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源配置和市场的全球化。经济转轨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经济转轨国家提供了历史机遇 ,大大推动经济转轨进程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对经济转轨国家提出严峻挑战 ,要纳入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体系 ,必须开放经济 ,加快市场化改革。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重要的任务是加快市场化改革 ,实现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并继续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源配置和市场的全球化。20t廿纪80年代以来的国际经验说明,经济转轨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经济转轨国家提供了历史机遇,大大推动了经济转轨进程: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对经济转轨国家提出严峻挑战,要纳入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体系,必须开放经济,加快市场化收革。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重要的任务是加快市场化改革,实现改革的实质性突破,并继续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经济转轨制安排比较国际研讨会”的观点综述。包括五个方面:(1)正确把握经济转轨的含义和目标;(2)正视经济全球化对经济转轨的影响和挑战;(3)发展和完善经济转轨中的基本经济制度;(4)积极稳妥推进经济转轨中的政府改革;(5)重视经济转轨中的社会改革。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两年前,我提出中国加入WTO是中国的第二次开放改革。第二次开放是由政策开放、区域性开放转向全面的制度性开放;开放倒逼改革。第二次改革是由基础性改革转向结构性改革。在国际、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快建立“世界工厂”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两年前,我提出中国加入WTO是中国的第二次开放改革.第二次开放是由政策开放、区域性开放转向全面的制度性开放;开放倒逼改革.第二次改革是由基础性改革转向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们对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经济全球化与转轨经济的相互关系问题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其中,联动或互动论的提出最具特色。作者以经济全球化的最主要特征和表现形式即贸易自由化、金融全球化、投资自由化和生产全球化为研究视角,以转轨经济(而不是经济转轨)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两者的结合和关联、互动问题,并试图以转轨国家的实践为基础,论证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互动、经济全球化与转轨经济互动的区别与不同。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与转轨国家经济双向互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人们对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经济全球化与转轨经济的相互关系问题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其中,联动或互动论的提出最具特色。作者以经济全球化的最主要特征和表现形式即贸易自由化、金融全球化、投资自由化和生产全球化为研究视角,以转轨经济(而不是经济转轨)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两者的结合和关联、互动问题,并试图以转轨国家的实践为基础,论证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互动、经济全球化与转轨经济互动的区别与不同。  相似文献   

8.
阿岩 《开发研究》1989,(4):6-10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关系的讨论,在国家放弃经济平衡发展原则,采取有倾向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之后,成为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这不仅是国家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而且是地区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这一客观事实要求人们依据转变中的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来研究问题,寻求现阶段我国体制转轨时期新的地区协调和制衡机制。本文拟将资源配置和利益配置从认识上分开,来研究变革中两者之间的协调与相互影响,更好地把握地区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混合所有制是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占有社会属性的客观要求。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当前健全现代经济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创新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长期以来,上海市国资国企以公众公司为主要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但混改特别是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混改成果与预期有一定差距,探索行之有效的混改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推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过程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尤为重要,由此需要政府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加快模式转型,适当简政放权、避免行政垄断、优化资源配置,更好的认识政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角色,引领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和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1.
浅述中国服务外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胜男 《北方经济》2010,(10):25-2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发达国家将部分制造业逐渐外包出去,低端制造业开始向中国内地延伸和欠发达国家转移.服务外包的发展不仅可以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也有利于我国的贸易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钟晖  陈顺龙 《开放潮》2006,(5):60-61
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普遍现象,对资源最优配置有负面影响。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有过一段计划经济的历史,这决定了我国的二元经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最主要的要素市场(即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的分割现状同时存在,而其存在形式也具有特殊性。当前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消除要素市场的分割现状,是实现成功转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进行,经济学家们对我国金融系统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大量研究,希望能为我国的金融改革和金融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我国金融系统属于典型的经济转轨国家的银行主导型,目前我国银行业为应对金融混业经营趋势正在进行金融控股集团化再造,因而有必要以金融系统的视角来审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控股集团化再造.  相似文献   

14.
从基础性改革转向结构性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几年,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重大进展在于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在保持宏观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抓住机遇,适时地实施和推进结构性改革,就能加快体制创新,从而为促进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的较快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政府是结构性改革的主导,但更强调广大群众在结构性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广大群众拥护改革的程度和参与的改革的热情,是决定结构性改革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进行,经济学家们对我国金融系统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大量研究,希望能为我国的金融改革和金融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我国金融系统属于典型的经济转轨国家的银行主导型,目前我国银行业为应对金融混业经营趋势正在进行金融控股集团化再造,因而有必要以金融系统的视角来审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控股集团化再造。  相似文献   

16.
王冰 《魅力中国》2013,(22):97-97
加强和改进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金融监管、提高监管的有效性,是关系我国金融经济稳定与安全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关系经济转轨时期中国金融经济能否持续增长、顺利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问题。如何解决金融监管领域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也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与转轨国家政府职能转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经济全球化与转轨国家政府职能转换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经济转轨为主线,对转轨国家政府职能转换的初始条件、内因和外因推动作用,以及政府职能转换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均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若干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8.
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普遍现象,对资源最优配置有负面影响。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有过一段计划经济的历史,这决定了我国的二元经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最主要的要素市场(即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的分割现状同时存在,而其存在形式也具有特殊性。当前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消除要素市场的分割现状,是实现成功转轨的关键。要素市场的分割现状在三个市场分割中,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是由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等一系…  相似文献   

19.
西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除土地、资本、劳动这三大基本要素外,资源配置方式等新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贡献。这是由于不同资源配置方式存在着效率差异,由此导致产出的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对转轨时期我国资源配置方式变化的分析,揭示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20.
郑晓琳 《中国经贸》2014,(16):42-42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国际对外贸易逐渐增多。我国和俄罗斯两国之间是经济转轨国家,同属于具有全球经济影响力的大国。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俄两国的经济转轨不断加深。两国之间对外开放性和对外贸易关系不断扩大,推动了全球化经济和国际经济合作之间的发展。本文针对中俄两国之间对外贸易政策和实施调整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对两国外贸政策的调整绩效进行的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