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礼卿  钟茜 《金融研究》2020,476(2):15-33
全球金融周期存在的背景下"三元悖论"是否依然成立充满争议。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银行与金融摩擦的两国DSGE模型,为考察全球金融周期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美国货币政策通过资本流动传导到外围国金融市场,使外围国信贷利率、银行风险承担以及杠杆率与美国银行趋同,形成全球金融周期。金融渠道的传导速度快于实体经济渠道导致外围国国内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相背离,外围国想要稳定经济就不得不与美国保持同向的政策利率变化,货币政策独立性将不再存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估值效应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浮动汇率制度并不能隔离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也无法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资本账户开放的情况下,外围国金融市场越不发达,受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越大,货币政策越不独立。  相似文献   

2.
资本流动性,货币政策独立性与固定汇率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流动性,货币政策独立性与固定汇率制之间存在着冲突,在资本流动性,货币政策独立性与固定汇率制之间寻找一个均衡点是相当困难的。在允许资本流动的前提下,通过定期汇率的调整,可以部分地解决货币政策独立性与固定汇率制之间的矛盾。但在一国经济比较脆弱的情况下,对某些形式的资本流动予以限制是必要的。在具体操作时,还要结合一国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3.
俞乐 《时代金融》2009,(6X):6-7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潮中,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国际流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依存度的增加,外部均衡问题进一步凸现,并且经济的开放性使得原先的内部均衡发生深刻的变化,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发生了冲突。特别是在本轮金融危机中,汇率制度的安排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之间的冲突变得更加明显。这种冲突不仅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而且不同政策间目标的冲突更增加了宏观政策调节机制发挥作用的复杂性。因此,从"三元悖论"的视角分析我国现阶段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期的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加强了对金融稳定问题的关注,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与实施更加慎重。为更好实现金融稳定目标,中央银行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做好平衡,在不同种类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间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以“三元悖论”为切入点,从总量与结构两方面考察当前结售汇制度对商业银行外汇头寸及外汇交易量的影响,进而考察在货币政策时滞的影响下央行冲销干预的效果以及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结论认为:我国外汇储备成因中政策性制度安排(结售汇)作用突出,现行结售汇业务导致外汇交易量受到外汇储备的冲击,冲销干预的有效性十分有限且不确定性很强。在CHIBOR利率的波动中,外汇储备和外汇交易量的作用不可忽视,同时外汇交易量的波动中,外汇储备与CHIBOR利率的冲击作用贡献明显,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侵蚀。  相似文献   

