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是金融稳定发展的基础,我国面对“入世”后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我国应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体系,明确监管机构和监督行为的法律依据,充分把握立法时机和立法环境,以“创新”为导向适当超前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同时强化全社会的金融法制教育,进一步改善执法环境,全面提高我国金融法制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的金融法律体系中,对于金融控股公司的存在立法空白。这既为金融控股公司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也制约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健康发展。因此,制定针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本文借鉴各国(地区)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经验,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框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混业经营下我国金融保险立法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上混业经营的现象越来越多,与现行法律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为了协调现实与法的矛盾,笔者提出了混业经营下我国金融保险立法的思路:首先,要协调并修改保险、银行及证券的相关金融法律条款;其次,建立金融控股(集团)公司的专项立法,加快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立法进程;最后,修改、完善与金融混业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金融混业经营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金融法律体制建设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金融立法存在的一些缺陷和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业和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入世后,WTO规则的要求和我国开放金融服务市场的承诺,对我国金融立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前提下,以市场化、全球化为目标,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促进我国金融法律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立法: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类金融控股公司在法律间隙中生存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处于脱法状态,蕴含着极大风险。从法治角度而言,政府经济改革政策或方案的出台首先应当立法先行,以法律促进和保障改革的发展与方案的实施,这亦是法治国家通行的原则。然而,被政府默许甚至批准设立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却又一次违反了这一法治基本原则。本文拟从各国(地区)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特点入手,在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现状及金融法制架构检讨的基础上,提出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立法基本框架的构想,并对我国金融立法的滞后性问题作一初步分析,以期政府能以法治的思维推动我国金融改革的发展和促进金融法制的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是金融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金融稳定,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客观要求。我国已有的相关立法和实践,表明现行的市场退出制度尚存在诸多的空白和缺陷。笔者着重从市场退出制度的立法层次分析了市场退出制度的法律原则、主持机构和职责、退出方式和程序、债务解决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方金融立法是指地方为了调整地方金融关系和金融监管关系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地方立法机关在制定地方金融立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地方金融立法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后,我国颁布了一系列金融法律规范以调整金融市场关系。地方金融立法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划分地方金融立法权;加强地方金融立法的创新;健全较为完备的执法人员队伍;建立有序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金融衍生产品监管立法缺位,严重制约了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发展.在现有分业金融监管体制与法律制度下,完善我国金融衍生产品法律监管首先应设立过渡型监管协调机构,待时机成熟再设立国家金融管理局统一管理;制定一部国家层次的、统一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法》;建立金融衍生产品行业协会并通过法律加以规范等.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业是否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金融及社会稳定意义重大.通过对中国和澳大利亚在外资房地产收购方面的法律制度的探寻,从对外资房地产收购监管的背景、目的、限制标准和外汇管制等四个方面比较了两国法律法规的不同,以期利于我国外商投资法及相关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金融创新与监管规制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难题。美国证券立法的百年历程表明:早期的州立法,是对完全自由市场经济下,金融产品创新充满欺诈的法律规制,主要思路是保护投资者的基本利益;后来的联邦证券立法,是对美国经济危机反思的结果,对证券业务及其创新的限制,主要思路是维护金融安全、经济秩序;联邦立法的转型,是应对经济发展的制度变革,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金融创新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率。在此基础上,揭示其通过立法平衡金融创新与法律规制以维护金融安全、经济效率的理念,包括金融创新是美国经济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管制与放松是一个漫长、反复的制度变迁过程,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市场机制,尊重金融市场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证券内幕交易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出于金融法理念的人文关怀即对广大社会公众股东这一弱势群体的利益考虑,同时,也是出于对市场金融安全、经济稳定的忧心。笔者认为,我国反证券内幕交易的法律制度己在起步,诸多法律都已经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立法正在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游说在各国政治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游说公关已经成为一种合法职业。本文主要探究的是金融立法中的游说制度,从美国金融立法中的游说制度入手,通过反倾销法和信息自由法两个典型案例探究其促进议会立法以及阻止议会立法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接着对我国国内法律中游说制度规定现状作了简单介绍,最后结合西方国家金融立法中游说制度的特点和具体实施过程,总结出我国对待游说制度的科学态度和合理做法。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余闲资金日益增多,个人资金越来越多的流向金融投资领域,金融理财产业获得迅速发展。然而,我国法律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并未与金融理财产业的发展保持同步。目前,我国对金融理财产品消费者的法律保护虽已涵盖于民法、经济法等多个部门法之中,但实践中金融消费者权利受损的情形还是屡有发生,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仍然不够完善,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立法过于原则性,缺乏针对性与操作性;专门性立法效力层级过低,保护力度不够。立法上的不完善导致当前金融理财产品消费者的权利屡屡遭受侵害,这突出表现在消费者的重要权利,比如隐私权、知情权、求偿权等在实践中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金融稳定责任对于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促进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在商业银行金融稳定责任方面存在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未明确金融稳定责任,立法上未确立金融稳定责任等不足,商业银行应当对立金融稳定社会责任理念,明确金融稳定责任性质,完善相关立法及报告制度,构建责任评价机制,以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金融稳定责任,进而促进银行业乃至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都通过修改现行的法律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已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识。而我国关于“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在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法律上更未明确其定义,导致现实中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无法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在混业经营的大金融背景下,金融商品与服务的综合化使得证券投资者、存款人、保险人的身份具有了共同的性质,将存款人、保险人与证券投资者依据金融领域进行划分,以不同的立法对其进行保护已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对“金融消费者”的法律界定,结合我国实际,确定“金融消费者”法律概念,制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专门法,以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6.
成娜 《西部金融》2012,(7):73-75
我国没有专门的金融控股公司法,但是事实上存在各种类型的金融控股公司。制约金融控股股公司的发展的因素除法律因素外,还包括公司转投资限制、母公司融资限制和税收制度限制等。在分业监管体制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立法很难有实质性突破,研究分析专门立法之外的因素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明确金融消费者的边界和主要权益,充分重视信息工具的运用,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美国在金融危机后的法律变革,凸显不断探索金融消费者保护有效模式的需要。我国需加快立法研究和实践,借鉴国外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8.
金融消费者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维护金融稳定的国际共识,加强对消费者金融权益保护的立法与监管迫在眉睫。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是我国金融监管的核心内容,需要在鼓励创新和强化监管之间取得平衡,需要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9.
金融隐私权是基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金融信息而产生的隐私权。当前,我国金融业存在着较多侵犯金融消费者金融隐私权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隐私权保护理念落后及相关立法不完备。据此,可通过更新立法理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金融机构自律等途径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各国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普遍觉醒。保护金融消费者针对的不仅仅是金融消费者的个体利益,而是在保护金融市场的公平和信心,更是在保护一国乃至世界的金融及社会稳定。2011年,中国台湾地区相比大陆地区率先制定了《金融消费者保护法》等系列法律文件。2016年12月,中央银行印发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正式开始实施,这是继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指导意见》后,国家对于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又一重要法律文件。通过对中国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法律文件的分析对比,研究两地制定法的差异,并针对性地提出立法建议,最后对完善中国大陆地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路径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