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如海,书如林。读书,如果采取“拣到篮里就是菜”之法,见到书就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这就势必收效甚微甚至劳而无功。俄国著名学者别林斯基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坏。我们要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可见,在书林中挑选读物时必须讲究“精”。大凡书籍可分为四类,读者宜以不同的态度妥善处之:一是值得精读的,宜慢加咀嚼,务求消化理解,融会贯通;二是可供参考的,可阅读浏览,作一般了解;三是无参夸价值的,可一目十行地进行泛读,读罢即可弃去;四是谬误百出的,宜弃置不…  相似文献   

2.
读书的境界     
古人将读书的境界概括成三种:少年读之,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之,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之,如台上玩月。 以月喻书,从中不难看出古人对书的挚爱;而通过看月环境的逐步改变,我们也不难看出古人对看书要逐步深入体会的深刻。想那懵懂少年,每得一本新书,  相似文献   

3.
编辑感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古人鼓励读书的一句老话。其实即使没有这些诱掖,读书也是快乐的。因为人最终的快乐是文化上的快乐,读本、读研、读博,并不是目的,而是学习过程。只要学习,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是多么地有趣,我们不论干什么都是多么地幸福。  相似文献   

4.
品书之道     
王新业 《董事会》2014,(10):108-109
正阅读、学习、思考不是一时一事的事情,是一生一世的大工程。书读的多了,眼光远了,胸怀宽了,见识增长了,情操陶冶了,人生境界就提升了"要么学习,要么死亡。"现在有很多人都以"忙"为借口不读书。读不读书不在于"忙不忙",而在于有没有读书的欲望。有了这种欲望,玩着玩着就能把书读了,读着读着还能把钱赚了。中国有很多的企业家都很会读书,很善于读书,而且把读书用于  相似文献   

5.
书品与人品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读书也是这样,啥人读啥书,爱读他才读。雷锋同志生前就特别喜欢读英雄模范人物的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读书心得:“《黄继光》这本书,我不止看过一遍……我每当看完一遍,就增加一分强大的力量,受到的教育也一次比一次深刻。”雷锋与黄继光,虽然各自的事迹不同,但作  相似文献   

6.
我是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的一名新闻工作者。多年来,读书一直是我的一大乐趣。即使睡得再晚,也要靠在床头翻几页书,才算是完整的一天。养成这个习惯还要追溯到多年前。那时,我刚从后勤单位转到一线作业队。由于此前没有系统地学习  相似文献   

7.
可能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年轻时喜欢读书、看报、写作文;也可能和自己的工作有关,在石油战线40多年绝大部分时间搞文秘工作,读书、看报、学文件也养成了习惯。前年退休以后,又有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读书、看报、记笔记成了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整天是读不完的书,看不完的报,也给家庭生活增添了很务清趣。原来以为,退休以后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把自己和老伴的生活安排好,千方百计把身体搞好。这样,我们幸福,子女们也放心。但实践使我体会到,要把生活和身体搞好,光有良好的物质条件还不够,还应该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只有两者都搞好了,才算真正的幸福美满。通过这几年的实践,自己读书。看报、记笔记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好像一天不看些书报就觉得心里空荡荡的。老伴也和我开玩笑说:“你要一天不看书、不看报的话,可能就活不成了。”也确实是这样,我每天早上起来,中午饭后午睡前和晚上睡觉以前,都是以书报为友,学习时事政治,学习历史知识,学习经济知识,看一些名人传记等。看完书报以后,我还要剪贴报纸,剪贴了一些如百科之窗、海外纵横、法制固地、健康大视野。政治经济政论文章和先进经验等。这些材料,老伴和子女都可以看。最后就是记日记,你己的日记有三种,一本是每...  相似文献   

8.
正我出生在1978年的12月。很荣幸,与改革开放同龄。小时候印象最多的,就是坐在门槛上看着大伯家的姐姐们跳皮筋时,我的手里抓着一本翻烂了的小人书,《唐诗三百首》是爸爸给我和妹妹的启蒙书。爸爸是个爱读书的人,他总是告诉我,"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要珍惜有书读的日子。1984年,我哭着拒绝和一群"小孩子"在幼儿园上学。教小学二年级的姑姑把哭到窒息的我领到班级,坐在第一桌,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每天  相似文献   

