与银行借款融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中国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公司治理在银行信贷决策中的作用。通过检验公司治理水平对企业银行借款融资能力和融资成本的影响,我们发现,企业银行借款融资能力方面,无论长期借款还是短期借款,公司治理因素对企业银行借款融资能力均没有影响,银行更看重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银行借款融资成本方面,我们发现公司治理机制中只有监事会特征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银行借款融资成本有显著影响。具体地,监事会规模越大,融资成本越低;股权集中度越高,融资成本越高。本文结果说明公司治理因素在我国银行放贷决策中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2—2013年2011家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和专利申请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的债务融资方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融资方式与其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相关性,关系型融资在债务中的比重与创新能力负相关,主要原因是关系型融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要小于交易型融资,且银行竞争性增强有助于促进企业债务融资的创新绩效。在通过运用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后,本文的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7.
孙孝奇 《财会学习》2018,(8):145-146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的银行信贷融资存在较大的困难,银行为了避免信贷融资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难以实现与企业的商业信贷融资配给,这就使企业转向一种以"软信息驱动"的商业信用融资模式,它相较于银行的"硬信息驱动"的融资更具有优势,为此,成为了企业外源性融资的重要渠道和途径,要重点分析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因素,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2006-2019年我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的年度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融资约束与银行竞争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银行竞争度的提升和融资约束的缓解总体上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企业所受融资约束的程度越大,银行竞争度提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就会越强;提升企业内部现金流水平将有助于减轻银行竞争度下降所带来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企业规模越小、管理费用率越低、成长性越好的企业,银行竞争度的提升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就会越大。  相似文献   

9.
王璐  郑子谦 《中国外资》2011,(24):32-32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企业融资渠道更加多样化了,其中之一就是企业可以通过商业信用来获得融资(主要是短期融资)。商业信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市场经济越发达,商业信用也越发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对商业信用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长期以来,我国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极大限制了企业的融资渠道。融资难一直是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而我们应努力促进其他融资方式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商业信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商业信用和短期债务(仅包括企业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两部分)两种融资方式对于企业风险承担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越高的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低,商业信用会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短期债务能显著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将短期债务细分为短期债务比重高和比重低的两组,对比二者对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时发现,短期债务比重较低时,适当增加它的比重能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当短期债务水平超过某一限度时,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会随着短期债务比重的增加而降低;此外,研究还发现商业信用对短期债务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恰当安排商业信用和短期债务的比例关系,形成合理的债务结构,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并充分发挥商业信用的调节作用,以降低企业风险。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方法评估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探讨了减税降费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减税降费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且经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分位数回归显示,减税降费力度越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激励作用越强。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轻资产类型与中小型企业中,减税降费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行业竞争度、股权集中度与两职合一皆在减税降费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中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机制分析表明,减税降费通过缓解融资约束的途径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我国“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为背景,基于2006—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探究了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处于产业政策鼓励行业的企业,其商业信用供给水平更高,且产业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正向作用在具有禀赋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政策通过增强受扶持企业短期债务融资能力提高企业商业信用供给,且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越低,产业政策下企业商业信用供给行为越明显。本文在丰富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影响因素研究的同时,也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框架,为我国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能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杨天姿  于雪丽 《时代金融》2015,(2):30-31,33
商业信用是企业外部短期融资的决定性因素,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指标分析法,对我国75家上市建筑企业2006~2103年间的融资途径、规模、成本以及经营现金流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金融危机爆发时,商业信用会受到企业极度重视,对企业融资起到促进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金融危机爆发后,商业信用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进一步减少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10~2017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基于固定效应及泊松模型在产能过剩治理的政策框架下考察了商业信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产能过剩行业的商业信用显著地促进了企业创新,这一效应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而实现。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动因是在产能过剩治理的政策框架下,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受限于银行信贷与其他融资的可得性,转而寻求商业信用作为替代性融资方案。基于企业创新质量的纵深检验发现,商业信用主要促进产能过剩企业的实用型和外观专利型创新,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亟需通过策略性创新获得规制政策支持和消除信贷市场歧视。本文验证了商业信用的替代性融资假说,也为我国推动产能过剩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及其效果评价提供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5.
前期大量文献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其融资能力越强。然而,本文从现实案例出发,基于中国上市企业大样本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对商业信用融资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本文将这一独特现象称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约束商业信用之谜”,并尝试提出“社会责任承担—面纱效应—供应商信用收缩”假说加以解释,对此提供了稳健丰富的经验证据。进一步从“信号质量模型”和“履责压力模型”双重视角的研究表明,由于中国社会责任尚处建设追赶期,制度环境不完善不到位,在信誉型信任、制度型信任、关系型信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对商业信用融资的约束作用更显著,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无法通过提供有良好质量的信号来提升其与供应商之间的信任水平;在经营风险水平较高、监督治理水平较差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对商业信用融资的约束作用更显著,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无法通过形成正面归因和良好预期、降低供应商风险估计来吸引其支持。此外,有效的内部控制、治理结构和媒体监督是缓解面纱效应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为转型经济国家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后果提供了补充,丰富和拓展了商业信用决策的影响机制研究,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建立巩固与供应商良好关系提供了崭新的...  相似文献   

16.
商业信用是企业外部短期融资的决定性因素,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指标分析法,对我国75家上市建筑企业2006~2103年间的融资途径、规模、成本以及经营现金流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金融危机爆发时,商业信用会受到企业极度重视,对企业融资起到促进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金融危机爆发后,商业信用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进一步减少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14年7032家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从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的视角,研究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信贷融资约束与企业的出口决策及出口强度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时,使用Heckman二阶段模型研究发现:不同形式的商业信用对企业出口决策及出口强度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会因企业所处供求端位置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需求端的商业信用仅与企业出口决策显著正相关,而与出口强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供给端的商业信用则与企业出口强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重要工具之一,货币政策调整会影响企业融资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经营业绩.运用我国上市企业数据研究发现,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企业面临较强的融资约束,银行借款减少,转而寻求商业信用.由于商业信用净额增加小于银行借款减少,货币政策紧缩导致企业融资不足使得企业业绩增长放缓,且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越高的企业受到的影响越大,但该影响只存在于非国有企业.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货币政策对企业业绩的传导机制,对处于三期叠加时期的我国企业与我国经济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首个信用县农户信用信息系统的微观数据为样本,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信用声誉对银行信贷决策和农户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信用声誉能够带给农户更多的银行信贷和更低的贷款利率,农户收入越高,信用声誉的激励效应越明显,同时信用声誉在信用体系建设的整村推进模式下激励效应越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13-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能显著提高企业创新绩效.通过机制检验发现,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能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四种渠道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就企业扶贫方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产业扶贫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强,教育扶贫次之.本研究能够为企业在后扶贫时代制定扶贫策略和创新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