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对国际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决定了其价格波动对国内物价有重要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通货膨胀的本质是“成本上升型”通货膨胀。国际大宗商品波动在国内传导主要通过直接消费渠道、生产渠道和间接渠道,间接渠道又可细化为预期渠道、联动渠道和扩散渠道。在比较国内外商品价格指数的基础上,本文以中国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了进口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缩写为ICPI)。并以CPI、ICPI、产出缺口和货币供应量构建计量模型,得出:货币供应量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大,产出缺口次之,ICPI再次之;但如果考虑到ICPI的波动幅度远大于货币供应量和产出缺口的变化,那么ICPI对CPI的影响可以与产出缺口和货币供应量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2.
通货膨胀预期与粮食价格动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粮食价格"超调"假说研究通货膨胀对短期粮价和工业品价格变动的不同影响。理论模型认为,存在通货膨胀预期时,粮食价格一般先于工业品价格上涨,不过这种时间先后关系不应解释为粮价上涨导致了工业品价格上涨,而仅是因为粮价能够更快根据通货膨胀预期做出调整。"超调"假说还认为,一般而言粮价波动领先于工业品价格波动,粮价波动幅度也会大于工业品价格波动幅度;而且,货币扩张和通货膨胀被预期到的时间越早,粮价的变动越平缓。以上理论结果得到了中国1988-2006年数据以及向量GARCH模型经验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真是过剩流动性引发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7月以来,中国的CPI屡创新高,面临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社会普遍认为,此次通胀的形成归结于200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流动性的过度投放,故而为控制通胀需紧缩流动性的呼声很高。本文基于1998年1月到2011年4月的月度同比数据,利用SVAR模型分析了中国通货膨胀增长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过剩流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性过剩对中国通货膨胀增长的冲击非常小,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通胀增长有更大、更持续的正向冲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中国通胀增长率的影响,远远大于过剩流动性对通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亚洲十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汇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国内工业产出、M2以及利率等因素同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以验证货币升值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的通胀压力。研究发现对于包括中国的部分亚洲国家而言,货币的升值是能够有效缓解通货膨胀的,另外还发现中国的通货膨胀与汇率、工业产出、货币供应量、国际石油价格、国际非能源商品价格和利率是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的。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和工业品的相对价格波动与货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孔哲礼 《技术经济》2009,28(4):113-117
本文基于一个带有理性预期的一般均衡模型,指出在市场分割和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由于农产品市场的供给需求弹性小于工业品,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使得农产品相对价格"超调",从而导致农产品相对价格的波动幅度大于工业品相对价格的波动幅度。最后,利用中国近年来的相关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预期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王维安  贺聪 《财经研究》2005,31(12):64-76,87
文章通过构建房地产均衡市场模型,在风险中性的假设前提下,利用无套利均衡定价原理,发展了从房地产价格波动中分离出市场通货膨胀预期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实证研究发现,房地产预期收益率与通货膨胀预期之间确实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最后,文章提出将房地产价格纳入到居住类消费价格指数中去以减少货币政策认识时滞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元贬值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传导途径及其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援成  张朝洋 《经济研究》2012,(4):101-112,123
本文结合有向无环图方法(DAG)及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分别从成本推动渠道、资金输入渠道和货币扩张渠道就美元贬值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的传导途径及其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表明,由成本推动渠道,美元贬值会迅速带动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能源价格、食品价格和金属价格的传导效应都很显著,而推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走高则存在一定时滞,主要依赖食品价格传导。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更侧重于生产领域。由资金输入渠道,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走低和美元指数下滑会带动国内商品房销售价格和资本市场价格的结构性上升,进而拉动我国通货膨胀,其中以市场利率和短期资本流动传导尤为显著。由货币扩张渠道,美元贬值对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影响更为显著,货币扩张主要通过外汇占款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影响,且以对消费领域的影响较为明显。本文的研究显示,我国当前承受着较大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中国货币供给变动对大宗商品价格和CPI的影响,以及货币供给冲击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CPI的影响.在VAR模型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VEC)模型,得到各变量的长期稳定关系,并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从响应幅度和反应时间上对研究内容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对我国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价格与物价调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中国货币供给变动对大宗商品价格和CPI的影响,以及货币供给冲击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CPI的影响.