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提高村干部法律素质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村干部法律素质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增强村干部法律素质的措施。指出要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完善干部考核制度;积极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加大法制宣传,深化普法教育,不断增强村干部和农民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2.
乔军 《当代陕西》2008,(12):32-32
年近来,我们以干部监督工作社会化为方向,以落实群众“四权”为主要内容,通过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法律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形成了社会各方密切配合,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干部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3.
董丙剑 《西部大开发》2011,(2):75-75,78
作为青年群体的领军人物,大学生法律素质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群体的健康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成败。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是加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内容,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法治文明史上,曾有无数先贤大哲为人类法治社会的实现付出了艰辛的探索。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提出法冶思想的柏拉图指出:“如果当一个国家的法律处于从属地位,没有任何权威,我敢说,这个国家一定要覆灭;然而,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这个国家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1。  相似文献   

5.
法官如果对制定法目的或各种实体价值采取任意的态度,无限制地依靠司法直觉和司法能动主义,就会在法律解释适用中陷入对目的评价解释论的误用,这也必然严重破坏法治。因此,确立正确的法律目的并采用合理的方式实施法律目的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王宁霞 《发展》2014,(2):96-97
正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建立与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塑造干部良好形象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干部形象现状目前,绝大多数干部的形象是好的,他们干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始终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他们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7.
王涛 《魅力中国》2014,(8):341-341
法的安定性是现代社会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价值追求,是法治国家法律价值的核心原则之一。法的安定性不仅仅是理解法律规范为自身的稳定不变、法律文本的明确,而且还包括法律实施的合理与符合实质性正义。通过程序的规范化,进而得出相应的合理的法律结果。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法律人才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急需人才,应当具有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较丰富和全面的学科知识和过硬的法律职业技能,还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从教育理论上讲,应用型法律人才与学术型、技能型法律人才有各自不同的特质,因而其培养要求和模式也应当加以区分,以提高法学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赖于一个高素质的法律职业团体,并以此推动法治的发展.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是和法治国家的形成相辅相成、同生共长的。这样一个共同体的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依附于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变革的漫长过程,并耍参照西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反思中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现状及其缺失。当前应在制度与非制度层面对法律职业共同体进行双重建构,以推动中国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文韬  孙玉肖 《魅力中国》2010,(32):156-156
新中国建立后,应该说并没有十分重视法律职业者队伍的建设。现有的法律职业者队伍是在最近二十几年的时间里逐渐形成的,而且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培养也是在各自封闭的系统里分散进行的,相互之间缺乏理解与交流。虽然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但我国的法律职业者一体化培养模式仍未真正建立,三大法律职业者之间也因此未形成内心的尊重和认同。反观现代法治国家,均形成了或纵向或横向的法律职业者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法律职业者的共同努力使得国家和社会有着浓浓的法治氛围。而我国,一体化的司法体制尚未建立,法律职业者之间的合力并未形成,法治社会的建立依然任重而道远。本文是对建立和完善法律职业者一体化培养模式进行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高等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普通高校工商管理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现状,并就法律素质的提升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赵俊强 《当代陕西》2005,(11):52-53
要使干部监督工作取得实效,就要抓住关键环节,强化有效措施。一是要着眼于防止“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和“带病提拔”,突出干部选任环节上的监督。要在严格执行《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已推行的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干部工作的党员和群众知情机制,实行空缺职位公示制、干部推荐预告制,把不同类型的干部选拔任用资格、条件、方法及当前领导班子职数配置与空缺情况提前公示,让群众先知情;再推荐:要建立干部工作的党员和群众选择机制,将选拔任用干部、调配安排干部的过程和结果采取公示等办法进行公开,通过扩大群众的参与程度减少在干部推荐、  相似文献   

13.
农村法治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西部农村法治进展缓慢,主要原固有:法律知识不足导致农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不高,使其维权意识淡薄;落后的经济状况也直接影响执法和司法的公平与效率;根深蒂固的传统民间丈化、宗法观念等导致农民不是依靠法律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终阻隔了其法治理念的形成。本文通过对西部农村法治现状的分析,探寻原因,并就如何推动西部农村法治建设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法律信仰是实现真正法治社会的精神条件,是现代法律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法律信仰对整个法治来说更具有基础性、发展性、未来性;同时,法律信仰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而养成教育对青少年法律信仰具有特殊的借鉴作用和价值。青少年法律信仰养成教育的途径应在实践中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5.
对泛法治主义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正处于法治发展之重要阶段,而泛法治主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治建设的步伐。文章首先阐述泛法治主义的主要特征,包括法律万能观、法律迷信观,接着深入分析了泛法治主义的弊端,并在最后简略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 加强地方法治经济社会建设,重要方面是要营造便民用法与服务的良好环境。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地方经济社会法治滞后.甚至出现行政法制腐败行为.有碍于法律效率提升与依法治国进程。专家指出.法治社会进步,说到底是法律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取决于公民对法律的掌握、遵守与运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行政法治加强与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7.
郝东升 《魅力中国》2010,(17):107-107
在市场经济及法治思想日益成型的现代中国,各种学术观点的争鸣,让我们看到了法治中国的希望。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法制现代化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全球化形势下法律文化的深入交流导致了各国之间的法律移植较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更为频繁,法律移植已成为法律全球化最重要且最富有成效的发展手段。法律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在此基础上,文章简要回顾了法律全球化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中央组织部发出通知,对进一步做好选派干部到信访岗位培养锻炼工作作出部署安排。这不仅有利于加强信访工作,而且对于干部了解社情民意、加强党性修养、转变作风、提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新形势下培养锻炼干部的一条重要途径。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信访岗位是接触群众最广泛、最直接的窗口。干部到信访岗位实践锻炼,每天直接与基层群众打交道,见的多是弱势群体,听的多是民间疾苦,能够切身感受群众的淳朴善良,体察他们的辛劳艰苦。  相似文献   

19.
明平英 《当代陕西》2008,(12):33-33
干部选拔任用环节是整个干部工作的核心,也是群众意见最大,出问题最多的环节。对这一环节的有效监督,能够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提高群众对干部工作的满意度。近年来,我们以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为出发点,在干部考察、决定、任前等环节监督机制方面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推动干部改进作风,很关键的一条,是要与干部选拔使用挂起钩来,在选人用人上树立鲜明的作风导向.这是加强作风建设很有效的手段. 以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体现着中央对作风建设的明确要求,也引导着干部切实改进作风、树立好的作风.作风本身就是德的重要内容,是选人用人必须考量的重要方面,选拔的干部不但应当能力强、业绩优,而且要品德好、作风实.要大力选拔使用那些群众感情真挚、深得群众拥护的干部,说话办事有灼见、有效率的干部,对上对下都实实在在、不玩虚招的干部,清正廉洁、公众形象好的干部,坚决不用那些享乐思想严重、热衷于形式主义、严重脱离群众的干部.这样,才能让群众满意、让干部服气.如果作风好的得不到更多使用的机会,作风差的不影响提拔重用,就会使干郎改进作风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