9.
一日,一基层干部向笔者诉苦:"现在一听说‘大干’的事,我们的头就大。"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是干的"大干"太多了。如:有为抢工期、赶进度大干30天、60天的;也有为迎接上级检查大干100天的;更有为种种原因大干120天的;等等。这位基层干部如实说:"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0.
古今名家们在读书治学中摸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诀窍,现将其概括为九个方面。这些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一心荀子在《劝学》中云: “君子结于一”,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意谓读书当集中精力, 一心一意,始可取得成效。二分梁启超把每日所读之书分为两类:一类是需精读的,另一  相似文献   

11.
正学知不足,业精于勤。—韩愈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徐干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自知。—元好问  相似文献   

12.
何菲 《IT经理世界》2010,(15):32-32
三网融合方案初定,各大电视台之间就打响了“客厅之战”。这一次,除了要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以换取广告收入之外,他们还要通过电视购物等方式向受众卖东西,因为电视台多了一个新身份一流通领域的“零售商”。  相似文献   

13.
同题诗二首     
用了世界上最真的眼睛读你读你明媚的星空下如花的笑屠款救绽放成我心底最湿柔的感动用了阳光下最纯的声音读你读你忧郁的眼波里如瀑的心事层层受受成我耳畔最悠长的叹色用我澄明的心灵读你用我千年的痴情读你用我明月似的女儿梦一遮这地读你纵使沧海变成朵田纵使春风化作秋雨不倦地读你是我生命里不改的初衷生活中不变的内容龙妻你天津._你在静静地读书我在静辞地读你你为书里的人物担忧我为生活的你忧虑善良的朋友啊社会这本大书你何时才能读懂同题诗二首@菡颖 @高柳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     
《现代班组》2008,(4):50-50
戴维·海曼是一个早已厌倦了洛杉矶生活的电影制片人,1997年,他怀揣华纳公司的一份合约,带着助手——年轻的尼莎·帕蒂,从好莱坞来到伦敦,希望能找到合适的片源。25岁的尼莎·帕蒂平时不大读书,办公室同仁没有兴趣的书,才会被她带回家去读。难以置信的是,正是这一上不了台面的缺点,为海曼创办的"巅峰"公司带来了盆满钵满的机遇。一个星期五,尼莎·帕蒂准备下班,从办公室随手带了一本书回家去读。谁都不会料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学习是前进的动力,创新的基础,领导干部要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就必须加强学习,做勤奋学习、学以致用的表率,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詹姆斯·迈天的新著《大转变:企业构建工程的七项原则》。最初,我是以读一般管理新书的心态来读此书的,因为书的开头部分主要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将企业管理与计算机应用结合起来,阐述了作者对目前管理的一些看法,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惊喜。 读到将近一半时,书中提出了“连续过程的改进与全面质量管理”的论题,非常切合前一时期全球企业  相似文献   

17.
读书,特别是读那些意蕴丰厚或含蓄隽永的作品,要能真正把握其主旨,品出其“言外之意”、“象外之旨”,这自然涉及阅读中的诸多因素,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阅读者必须做到“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说出于《孟子·万章下》,孟子说:“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意谓和优秀人物交友还不够,还须追论古人。吟咏他们的诗,阅读他们的书,不了  相似文献   

18.
《元史》中记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一天,学者许衡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前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不为所动。于是,有人就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摘梨吃呢?"许衡回答道:"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现在兵荒马乱的,管它是谁的梨!说不定这梨树已经没有主人了。"许衡却回答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相似文献   

19.
奢读史铁生     
读史铁生的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铁生的书读不快,快了则趣味全失,于是急性子或是心中有事便读不得。可又不同于“无聊才读书”,无聊时似乎也不适合读铁生,失意或如厕时也同样。总之,你不能抱着什么目的去读它,比如想看一个好故事,或者学一点知识。这样读估计会失望。可事理和感悟,这些铁生的书里又的确都有。这样说便有点玄,但是事实。铁生最有名的作品是《我与地坛》。我有时想,如果现代散文也来个一百“最”什么排名,这篇《我与地坛》应该是排在前面的。文字到这个份上,一定不是技巧了,而是真性情啊!铁生的笔下有一种对人生想…  相似文献   

20.
几年前,出版商邀我写一木关于创新的书。这些年他们读了一些我这方面的文章,希望我再写一些文章集结成书。我很感荣幸,但我很难从命。因为关于创新的书已经比比皆足,再多一本也无益处。我向他们提了另外一个建议:或许一本关于同理心的书更能契合社会所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