在VAR模型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VEC)模型,得到各变量的长期稳定关系,并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从响应幅度和反应时间上对研究内容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对我国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价格与物价调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胀的内部主要传导路径是流动性过剩导致资本价格上涨,推动劳动力工资、原料、服务价格的上涨,进而引发了成本推动型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外部传导路径则是美元贬值引发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过贸易进口以及比价效应传导至我国。现阶段,政策应该着眼于对整个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中的主要环节进行调控和管理,从而合理的引导通胀预期。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目前又面临着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掌握通货膨胀的原因是有效治理通货膨胀的前提。利用一个误差修正模型(ECM)对中国通胀的原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价格上涨、工业品价格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货币供给的增加都是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资产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预期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资产价格波动影响通货膨胀预期的理论研究进展 Alchian和Klein在《通货膨胀测量的一项修正》(1973)一文中论证了货币当局应该关注资产价格的观点,他们认为价格指数诸如CPI或者GDP平减指数都是有缺陷的,因为它们仅仅考虑了当前的消费品价格,而完全衡量生活成本还应包括未来商品价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通货膨胀呈明显的二元特征,主要表现在工业等大量应用新技术的部门价格波动平缓,与总体的价格指数变动相符,而以农业部门为代表的技术变迁缓慢的部门的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并带动整体价格波动引起通货膨胀。通过建立在技术变迁条件下工农业两部门产品价格出现二元分化的数理模型,并说明由于存在技术进步效应、国家控制力效应和缺口效应三个原因导致了中国的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产品变化幅度不一样,呈现二元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球经济呈现温和复苏态势,美国经济持续好转,中国经济在稳增长与供给侧改革双重推动下显现企稳迹象,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迎来转机,市场供需关系发生本质性变化,价格开始触底反弹.在此背景下,笔者的基本判断是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端将大概率保持低速增长趋势,供给端也将进一步缩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可预见的未来呈现上升趋势,波动频率可能加快,波动幅度亦会扩大.同时,中国因素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强.为有效应对和冲销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社会的负面冲击,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模式转变,积极稳步实施以争取国际定价主导权为中心的有效战略与举措.  相似文献   

15.
刘喜和 《财经科学》2012,(6):105-111
针对2007年第二季度至2012年期间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异常波动的现象,文章利用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比较分析了相关要素的影响方向和力度。结果表明:(1)国外产出缺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人民币升值是影响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2)比较收入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国外产出缺口始终处于正向影响,人民币升值具有较强的负向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较中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内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物价水平上涨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通胀预期明显上升;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国内投资需求拉动及能源、资源、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国际收支双顺差引起的高额外汇储备强化了通货膨胀的预期。因此有必要在当前背景下研究影响通胀的因素和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货膨胀的发生会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各种不良影响,导致产业和经济结构的畸形变化.通货膨胀预期作为通货膨胀的心理延续对通货膨胀的再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采取何种措施缓解通货膨胀预期成为中国政策运行的重点.当前通货膨胀预期是需求拉动型、成本推进型和预期型三种类型交叉,金融预期和金融作用紧密结合、投资过热、原材料成本价格上升及市场预期的影响成为通货膨胀预期动因.准确分解通货膨胀预期的成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增长模式的改革以及明确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通过合理预期应对通货膨胀预期等措施,成为缓解通货膨胀预期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引入通胀预期这一因素后,根据2002—2011年样本利用VAR方法对通胀预期、通货膨胀和农产品价格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个变量具有很强的趋同性,通胀预期和通货膨胀均有明显的惯性,并且通胀预期对通胀的影响要大于通胀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农产品价格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农产品价格受到通货膨胀56%的决定性影响,而农产品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仅为14%。  相似文献   

19.
通货膨胀基本结构及其货币政策调控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发现,我国通货膨胀是在公众预期主导下,由生产部门成本推动与消费部门需求拉动所造成,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结构性特征.以抑制银行系统流动性为核心的政策操作,在抑制通货膨胀预期上存在局限性,因而迫切需要调整.中国人民银行若能充分发挥利率非对称性调节的力度,显著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积极引入货币政策规则,就能在优化信贷结构并改善供给效率的同时,锚定公众预期并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抬头.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中国的通货膨胀多被认为是结构型或者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然而,本文的研究表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货币扩张背景下的房地产价格上涨是通货膨胀的根本性驱动因素。本文分析框架基于莫尔兹(Meltzer)新货币主义学派的资产市场均衡理论,并结合存在供给与需求双向结构性失衡的拓展AS AD模型。本文认为,非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与长期利率管制是我国货币扩张通过房地产价格向总体通货膨胀传导的金融制度基础。从通货膨胀治理的制度性安排来看,突破以需求管理为主导的现有模式,把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管理作为基础是当前更值得考虑的制度性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