7.
贷款准备金政策框架下的区域货币政策独立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这轮全球性金融危机凸显了以美国为核心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和以美元为核心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改革现行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势在必行,建立货币区是较为现实的选择。但在现行货币政策框架下,货币区建设不可避免会陷入三元悖论困境。本文提出在贷款准备金政策框架下,货币区能在保证其内在要求的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基本前提下,区内各个成员仍能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三元悖论框架下,我国事实上盯住爬行汇率制度和逐渐开放的资本项目,必然使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影响.由于具有较强流动性和易变性,国际短期资本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往往会导致货币政策运用陷入困境.本文首先分析国际短期资本影响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机制,并对1985-2007年国际短期资本与中国货币发行量、信贷规模、利率水平等货币政策变量及其他影响变量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国际短期资本规模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针对国际短期资本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其机制,提出中国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应尽量配合采用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92个发展中经济体1999—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信息更丰富的资本管制指标,分析对居民和非居民资本管制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居民的管制尤其是对居民资本流出的管制能够显著提高一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而对非居民的管制并没有显著影响货币政策独立性。进一步探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发现,对居民的资本管制尤其是对居民资本流出的管制可以显著降低跨境资本净流动规模,而跨境资本净流动的增加会降低货币政策独立性。另外,汇率的稳定性会降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对如何提高资本管制有效性及提升货币政策独立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理论分析,区分了货币政策目标是否包含金融稳定两种情况下的政策效力以及框架选择。在分析传统货币政策框架不包含金融稳定目标时,借鉴Ball模型,构建了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之间的理论模型,模型表明:央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采取的最优利率不仅取决于当期的产出与通胀缺口,同时还取决于资产价格变化及其随机扰动项,并就传统货币政策框架选择进行了探讨。在分析新货币政策框架包含金融稳定目标时,通过对Agur(2009)、Ague and Demertzis(2010)模型框架的修正与扩展,详细分析金融稳定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规则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规则不考虑金融稳定目标,将导致最优利率出现系统性的低估,造成这种低估的原因或许在于未能长远考虑金融脆弱性所带来的通胀成本和潜在产出损失,造成货币政策决策的狭隘性与滞后性。因此考虑现实的金融脆弱性,现行的货币政策应该将金融稳定纳入其目标框架。相应政策启示是:建立科学的货币政策引导规则、加强社会沟通,发挥好市场预期引导作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搭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阐述了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机制与如何实现金融稳定的政策措施。本文以利率为货币政策代表论述其如何对金融稳定产生影响,分析将金融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从而提出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将金融稳定作为目标的必要性。为防范金融危机发生,在政策制定中应关注尾部风险,并将货币政策与使用独立的金融稳定政策工具相结合。本文最后部分阐述了维护金融稳定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2.
三元悖论与我国的货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克鲁格曼“三元悖论”的观点,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三个目标是不可兼得的,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固定汇率制可以保持汇率的稳定性,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货币政策使本国经济调控的有效性受损;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保持货币政策独立,但必须使汇率自由波动,即放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临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我们要深刻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切实把握好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不断增强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深刻理解宏观审慎管理的背景和实质,切实把握好金融机构信贷合理、适度、平衡投放的节奏,不断增强金融机构自我约束的能力和水平,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要深刻理解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和权力,始终牢记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切实把握好加强金融管理与改善金融服务的关系,不断增强履行中央银行职责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努力提升基层人民银行工作水平。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和处理好四个关系,明确任务,不断推动全省金融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谭小芬  虞梦微 《金融研究》2021,496(10):22-39
本文从全球42个主要的股票市场指数提取全球股票市场因子,作为全球金融周期的代理变量,考察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总流入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全球股票市场因子(全球风险规避和不确定性)上升时,跨境资本流入显著下降;(2)一国处于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增速和利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全球金融周期对资本流入的影响会减弱;(3)一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或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全球金融周期对资本流入的影响会越强;(4)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尽管不能完全隔绝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但相比固定汇率制度,可提高一国抵御全球金融周期冲击的能力;(5)美国货币政策冲击是全球金融周期的重要驱动因素,并通过全球金融周期影响跨境资本流动。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一国应夯实经济基本面、采取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和适当的资本管制措施,以缓解全球金融周期给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国际融资》2008,(3):16-16
刚刚进入2008年,发生了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的两件大事,一个是雪灾,一个是全球陷入金融动荡。此次全球金融动荡追根寻源可以说是祸起美国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还会一步步扩散,会走多远,目前还是未知数。在新的变局面前,中国将如何应对?特别是既定的宏观调控政策会不会有调整?  相似文献   

16.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学术界对当前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反思。在此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有效了弥补传统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和不足,因此学术界也展开了有关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从传统货币政策面临挑战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两者配合的必要性和方式,以及关于两者实施主体的争论。但从现有文献来看,当前的研究在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央银行同时承担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效果、两者配合的方式以及相关工具的融合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7.
系统风险、宏观审慎与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金融深化的日益加深,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不断累积,最终导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过去以低通胀、高增长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之以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管理为核心的微观审慎监管不足以维护整体的金融稳定,迫切需要构建宏观审慎的管理框架,并以此促进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近20年来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关联度逐步加强,金融深化日益加深。系统性风险也不断累积.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过去以低通胀、高增长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之以资本监管为核心的微观审慎监管不足以维护整体的金融稳定.需构建由中央银行主导的宏观审慎的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9.
马骏  何晓贝 《金融研究》2019,474(12):58-69
本文在梳理学术文献和国际经验基础上,讨论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潜在冲突和协调机制。国际文献的初步结论是,为了同时实现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目标,大部分情况下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反向操作(由于政策的替代性),但有时也需要两者同向操作(由于政策的互补性),最优政策组合取决于宏观冲击的类别和风险的来源。本文认为,选择最优组合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证问题,除了冲击类别和风险来源外,不同的金融体制和经济周期阶段也会影响选择结果。因此,货币政策当局与宏观审慎当局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并加强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溢出效应”的分析能力。基于上述理论,针对我国“双支柱”决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改革建议:一是从法律上明确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职责。二是建立在同一框架内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方法和工具。三是将金融监管部门的主要宏观审慎政策决策权集中至中央银行。四是建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流程与机制。  相似文献   

20.
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国际社会对既有的金融监管体系不断进行探讨,普遍认为宏观审慎监管缺失是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入手,对宏观审慎监管和货币政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主张建立宏观审慎监测分析系统,提出了有效结合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