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土地复合利用能够满足节约集约用地需求、产业结构转型需求、人民生产生活需求等。文章基于CNKI数据库,通过文献回顾法对现有土地复合利用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明晰土地复合利用的源起与演进,从公共交通用地复合利用、公共服务用地复合利用、产业用地复合利用、乡村建设用地复合利用和耕地复合利用等不同维度分析我国土地复合利用的相关研究;从理论、概念和实践层面总结国外土地复合利用模式,指出土地复合利用研究方面存在土地复合利用的内涵尚未统一、理论研究不足、研究尺度局限、顶层设计薄弱等问题,未来要重点关注土地复合利用政策工具设计及促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从森林资源有效利用的狭义内涵出发,认为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效率性纬度内涵,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式或途径.分析了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现有森林资源状况,归纳出森林资源利用观的转变过程以及森林资源利用特点,认为目前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着利用方式不合理、现行林业产业模式不合理、森林资源有效利用技术落后、缺少相关的扶持政策等问题,最后,从实施循环型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森林资源有效利用技术、加强森林资源利用中的有效管理、加强森林火灾及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加大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大力发展木材精深加工业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森林资源有效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将BP神经网络应用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中,可以排除人为设定权重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能够准确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类别,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合理。将评价等级分为集约利用、适度利用、低度利用和粗放利用,从土地利用、土地投入、土地产出三方面,选择9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MATLAB中实现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唐山市土地进行集约利用评价。结果显示:唐山市低度利用的土地占26.4%,适度利用的土地面积占22.7%,集约利用的土地占40.6%,过度利用的土地占10.3%,土地利用强度较低,还有一定的挖掘潜力。  相似文献   

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有助于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高效利用;在综合考虑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内涵和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的条件基础、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等5个方面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和障碍因子分析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结果为广西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为低度利用,其中主要的制约因素前3住为城市人口与用地弹性系数、固定资产投资额与用地弹胜系数、地均年固定资产投资额。  相似文献   

5.
基于川南四市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问卷调查数据,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理论模型,并分析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结果显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利用意愿对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有显著影响;利用意愿对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的利用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农户的行为态度越积极、感受到社会群体压力越大、感知的可控程度越高,农户参与利用行为越显著。因此,要建全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推进机制,加大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和推广,发挥农村干部、农村大学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对于城市土地合理利用,指导城镇土地利用由外延扩展向内涵挖潜、从粗放扩张转向集约利用转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鹤岗实际情况,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分类,并定量分析集约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提出土地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规划学30年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研究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学产生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提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土地利用规划学学科建设重点问题及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规划学经历了关注全域农地合理利用、以加强耕地保护为关键、以完善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3个演进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土地利用规划评价技术、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技术、土地利用规划协调方法是土地利用规划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推动由"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发展、关注土地利用规划评价体系和方法的系统化和实用化、推进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空间规划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8.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湖南省永州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路线,提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建立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和因素成对比较法对永州市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果和持续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永州市的耕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近年来不断提高,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和产出效果也都处于整体上升态势,但持续状况却在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水利用法律体系仍不完善,存在内容缺失、体系不完整等诸多不足,从而制约了海水利用的规模化发展。通过整理与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海水利用法律法规建设现状,试图为我国海水利用立法提供专门性立法、适应性管理体制、市场化和多元化发展、必要的补贴和优惠等方面借鉴,并基于我国海水利用法律体系现状,提出我国海水利用法律保障的完善方案应包括构建完善的海水利用立法体系、构建海水利用的市场化机制和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耕地可持续利用的表现形式有存在形式、生产能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四个方面,要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必须认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的主体作用,从激励农户可持续利用耕地,激励地方政府可持续利用耕地,中央政府保护耕地可持续利用的策略等三个方面入手来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对我国大自然最大的改造工程,有三大挑战性的问题:对自然规律的挑战、对生态地质环境的挑战、对社会协调发展的挑战.对自然的改造和索取不是无止境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能搞"只争朝夕",而应"慎之又慎",要形成应对三大挑战的战略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应换一种思维,实现三个跨越:告别改造、征服自然的幻想,实现顺应和尊重自然的跨越;从单一水利部门的规划决策向公共规划论证体系的跨越;从追求单纯的截流调水到追求国家安全,人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跨越.  相似文献   

