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向市场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现阶段我国"资本有限流动+汇率有管理的浮动+货币政策相对独立"的中间汇率制度,随着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进程加快,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对2005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外汇占款增速、存款准备金率和CPI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速影响研究发现,汇率制度对货币供应量增速影响显著,外汇占款是汇率制度向货币政策传导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梳理2015年“8.11”汇改八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演变与汇改效果。从汇改政策演变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基调是围绕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模型进行改革,并辅之以CFETS篮子货币的数量和权重调整。从汇改效果来看,“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逐渐变大,市场供求决定人民币汇率的程度越来越高。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上升,人民币汇率逐渐走出独立行情,使得人民币对部分国家而言已经成为重要的货币锚。从汇改方向来看,实现自由浮动是人民币汇改的终极目标,但受制于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短期内较难实现。在过渡期内,本文建议设立人民币篮子汇率的年度宽幅目标区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高频利率意外和股价意外的协同关系识别货币政策公告发布的政策冲击和信息冲击,研究货币政策公告发布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公告的紧缩性政策冲击和信息冲击均会推动人民币汇率贬值,“8.11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对政策冲击的响应方向均为贬值,对信息冲击的响应方向由升值转为贬值。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政策冲击和信息冲击会通过积累汇率贬值预期和引发投资者关注行为两个渠道影响人民币汇率贬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目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结合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以及外汇储备三者关系分析了当前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放弃盯住单一美元,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过去研究人民币汇率和股价之间关系的文章使用的是汇改之前的汇率,其只在很小程度反映市场的供求.汇改以后,人民币不断升值,波动幅度增大,相对汇改以前汇率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市场力量的影响.本文考察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和股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保平  张玉 《财会学习》2012,(12):61-62
2010年6月人民币汇改重新启动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态势日趋复杂化。在快速升值之后,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开始处于区间性震荡。在当前国内外经济走势扑朔迷离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走势(尤其是短期走向)难以判断,传统获利的外汇衍生工具在今年市场行情下.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目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结合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以及外汇储备三者关系分析了当前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8·11"汇改后,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已得到基本完善,下一步更为重要的是汇率政策的选择。而做对汇率政策,在建设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中至关重要。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精神,可借鉴美国的经验,采取强势人民币政策。强势人民币并非追求人民币单边升值,而是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前提下,按照"对内平衡优先"的原则定位人民币汇率政策。它强调做对利率比稳定汇率更加重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让汇率政策给货币政策松绑;强调汇率水平变化是结果而非目标,允许汇率根据经济基本面情况短期波动,将汇率水平变化当成其他政策实施的结果而非预设的目标;强调汇率政策是对外筹码而非负担,支持纳入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但非单方国际义务,支持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建设和区域货币合作。  相似文献   

9.
针对人民币加入SDR事件,运用事件研究法对离岸、在岸人民币汇率市场的有效性展开横向比较,探讨两个汇率市场有效性差异的根本原因,为今后汇改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汇率形成机制的差异,离岸人民币汇率市场的有效性高于在岸人民币汇率市场。  相似文献   

10.
发挥市场供求对汇率的调节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是当前我国汇率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在泰勒曲线的框架下考察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994—2006年通货膨胀波动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是不敏感的,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不显著,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没有显著的影响;2007年以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推动泰勒曲线向内移动,因此更大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对货币政策传导和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有利的,逐步扩大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区间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是适宜和可接受的。另外人民币汇率波动也使得泰勒曲线更加陡峭,稳定通货膨胀所导致的产出缺口波动减小了,因而更有利于货币政策当局追求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胀目标。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与汇率制度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是实现资本项目有条件开放下经济内外均衡的关键,我国近年来汇率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都可以归结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权衡。基于此,本文以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汇率制度选择为视角,研究当前特定的经济金融运行环境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汇率制度选择之间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关系,目的在于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汇率制度的安排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2.
莫建通 《云南金融》2012,(8Z):23-24
随着我国汇率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对我国经济变量存在不同程度影响。汇率作为货币价格,人民币升值具有财富效应,通过不同传导机制增加居民消费支出。通过从汇改1994年至2011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得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消费支出没有显著关系,即在一定程度消费-实际汇率悖论在我国成立。同时得出人民币汇率和消费支出受非市场因素干扰较大,研究汇率升值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对市场有效性和扩大内需具有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3.
莫建通 《时代金融》2012,(23):23-24,30
随着我国汇率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对我国经济变量存在不同程度影响。汇率作为货币价格,人民币升值具有财富效应,通过不同传导机制增加居民消费支出。通过从汇改1994年至2011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得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消费支出没有显著关系,即在一定程度消费-实际汇率悖论在我国成立。同时得出人民币汇率和消费支出受非市场因素干扰较大,研究汇率升值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对市场有效性和扩大内需具有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外汇避险     
雪鑫 《新理财》2013,(11):49-50
2005年汇改之前,人民币对美元实现固定的汇率制度,我国的外贸企业处于国家政策的汇率保护之下,很多企业没有受到汇率的波动对于企业效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不断下行,进入"贬值周期"。本文基于宏观经济基本面视角,从对外贸易、资本流动和货币政策三个角度分析人民币贬值的因素,以期为人民币汇率的预测及宏观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主要由于美元指数走高带动,也是2015年“8.11”汇改的客观成果。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并在平衡国际收支、维护货币政策自主性及推动金融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阶段,预计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汇率将维持双向波动格局;债券市场短期波动有望加大,超调反而是较好的配置机会。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0月以来匈牙利福林汇率先后实行水平区间盯住和自由浮动制度。通过分析此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和汇率走势,发现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有助于通胀目标制在匈牙利的实施,但自由浮动制可能并不是最优的选择,改善经济基本面是防范汇率冲击的根本。这为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政策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不适用于汇改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中美双边贸易权重也不足以让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汇改后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的走势在人民币汇率体系中也不具有代表性。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尽快计算并公布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以弥补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升值惯性是困扰汇改的难题,消除升值预期直接关系到汇改的成功与否。本文根据中国外汇市场的现实状况分析非均衡条件下人民币汇率预期性质,构建基于适应性预期的非抛补利率平价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具备向后看的适应性预期特征。这一结论对人民币汇率管理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汇率传递是其影响经济的重要渠道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的视角,选取1997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为样本期,采用E-G两步法分析人民币汇率对国内价格CPI的传递效应.实证发现,2005年7月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对CPI的传递效应存在结构性变化,汇率制度的变迁降低了传递效应,并对实证结果提出相应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