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宋阳 《征信》2023,(5):38-44
行政性失信惩戒制度是社会信用法治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信用体系目标和功能的关键手段。目前,行政性失信惩戒程序性法律供给不足,暴露出“一般失信行为”程序性规定缺失、失信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规定混乱及救济渠道不畅等问题。对行政性失信惩戒行为进行程序规制具有限制行政权力、保障失信相对人合法权利的价值内涵。在制度完善上,需要将“一般失信行为”纳入程序规制的范畴,赋予失信相对人知情权、行政抗辩权和获得听证权等程序性权利,拓宽失信相对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救济渠道,赋予失信相对人申请监督权等。  相似文献   

2.
企业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增长和和谐发展,而企业失信行为的频频发生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在"信用安徽"建设进程中,企业信用缺失阻碍了安徽信用建设前进的步伐。本文着手于安徽企业失信状况,研究了失信惩戒力度、信用法律及信用环境等是造成安徽企业信用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并从道德、法律和政府等层面提出了减少企业失信行为、改善企业信用状况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企业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增长和和谐发展,而企业失信行为的频频发生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在信用安徽建设进程中,企业信用缺失阻碍了安徽信用建设前进的步伐。本文着手于安徽企业失信状况,研究了失信惩戒力度、信用法律及信用环境等是造成安徽企业信用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并从道德、法律和政府等层面提出了减少企业失信行为、改善企业信用状况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孙曰瑶 《济南金融》2006,(12):26-28
目前,山东征信管理经过起步和摸索阶段,下一步将进入品牌建设阶段。即通过征信管理,建设信用山东和评估公司两个品牌,优化山东金融生态。为此,首先需要从理论上解释为什么会产生失信行为。一、失信行为的理性分析征信管理为什么能减少失信行为呢?经济学认为,存在的就是理性的。  相似文献   

5.
宋哲泉 《征信》2023,(9):37-44+51
企业违法违规后由于受到市场声誉惩罚,信贷融资通常会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但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违规,市场声誉惩罚可能失灵。以我国2010—2019年间环保严重违法失信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我国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信贷融资效应的有效性和可能存在的局限。实证结果表明:(1)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实施之前,企业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不受环保违法失信负面影响;(2)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实施之后,企业银行贷款受环保违法失信影响而显著减少;(3)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实施之后,企业债券融资受环保违法失信影响平均为负但并不显著;(4)我国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在信贷融资方面产生了积极效应,缓解了市场声誉惩罚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信用体系惩戒机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机制,社会信用体系要通过这个机制才能发挥作用。本文在对国内外社会信用体系发展变化的历史进行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从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成本收益理论等视角来研究与设计我国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以期真正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促进信用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证券市场的诚信缺失屡禁不止,其根源在于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直接立法,现有的法律法规中法律内容欠缺。执法难度大、守信成本高、失信成本低也对市场主体的失信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当务之急是: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法、征信法和失信惩罚法,完善中国证券市场诚信的相关配套法律制度,完善失信惩戒、守信受益机制。  相似文献   

8.
王刚 《海南金融》2007,(11):44-46
近年来,我国企业领域的失信现象不断增多,企业信用环境有不断恶化的趋势,这已经影响到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企业失信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产权不清晰是一个较为深层次的因素.通过改革和完善企业产权,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企业的信用遵从度,从而有利于我国信用环境的整体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政策因素、操作漏洞、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政策性金融产生征信不良的原因,以及因之产生的影响,从建设思路、具体操作、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包容性征信机制,如把握适度包容的原则、加强统计监测、推行信贷尽职免责制度、适度调整监管考核指标、设定普惠金融贷款失信信息和失信行为的“缓冲区”标准、探索建立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赵一平 《征信》2021,39(7):41-45
失信惩戒制度的规制对象应为"严重失信行为",合理衔接"违法行为"与"严重失信行为"是依法行使失信惩戒权的关键.可依循"行政裁量均衡论"兼顾社会治理效益与公民个体权利的理念,构建制度化衔接机制,以形成标准化的违法行为失信惩戒基准;应设置"违法行为社会危害公示机制""违法行为纳入失信听证机制""违法行为阶梯分级记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