12.
The nature of the seasonal water market is examined using a theoretical model and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Victorian market. Drivers of the seasonal opportunity cost of water include the underlying nature of investment in the industry made in the context of risky entitlement yields; and the timing and nature of information regarding seasonal water availability and rainfall. Seasonal water markets facilitate the re‐allocation of water availability according to this short‐run opportunity cost. Evidence from the market suggests that transactions costs are low and most of the existing constraints to trade in seasonal allocations are the result of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nalysis of market data suggests that the price response of the market to water availability is much more pronounced in years of low rainfall.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paper for wider policy reform are th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improving property right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tertemporal risk before other reforms, such as broadening of permanent water markets and institutionalising environmental flows, are implemented. This is because these other reforms will chang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of water use and thus affect reliability, which underpins the value of water in irrigated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3.
湿地水资源保护管理对策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蓉 《林业经济问题》2004,24(6):324-327
湿地保护能给水资源的天然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以及综合管理提供保障并能带来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应统一湿地水资源保护管理,将湿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设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和利用湿地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怎样解决中国4大水问题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汪恕诚 《水利经济》2005,23(2):1-2,6
针对中国水资源面临的洪涝灾害、水资源紧缺、水土流失与生态变化和水污染严重4大问题,提出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的对策:给洪水以出路,建设节水型社会,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发展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15.
Australia has an incredibly variable and unpredictable hydroclimate, and while irrigation is designed to reduce risk, significant uncertainty remains in both seasonal water availability (‘allocations’) and irrigation crop water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ature and impacts of seasonal hydroclimatic uncertainty on irrigator decision making and temporary water markets in the Goulburn system in northern Victoria. Irrigation and water trading plans are modelled for the three seasons of the irrigation year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via discrete stochastic programming, and contrasted against a perfect information base case. In water‐scarce environments, hydroclimatic uncertainty is found to be costly, in terms of both the efficiency of irrigation decisions and the allocation of water via the water market.  相似文献   

16.
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人们对水的认识不足,不注意节制自己的行为,不注意有效保护、节约水资源的问题,指出:水资源为万物生存发展之必需,水资源是稀缺性资源,水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强调: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利不仅是经济,也关系到政治。提出: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水利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确处理水与生态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要“量水而行”、“量水发展”;在注重水资源治理、开发和利用的同时,更加重视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论周馥的治水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志国 《中国农史》2004,23(2):85-88
周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治水专家。曾主持治理永定河、金钟河、北运河、潮白河、大清河等直隶河道和山东黄河,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治水思想体系,他认为治水应先治水政之种种弊端;注重调查研究,讲求科学治水;顺水之性,以水治水,他的治水思想在我国水利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Since the 19th century, Danish policies regarding land use in the wider countryside have been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wo competing policy networks. In the period 1866–1970, a strong ‘land reclamation network’ was privileged at the expense of a weak ‘nature protection network’. In contrast, during the last couple of decades, the situation has been turned on its head. Here, a strong nature protection network has been privileged at the expense of a weaker ‘land reclamation network’. In each of the above stable periods, however, a detailed case study of decision-making regarding a rejected project shows that sometimes the weaker network is able to defeat a stronger network in relation to concrete project decisions regarding the use of water bodies. Why is it that even very strong policy communities cannot expect to have all projects they support implemented? Adding the concepts of policy venue and policy image [Baumgartner, F.R., Jones, B.D., 1993. Agendas and Instability in American Politic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and London] to the rather static policy network approach provides an explanation—a theoretical framework which, for example, can be applied to decisions/non-decisions regarding nature restoration projects in those countries who during recent years have been trying to move beyond water body protection to restoration of water bodies to their natural state.  相似文献   

19.
赵忠 《水利经济》2005,23(3):45-46
针对资阳市水利发展面临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问题,探讨资阳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提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思路,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融资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统筹城乡水利的建设与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用水6方面选取虚拟水流动影响指标,利用熵值法、K均值聚类等方法对中国主要粮食虚拟水流动驱动类型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被划分为生态经济型、生态环境型、生态用水型和综合型4类虚拟水流动驱动类型,第Ⅰ类主要省份有浙江、河南、广东等23地区,第Ⅱ类主要包括黑龙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