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分析与思考(上)蒋清海生产力布局是一国一地区生产力要素在空间的有机组合,其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去的40多年中,我们在生产力布局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但仍然有一些重大问题没有解决。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荣 《发展》2023,(3):34-3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1]。这是党中央对区域发展和空间治理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今后一段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战略布局的根本遵循。一、战略布局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和趋势来看,优化战略布局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表现在战略布局不仅决定要素配置方向,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优化生产力布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是高效配置空间资源的必要途径,是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主要措施。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判断出发,提出优化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方向是:以产业转移为动力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培育和完善中部地区增长极,加快区域开发,优化西部地区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甘肃生产力布局的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波 《开发研究》2003,(1):36-38
本文分析了甘肃生产力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结合甘肃的比较优势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观布局 ,提出了调整甘肃生产力布局的建议。即实施“三点两轴”战略、产业结构升级与生产力再布局相结合、梯度战略与反梯度战略相结合等 ,核心是实施“三点两轴”战略。  相似文献   

5.
陈云琳 《发展》2007,(7):62-62
生产力布局,就是指生产力诸要素、各种生产活动以及生产组织为实现特定目的而进行的空间配置。人类的生产活动总是依附于一定的地域空间之上,生产力布局是生产的基础,是依据空间结构的客观规律及其演进趋势,对生产力诸要素和生产活动进行空间配置,对已形成的生产力分布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特定的经济、生态、空间和社会效益。生产力布局有明确的布局主体,强调人的意志,一般要落实到战略、规划、计划和政策上。比如:十个“五年计划”就是我国生产力布局的重要落实。  相似文献   

6.
成渝经济区是中国布局现代生产力,强化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理想区域,设立成渝经济区是合理布局中国生产力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入落实西部大发的客观需要。四川省在未来5-10年的发展中应当穷尽地利之势,合理布局生产力,积极开展区域内合作与竞争。为此,四川在成渝经济区生产力合理布局中的对策应当适当调整"一极、一轴、一区块"政策,积极扶持川南区块和川中北区块的发展,促进攀西地区的开发,从而改变中国经济战略布局和战略生态。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是经济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区域布局决定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成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的几位专家近日撰文,分析了我国生产力区域布局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边古 《开发研究》1986,(3):34-38
<正>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全国总体布局战略研究的开展,生产力布局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渐趋活跃,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将这方面的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经济发展战略和策略在生产力宏观布局方面,表现为两种基本模式.一是地区等速发展战略或落后地区跳跃发展战略,二是地区不平衡发展战略,即经济发展由发达地带逐渐向不发达地带推移的渐进过程,简述为平移式发展战略.本文着重探讨陕甘川毗邻经济地域的跳跃发展战略可行性及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0.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国区域之间异质性强,区域发展差异大,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大契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创新中心与区域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区域间协同融合,提高战略取向一致性,促进不同区域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形成合力,不断将我国区域空间回旋余地大的优势转化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加快形成多极点支撑、多层次联动、网络化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和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40年来,中国生产力布局主要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是"一五"时期,以协调沿海与内地关系为主线,开创工业布局的新局面;二是"三五""四五"大三线建设时期,以备战和建设战略后方为基调、以工业为主体生产力布局跳跃式地向西推进;三是80年代以争取总体速度、效益为目标,生产力布局大幅度地向东倾斜。从布局结果看,这几个阶段各有得失。第一阶段的安排比较适度,虽然也出过偏差,但纠正较快。"三五"以至"四五"的大三线建设,是我国生产力布局向西的一次战略大转移,基建投资大幅度向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国的经济发展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生产力的诸要素最终总要落实到一定的地域空间,这种生产力诸要素在一国范围内的分布与组合,就构成一国的生产力布局。为了合理地进行生产力布局,特别是合理地进行工业生产力布局,必须研究生产力布局理论,总结历史经验.改进现实工作。布局指向分析理论就是近几年随着生产实践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一种布局理论。正确地认识并科学地应用这一理论,对改变和完善我国的生产力布局,特别是完善我国的工业生产力布局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彰显了我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形成了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新布局。认真实施、推进这一伟大战略布局,是我们面临的时代抉择,对于推进滨州对外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从"一带一路"战略对滨州对外经济发展的意义入手论证,对滨州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参与该战略所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滨州应积极借力"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心城市生产力布局是区域生产、力布局网络的连接点与核心,区域必须依靠城市把区域内所有的经济活动凝集成一个整体。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主导下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以广西贺州市为例,寻找基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主导下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本文的宗旨。  相似文献   

15.
海洋经济与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昭侠 《改革与战略》2010,26(12):90-93
从当前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战略态势的视角,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观察和解析:全球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亮点;许多国家都把海洋开发定为基本国策,加紧调整或制定新的海洋战略和政策,加大海洋开发和管理力度,试图在未来的国际海洋竞争中抢占先机。从江苏沿海经济发展国家意义的层面,探讨江苏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新取向:融入世界经济大格局,落实国家的海洋发展战略;填平沿海洼地,实现国家沿海经济版图连续完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国家生产力布局。  相似文献   

16.
市委书记张和代表市委在七届四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提出了唐山要“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沿海大城市”的战略构想,谋划了“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按照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进”的总体思路。这一战略构想是市委在认真审视  相似文献   

17.
梁晓俐 《辽宁经济》2000,(12):45-4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的生产力布局造成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起点不同,再加上地域、资源、技术、政策等条件的差异,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趋于扩大。如何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比较和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制订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一、指标体系的内容  要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做出综合评价,首先需要从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南北钦防沿海城市群生产力布局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南北钦防沿海城市群是我国最具潜能的沿海开放型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创新的策源地,为广西和东盟双边贸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面对经济全球化,南北钦防城市群生产力发展有明显的不足。要发展沿海城市群,必须正确把握城市化与生产力布局之间的关系:战略上要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新型产业集群;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城市发展水平、模式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以适应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战略高度思考和谋划产业发展问题是江北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江北产业经济发展应从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出发,着力谋划好三产的区域功能布局、设施布局和产业布局,切实抓好工业发展战略转型的措施保障。  相似文献   

20.
焦钢 《开发研究》1994,(2):15-18
云南重点开发轴线的生产力布局研究焦钢90年代,云南宏观经济布局在总体上不应再做大规模的拓展,必须从现在形成的全省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出发、自觉运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生产力择优分布的客观规律,量力而行。针对不同层次和发展水平的区域实施不同的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