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况宁欣 《当代经济》2016,(3):106-107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在2020年让八千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到2020年我们要建成的小康社会,必须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面发展的和谐社会.虽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是困难的,但是在党中央和习总书记的领导下,我们一定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做出的重大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要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明的共同发展。是既不可逾越又催人奋进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关注小康问题最难于回避的是社会差距问题。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的新阶段,如何防止由于社会差距的原因所带来的社会政治稳定问题,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忽视社会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尤其是忽略地区差距对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深刻影响,那么中国社会的小康目标将显得底气不足、苍白无力。因此,客观地分析并适时地找到相应的对策成为我们思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性觉醒。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理论,既把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历史生成的发展过程,又把人的全面发展视作八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因此,人类社会形式和内容的设计就不可避免地关乎着人的存在状态及全面发展的实现。中国共产党人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是宏伟的,也是能够实现的,其中最具有实践意义是内涵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本诉求。  相似文献   

5.
“小康”一词,作为一种社会模式的描述,最初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的,作为一种十分向往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6.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用“小康之家”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进程,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小康”概念。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党的十三大正式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即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对小康的内涵做了详细的描述:“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后,国家统计局…  相似文献   

7.
王洪 《经济视角》2004,(6):27-28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一个宏伟的奋斗目标。它为多年来中国人民所熟悉的“小康”概念赋予了崭新的内涵,使其成为一个与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内容丰富、衡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科学概念。全面小康,是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  相似文献   

8.
钱燕 《生产率系统》2002,(4):65-67,4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21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十六大对此作了全面规划。同样在十六大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而且也为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10.
福建省目前城市化水平不高,很多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成为福建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足指农村劳动力以增加收入、获得更好的职业和文明生活环境为目的,以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为杠杆,随着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的变迁而向非农部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理性精神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理性精神是当代中国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动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的必然要求;是当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内在需求;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全面小康社会的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战略之一,全面小康建设将是我国未来20年发展的核心目标。文章从资源环境角度出发,在分析全面小康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选取了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方面的14个指标建立了全面小康度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分析了全国和江苏省全面小康建设的历程。结果表明近10年来全国和江苏省在全面小康的建设道路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两者在发展程度和发展结构方面存在重大差别。  相似文献   

13.
宋宏 《经济师》2003,(2):6-7
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国未来 2 0年的发展目标 ,建立更加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前不久 ,著名社会学家、上海大学教授邓伟志应邀出席安徽省社会保障研究会理事大会并作学术报告。借此机会 ,笔者专访了邓先生 ,向他请教社会保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下的中国城市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详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涵及中国城市化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化在小康建设进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认为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创造了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直接动力。但当前存在于城市发展中的不合理现象已经开始制约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可续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新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我的学习体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是基本完成工业化,初步实现城市化,走出二元经济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16.
关于小康社会,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近年来做了许多探讨和研究。本文涉及的三题,主要从传统文化、初级阶段、历史任务诸方面作些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再进  田洪 《经济师》2003,(10):252-25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为指导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才能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因此 ,要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关键是要突出可持续发展 ,强化全面小康建设的可持续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追求这一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始终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也是理论创新的重大任务。对于这一问题,邓小平以一个政治家的气魄给予了回答,提出了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前,中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步和第二步,完成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