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先富起来”的“千万富翁”。他喜欢显富摆阔,喜欢寻花问柳,同时又乐善好施。有人说他是“好人”,有人又说他是“坏人”。在人们还没有说清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时,他却突然自杀了……  相似文献   

2.
一、从来不能互相说服的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学家来说,100个人常常是有着100个以上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可以很好地共存,这往往是其他学科难以看到的盛况。于是,有人说:“两个观点截然相反的人能够分享同一届诺贝尔奖,这种情形只有在经济学中才会出现,如缪尔达尔和哈耶克。”还有人说:“叶利钦有100个保镖,其中有一个想谋杀他,叶利钦不知道他是谁;克林顿有100个经济学家,每次决策前克林顿都听取这些经济学家的意见,但是每次只有一个人讲对了———而且每次都不是同一个经济学家。”基于经济学家总是互相攻击的现实,也有人总结了所谓“经济学家第一定律”:“对于每一位经济学家,都有相应的、观点相反的经济学家存在。”还有人把经济学家的这种互相不能说服的危害推进了一步,指出:“惟一比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业余经济学家;而惟一比业余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职业经济学家。”二、又聪明又“愚蠢”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家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并不知道他所谈论的,但是,他让你觉得这是你的错误。”从这句话,很难判断人们是觉得经济学家聪明还是愚蠢。杜鲁门也曾经被经济学家的含糊其辞折磨过。杜鲁门总统曾恨恨地说:“我希望找到一个只有一只手的经济学家。为什么?因为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3.
1992年,借来五千元后,一个大学教师变成了一位商海逐浪的商人。在别人看来,他这一下子就等于是跳进了海里。而彼岸却是遥遥无期。认识他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有人说他是疯子。有人说他是“另类”,但他却走得义无返顾。坚定自如做着自己的创业梦想。  相似文献   

4.
刘芳  李峥 《中国工商》2004,(4):84-88
有人戏说我国外资零售业大举入侵是“关前门开后门”,而说日本对外资是“开前门关后门”。目前,一位民营企业家王填自费10万元制定《商业大店法》草案,有人认为它是为外资零售业制造门槛,有人说它是为民企渴求公平待遇。总之,它为我国商业立法奏响了序曲。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龙永图是个学者,因为他学有所攻。有人说,龙永图是个外交家,因为他有高超的谈判艺术。还有人说,龙永图是个“卖国贼”,因为他曾在入关谈判的承诺上作了“不应该的”让步。也有人说,龙永图是个“民族英雄”,因为他以自信、果敢、从容与才华见证了中国入世谈判所经历的艰苦与成功,通过他国人熟悉了来自中国的强硬声音与来自世界的一片掌声。而龙永图承认自己是个“洋务派”,并自言自己是“技术官僚”。不论世人如何评说,这位当年“叩关”的龙永图今天仍在“闯关”,不论他作为当年的中国人世首席谈判官,还是今天的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他的形象与睿智已深深嵌镶在了更多的国人心中。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武义县小老弟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刚,近日刚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考察回来。他高兴地说,这次没有白跑,已经与德国订立了一项业务合作意向,运用塑料作原料,通过高科技处理,制成的布料服装既柔软保暖美观,又有防暴防弹作用。这一举措将使“小老弟”...  相似文献   

7.
“10秒”改变一个人,这是真的吗?本刊第6期报道了大海生命灯“10秒”改变河北省总经销商赵建军的财富人生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说赵建军成功只是个人奋斗的偶然结果,不能说明什么;有人说因为他是省总经销商,所以才能半年内盈利50万元,如果一名普通的大海生命灯经销商能做成这样吗?  相似文献   

8.
菜鸟式飞跃     
2008年2月15日,宝洁经销商张达明消失了,引来同行议论如潮。有人说张达明卖假货并不冤枉,有人说他生意失败藏在郊外一间寺庙里,也有人说他死了。无论如何,“查封事件”发生近一个月,张达明没做过一次正面澄清。大家说他是只菜鸟,“这辈子就该隐居山林,别出来搅和了。”的确,张达明的怯懦和软弱令人唏嘘。  相似文献   

9.
金少策 《浙商》2008,(3):37-37
“身上的现金都没了,银行卡也被烧了。”1月8日,杨学安找一位商家要货款,“我记得明明是1万多元的,他偏偏说只有5000多元。”让他欣慰的是,客户还在,重新创业的希望还在。  相似文献   

10.
胡关炎 《新商务》2003,(7):36-36
在上虞多年的一位外商在一次朋友聚会时,有人问他为什么喜欢在上虞投资并打算长期在此落户,他不加思索地说.“这里有我的自家人,放心,舒心。”此语道破了招商引资的不解情缘。  相似文献   

