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但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忽视了保护生态环境,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类在反恩自己行为的同时也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治理环境,其中制定法律法规最为有效.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现代环境立法的历史进程,以期发现环境立法的发展规律,进而对现阶段的环境法律、法规作出符合其本质要求的改造和提升.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全球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引起各国对发展问题的重新思考,在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之后,人们对发展问题有了新的思维,最终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在加强环境立法的同时,依靠人类先进的环境生态价值观的支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环境法是国家调节环境社会关系的社会法,其价值主体既不是作为公法主体的国家也不是作为私法主体的人,而是公共社会。公共社会的需要与利益有诸多方面,但作为环境法行使主体的公共社会,它的需要与利益主要表现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正是环境法的价值之所在。同时,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在几千年的探索实践中找到的一条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繁荣稳定的发展道路,它不仅应当成为现代各国完善立法体系的长远目标,而且理应成为当代环境立法确立的予以实现的长远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最突出的变化之一即为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但这同时也让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尽管围绕环境问题的立法在迅速跟进,但其功能和作用并没有被充分发挥,环境法律的制度实施也没有达到法学家们的预期。作为现代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的法律,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各个环节上都存在着诸多脱节现象,探讨其中原因则必须透过表象从法律制度背后的伦理价值去思考。在讨论环境伦理时不应去评判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谁是谁非,而是要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时以环境伦理的价值理念去对现存的传统法价值观所存在的缺陷进行补充和完善。而如何去把握这个理念,"人文关怀"应为最核心的内质,它也是支撑"自然-人-社会"整体发展的最基本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环境和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但随着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能力的提高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有的甚至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环境违法行为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全球性的环境和资源危机,致使环境保护领域受到全世界的法学家和政治家的普遍关注。将对环境资源的污染与破坏视为犯罪,已是一种国际趋势,因而刑法在环境保护方面则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在我国,由于环境保护及其立法起步较晚,污染、破坏环境与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在70年代末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而1979年刑法中没有…  相似文献   

6.
论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法的构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世界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逼迫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日本、德国、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并以配套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循环经济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治理是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等各种手段,调控人类生产生活行为,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经济社会管理模式。城市环境治理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群众性与动态性等特征,其本质是影响人的行为,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发达国家在治理过程中,先后采取了环境行政、环境经济、环境立法、环境技术与环境教育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主要污染的肆意蔓延,从根本上改善了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
拜琦楠 《全国商情》2009,(1):117-118,89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在中国推行这个发展观是基本国情决定的基本国策.发展观往往会影响一国的法制建设.我国现阶段的环境资源立法存在许多不足,且环境资源保护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环境立法,是我国环境立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过程中,而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危机,对建立生态文明构成了障碍。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修改完善我们的环境立法,从而规范预防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并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突出效果,使得各国对环境刑事立法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国1997年《刑法》在第六章第六节专门设置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实现了中国环境刑法的跨越式发展。但是,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和不断高发的环境犯罪,中国环境刑事立法应当确立对环境法益进行直接保护的原则,通过完善环境刑事立法体系、科学界定环境犯罪既遂的判断标准和完善环境刑法的刑种等,重新构建中国环境刑事责任制度,以充分实现环境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环境资源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资源保护问题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高度重视。我国环境资源立法虽然己基本形成体系,但是仍然存在着立法目的的任务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立法体系有重大结构缺陷、监督管理体制不合理、具体制度设计不完善等若干方面的问题。本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环境资源立法的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预防和清理海洋船舶溢油带来的污染,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国际社会一直呼吁通过国际层面的立法来解决海洋船舶溢油造成的环境问题。在漫长的立法过程中,国际海事组织(IMO)在海洋船舶油污赔偿责任立法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海洋船舶油污赔偿责任制度在国际层面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法律机制,如《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  相似文献   

13.
地方环境立法是我国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但西部现有地方环境立法已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其中主要表现为 :地方立法不健全 ,立法不科学 ,重点不突出 ,制度创新性差 ,缺乏主动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在西部大开发中 ,要加快地方环境立法的速度 ,建立科学的立法体系 ,实现西部地方环境立法与国家环境法律、国际环境法律的接轨 ,结合西部特点强调以防为主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及公众参与的范围和途径 ,并在立法中明确公民环境保护的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14.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我国环境保护立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问题是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在传统的发展观的指导下,错误地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所产生的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生态伦理道德和生态价值观,将环境与发展、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是环境保护唯一正确的选择。确立“生态利益优先”的环境立法原则,推动环境基本法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增强环境法的实施能力和提高执法效率,推进全国环境教育的制度化,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是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5.
环境产业是满足用户的环境需求并创造经济价值的产业。完善的法律制度是迅速催生并保障日本环境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相较日本,中国现有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有待健全和完善;循环经济立法定位不明确,循环经济参与主体责任缺失;配套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到位。为促进中国经济产业转型,应健全循环经济立法体系,填补立法空白;转变循环经济立法定位,明确循环经济主体责任;完善现有循环经济保障机制,增进循环经济发展动力;丰富循环经济发展形式,扩大参与主体。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给社会带来的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机遇,同时给尚未完善的法律机制带来了巨大挑战,这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了解到电子商务自身的特点以及所面临的诸多法律问题的同时,我国的电子商务立法工作也必须参考目前的国际立法工作的成果及其发展动态,以解决电子商务立法工作中规定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在参考国际立法的同时,我国的电子商务立法还必须结合本国的国情,制订出适合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和策略,确保发展电子商务的环境和相应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7.
地方环境立法是我国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但西部现有地方环境立法巳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其中主要表现为:地方立法不健全,立法不科学,重点不突出,制度创新性差,缺乏主动性,灵活性前瞻性。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加快地方环境立法的速度,建立科学的立法体系,实现西部地方环境立法与国家环境法律、国际环境法律的接轨,结合西部特点强调以防为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及公众参与的范围和途径,并在立法中明确公民环境保护的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启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现路径是:端正态度,转变观念,自觉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广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健全环境立法,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环境立法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概述了世界各国环境立法情况,论述了我国环境立法的迫切性。从节约水资源、能源、生态安全和生态赔偿等方面就如何建立我国环境法律系统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在立法的同时必须加强管理以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同性恋权利运动和人权运动的不断发展,对传统的婚姻制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性恋及同性婚姻问题作为婚姻家庭法领域的一个新课题,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世界部分国家已经把同性恋乃至同性婚姻都合法化的今天,中国也有必要对此进行立法.本文从人类对同性恋认识的发展过程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我国同性恋立法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提出一些立法上的建议,以期引起对同性恋的法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