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通报了全国个人信用报告异常监测工作情况,部分金融机构查询中存在未授权查询、违规向第三方提供信用报告、用户被盗用等严重违规行为.出现个人信用查询重违规行为,为各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须严格加强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管理.  相似文献   

2.
宋晓瑞 《征信》2016,(1):40-42
随着近年来征信宣传力度的加大和个人信用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产生了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需求,这给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窗口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以山西省境内发生的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突发事件为例,反思大规模查询背后的原因,认为应加快制定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尝试将人民银行信用报告查询窗口纳入地方政府政务大厅,全面提高基层人民银行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征信机构的监管等,以防范和应对爆发大规模的人群集聚查询事件.  相似文献   

3.
涉农金融机构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个人征信系统影响的不断扩大,涉农金融机构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业务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并通过应用系统对信用良好的农户给予了信贷支持,有效支持了三农经济的发展。但是,涉农金融机构在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相似文献   

4.
刘丽丽  刘锴 《征信》2016,(10):59-61
近年来,在个人信用报告异常查询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现部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和使用机构在系统用户管理、安全管理和查询操作等方面存在诸多漏洞,以致违规查询事件层出不穷,严重侵害了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选取部分典型案例,对照征信管理相关制度进行剖析,力图为做好个人信用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一、当前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的趋势分析随着社会公众信用意识的提升和央行个人信用报告应用范围的扩展,前往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窗口查询打印个人信用报告的人数迅速增长。在窗口工作人员承受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推动信用报告查询信息化成为减轻压力、提高效率的主要求,实现查询信息的自动读取输入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200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在全国商业银行间正式运行,央行征信为每一个有经济活动能力的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人民银行凤城市支行通过对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情况的监测,结合日常查询统计和分析发现,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主要用途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电脑》2011,(9):93-93
中信银行近日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北京市分中心正式推出“个人网银渠道客户非现场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业务”,市民通过中信银行个人网银即可向北京市征信分中心申请信用报告查询,关注自己的信用状况。  相似文献   

8.
李敏 《征信》2016,(6):37-39
随着个人信用报告使用范围逐步扩大,人民银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数量持续、快速增长,但同时存在未能有效满足公众查询需求、不合规查询、内控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待规范和完善.因此,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提升征信查询服务水平,规范查询操作行为,保护信用信息主体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提出,保护信用信息主体权益。然而,随着征信知识的普及,个人信用报告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经济"身份证",金融机构违规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事件时常发生,个人信用信息外泄的案件层出不穷,严重侵犯了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本文通过案例剖析,全面分析商业银行违规查询个人信用信息的主要原因,并借鉴国外相关监管经验,然后从基层央行监管视角下提出对策建议,以便更好地保护个人信用信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逐步深入,信用信息主体的增加,社会公众信用意识不断提高,信用报告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拓宽。为拓宽个人征信系统服务渠道,2014年5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设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已在全国推广。本文分别从业务开展的现实动因、现状及难点、潜在风险等角度提出一系列的看法,并就如何稳妥推进互联网查询业务健康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时代金融》2014,(3):48-49
一、如何防范信息泄露? 为确保本人信用信息不被他人非法查询,避免因身份被盗用引发的信息泄露风险,借鉴国际经验做法,网上查询设置了严格的身份验证程序,即需要通过私密性问题验证或数字证书验证的方式确认个人身份的真实性。只有通过身份验证的个人才能注册成为查询用户。严格的身份验证程序可能会给个人带来不便,但确是有效保护个人信息的必要手段。查询网站设置了不同级别的查询操作安全防控措施。每次查询信用报告时,均需要再次进行身份验证;每次查询“信用信息概要”,需要在线输入本人注册绑定手机获取的“动态确认码”。个人应重视保护自身信用信息安全,注意保管好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不要将密码透露给他人,并定期更换密码;妥善保存信用报告,避免在网吧等公共场所及开放网络查询及保存个人信用报告,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相似文献   

12.
日前,人行营管部已率先初步建成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防控体系。近期该部对3家商业银行的检查结果表明,个人信用报告违规查询比例大幅降低,辖内金融机构个人征信业务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3.
仇永超  万艳宏 《征信》2016,(3):44-46
征信报告中存在的与实际不符现象,歪曲征信客户信用状况,降低征信报告质量,影响授信工作开展,甚至会引起信用风险.通过征信服务窗口对征信查询客户进行调查,分析征信报告中出现的不相符现象及其原因,认为应加强各金融机构对金融消费者信用信息质量的自查与核对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内控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身份识别等防欺诈甄别技术的创新和改进等,以促进征信报告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解洪文 《征信》2011,(3):33-34
目前,个人信用报告的应用查询已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分析个人信用报告应用和查询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今后应完善个人信用报告相关制度,健全个人征信系统功能,加强征信知识宣传和培训,规范使用个人信用报告.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用意识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了解自己信用状况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作为对外提供个人信用报告的全国联网系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民银行临柜查询信用报告数量逐年翻倍,传统的网点现场查询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查询需要。本文从实务角度对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渠道的多元化进行了研究,针对目前日益凸显的查询渠道不完善的问题,从互联网查询、自助查询、网点查询等多个方面提供相关解决方案,并从系统数据质量、收费机制与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征信系统个人信用报告应用日益广泛,为方便客户查询,中国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通过合理布放自助查询机,构建了信用报告查询的有效机制。本文从实务角度对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需求的特征、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如优化机具性能、完善激励约束、加强机具管理。  相似文献   

17.
当前商业银行、第三方机构违规查询信用报告现象频发,个人隐私信息保护问题成为征信监管机构放开个人征信领域最大的担忧。为此,本文建议在"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增设信用报告查询短信提醒服务,便于信息主体可在第一时间获取被查询的详细信息,在发现被违规查询时,可及时维护自身的权益,便于金消保机构实现快速反应,征信监督管理机构也可第一时间发现征信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还消除了信息主体对民营征信机构开办征信业务不安全的顾虑,由此有利于安全稳健地推进征信市场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个人信用报告是记录个人信用活动,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文件,是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产品。在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个人信用报告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到银行贷款,或是到银行办理银行卡,银行都会要求客户出示个人信息报告,看是否有失信记录。可以说,个人信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目前,基层央行征信管理部门负责办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住房公积金中心、社会大众的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工作,在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时代金融》2014,(5):42-42
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网站报道: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提升征信服务水平,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以下简称征信中心)积极拓展服务渠道,推动通过互联网查询个人信用报告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个人信用报告异议处理是基层央行征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用报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信息主体法律意识的逐步增强,基层央行异议处理工作更加复杂,异议处理结果产生的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 异议处理直接影响到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权威、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以及数据报送机构可能面临的法律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因此,正确处理信息主体的信用报告异议,对征信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