11.
胡卫国 《新商刊》2003,(6):8-17
20世纪末的最后的几天里,一位广大观众喜爱的笑星选择了从政,顷刻在全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有人说,他是演艺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人说,这是炒作,做秀;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无论人们如何评说,事件的主人翁——牛群还是在2000年12月29日到全国第一养牛大县——蒙城县正式走“牛”上任了,并且主管“牛经济”和“牛文化”。来蒙城县之前,牛群虽然涉猎了相声,摄影,出版等不少的领域,但这次挂职从政当官可是第一次,人们不禁要问,说相声的牛群懂得经济和文化吗?他在县里如何施展自己的能耐?挂职两年,牛群为蒙城县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体面的收入     
宋帆 《连锁与特许》2004,(12):58-58
前一段时间,在与一位总经理的交谈中,说到薪酬体系问题,他提到了一个疑问:“有人认为工资应该每年平均调整,有人认为来公司时间长的员工工资应该高于来时间短的,有人认为职务岗位相同应该待遇一样。面对种种观点,到底什么才是工资发放、制订的依据呢?”这位总经理的疑问,我想也  相似文献   

13.
馒头、麻花、烤饼,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传统食品,常常被认为是没有多少利润空间的微利项目,很少有人愿意涉足其中,做大事业。但偏偏有人就认准了这个领域,利用现代技术,使这一传统生意成为了最容易介人,又最容易赚钱的踏实生意。广西桂林口口香食品技术有限公司的工程师王双宏就是这样一位有眼光的“面点能人”。他不止一次这样说:“‘人口’生意一定要口感好,  相似文献   

14.
笑一笑     
《光彩》2000,(3)
不得其解一个犯人问狱卒 :“牢房窗户为啥要装铁栅栏?”狱卒答 :“为了安全可靠。”犯人说 :“牢里有舍好偷的。”无题每个人都有他的办事效率。4只乌龟在一起打扑克 ,突然发现啤酒喝光了 ,大家凑了一些钱 ,请年轻的乌龟去买啤酒。两天过去了 ,他还没回来。“他准是带着我们的钱逃跑了。”一只乌龟说。“又说这种话 ,我干脆不去了!”年轻的乌龟在门外叫道。斗牛房客 :“真不像话!昨天夜里我在房间里看到了一群老鼠在打架。”房主 :“这么便宜的房租 ,您还想看什么 ,看斗牛……”(言之荐)不准吸烟在列车上 ,一位旅客对另一位旅客说 :“…  相似文献   

15.
善行     
有人说,人生有两件事是等不得的,一是孝敬父母,二是行善。善行其实也是有差异的,有些善行带有很大的功利性。而当善行成为一种自我的完善与追求,那已经达到了很超然的境界。年前认识一广告媒体的CEO,他对我说:“我们的CEO团队,每年做一项好事,今年我们三人共救助了500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也就是救了500条性命,患儿每人开刀费用约3万,1500万救500条性命是值得的。到2010年我们每年要花9000万救助3000名儿童。”  相似文献   

16.
逃离实业?     
臧铯 《浙商》2012,(18):18-18
“对于实业,我们是又爱又恨!”一位浙商朋友这样告诉我。为什么又爱又恨呢?他们依靠实业发家,而如今实业带给他的利润越来越微薄。这位浙商从事的是最传统的纺织行业,以房子抵押贷款20万元起家,创业至今12年。他说:‘早年,年初投入500万元,到年底能收回150(历元,资金的回报率是200%。现在每年投入的资金六七千万元,可是利润却不Nm00万元,也就赚个利息的钱!好在我们没有贷款,全部是白有资金,要不然就白干了!”  相似文献   

17.
他属虎,却有人称他是任人踩踏的小蚂蚁;他有一段火热的青春岁月,却又在那段日子成为阶下囚;他曾在股市一掷千金,却也因此负债素素;他曾卖身一样地蹲在路边寻“生活”,如今,他却成了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读他的故事,读身边的传奇。  相似文献   

18.
“跟老胡干了5年的业务员小赵携款逃跑了!”这个消息让湖南株洲很多经销商吃惊。因为很多经销商都认识小赵,他是老胡手下的金牌业务员,谁也没想到,他能坑老胡一把。“我也没想到啊,这家伙良心都哪去了,都跟我干了5年了,我一直很信任他,但是他却背着我从仓库提了20万的货,倒手卖了,然后人间蒸发了”,说到小赵,老胡既恨又悔。圈内的朋友在安慰老胡之余,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日子,有位朋友打来电话神秘兮兮地对我说:“李晓华失踪了!” 我大吃一惊:“真的吗?” “那还有错!” 问朋友何出此言,他说与李晓华联系近半年了,怎么也联系不上,他不是失踪又去哪了呢? 一星期以后,朋友又对我说:“李晓华终于出现了,此人就在北京!”我对这种追逐名人行踪的事儿并不感兴趣,于是很是淡然地对他说,那你就去找他嘛。“李晓华失踪半年可做了一件大事,你若愿闻其详,就随我一同去采访他。”朋友的话有点撩起了我的兴致。 后来,在一个特别约定的日子,我和他一起前往北京脑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晓华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20.
胡忻 《浙商》2011,(9):36-36
“中国首善”陈光标的慈善之路真可谓风风火火。那边对其一贯高调“作秀”风格的质疑还言犹在耳,这边有关其“暴力慈善”的批评又席卷而来。那张他与一群手举百元大钞的云南灾民合影照在微博上被转发了近万次。有人认为他未考虑到受捐助者的自尊和人格,是“慈善的一种暴力行为”。面对非议,他本人却毫不讳言“中国就需要我这样的‘暴力慈善’。”究竟中国是否需要“陈光标式慈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