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 一、农林复合经营区域分析农林复合经营区域是一个土地经营区域,是农林牧诸业兼营的土地利用体系。农林复合经营除了必须依据农、林、牧诸业自身特点外,还必须把农林牧诸业合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有效配置。从生态关系看,林业为农牧业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生态防护功能;从社会经济关系看,林业对农牧业发展还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2.
主要对黄淮海地区农林复合经营的模式效益进行了分析,分别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主要以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为对象,运用实地调查法、统计学法、净现值法等方法对其农林复合经营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全面了解农林复合经营的基本概况及多种效益。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农林复合经营的基本理论对黄淮海地区农林复合经营的现有模式总结分析,并结合典型案例,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个角度进行评价,以期对黄淮海地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选择进行综合的总结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农林复合的经营模式对生态、社会、经济方面的效益都有所提升,因此针对如何推广农林复合经营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而伴随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日益严重,土地生态破坏是我因生态恶化中较为严重的一个方面;如何维护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及土地环境的生态平衡,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与思考;从我国土地生态思想的起源入手,叙述古代土地利用生态管理的相关思想,并指明我国当前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生态管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理论界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 ,遍及资源、环境、人口、技术、制度、伦理等方面。各种可持续发展理论虽有一定的分歧和各有侧重点 ,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协调有序运行的发展”已获得共识。现按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层次对当前的研究情况作简要的评析。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传统经济学认为 ,土地和劳动是“初级生产要素”———因为土地和劳动都不被看作是经济过程的产出品 ,它们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物理和生物上的因素 ,而不是由于经济上的因素 (萨谬尔森 ,1 …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治可持续性对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针对南方丘陵区的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研究相对较少。根据南方丘陵区土地整治区域特征,引入PSR模型,从土地整治社会福利、生态安全和资源经济三个层面出发构建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武冈市的土地整治项目区为样区,实现对该项目区的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价。结果显示:项目区土地整治社会福利、生态安全和资源经济三个层面的可持续性得分分别为0.815、0.732、0.753,可持续性评价综合得分为0.768。表明该项目区的土地整治工作具有中度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今后的土地整治工作中,应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并在项目完成后加快相应规划的实施以确保土地整治项目所带来的成果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生态足迹的测算及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山东省生态足迹测算模型及生态经济系统发展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对山东省1995-2004年的生态足迹测算表明:10年间人均生态赤字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4.36%;对山东省万元GDP的生态足迹指数、生态足迹的多样性指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等动态分析,定量评价了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山东省生态、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如何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进一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处理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已成为当前上海城市发展中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一、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生态城市应该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并促使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稳定、协调与永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现代文明、发达城市的象征。这…  相似文献   

8.
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初步研究——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生态经济学原理与系统理论相结合,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内涵及基本特性,同时对塔里木河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及矛盾等概念和内容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塔里木河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高级、复合系统,水资源在系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所处环境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系统的基本矛盾主要是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合理及其导致的生态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间的不协调.  相似文献   

9.
区域土地利用差异历来是世界各国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带有普遍性问题。本文应用系统论观点视土地利用为土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认为土地利用差异的实质是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上的差异。以区域经济学和土地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依据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和有关经济社会统计资料,从区域层次上和时空尺度上着重研究中国省区土地利用差异的成因及其影响规律,为全面研究区域差异与区域间生产要素(土地、劳力、资金)重组和编制全国与农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等多种污染问题涌现,这与土地利用规划及后期管理中环境公义设计和管制模式的缺失不无关系.可以说,这种缺失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态均衡发展.如何维护和提升自然环境的生态功能、构建宜居的生活环境、实现精明增长,将是一种极大考验. 何为环境公义缺失? 环境公义就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维持经济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和社会公平性三者之间的均衡性,经济建设必须与生态保护和社会公平紧密结合,不能以牺牲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公平、经济增长为代价,不能因侧重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而忽略生态环境恶化对人们及其后代身心健康的影响,不能因重视粮食安全、生态保护而忽略落后区域人们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经济增长等需求的满足.目前,环境公义的缺失主要体现在政策和地理两个层面,体现为通过不均衡的发展政策导致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地理分布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农户农林复合经营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福建省6个县(市) 30个村300位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影响农户农林复合经营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耕地面积、项目支持对农户农林复合经营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却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从农户特征、资源禀赋特征、技术特征、政府出台政策4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林复合经营的政策建议:应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年龄较大户主转变观念,助力农林复合经营发展;规范和鼓励林地、耕地流转或联户经营,适度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促进形成农林复合经营规模经济,推动农林复合经营产业化发展;通过项目支持建设示范基地,带动农户参与农林复合经营,促进示范基地健康有序发展,创新技术推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调整资金补贴,规范资金有效使用和统筹管理。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其可持续性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以及农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农业资源禀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四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价体系。利用熵值赋权与变异系数的综合确权法和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甘肃省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测度评价。结果表明:2014-2018年甘肃省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呈现出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综合指数值由0.2074增长到0.8796;近年来,甘肃省农业资源禀赋发展水平较低,增长速度缓慢,最高指数值仅为0.1395;2017年以来,甘肃省农村社会效益得到大幅提升,但指数值及其增长速度仍然较低,故增强农村社会发展能力仍是当前亟待关注的问题;甘肃省农业生态效益在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价系统中的影响显著性逐年增大,两者的交互作用愈发增强,2018年其指数值达到0.2990;评价年份期间,各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由0.0233增长到0.2153,仍处于"轻度不协调"状态,但表现出了良性发展态势。据此,提出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增强农村社会发展能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制定系统间协调发展措施等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然—经济—社会"评价模型对鄂尔多斯2007-2017年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分析障碍因子及系统耦合协调度,以探究其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7-2017年间,鄂尔多斯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在恶劣级、风险级、敏感级之间波动,但研究期内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处于较低水平。(2)未来一段时间,经济持续性指标可能是制约鄂尔多斯市土地生态发展的首要因素。(3)自然、经济、社会系统与土地生态安全间的耦合协调性较好,未来仍有提升空间。鄂尔多斯市以后应充分协调土地生态、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适当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土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恢复力理论的“土地整治+生态”框架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将恢复力思维引入土地整治,构建"土地整治+生态"概念模型,设计土地整治中恢复力建设路径,为新时代土地整治理论创新开拓新方向和基础。研究方法:文献综合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的对象是一个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土地整治离不开恢复力思维,如系统性、动态性、适应性和持续性等。土地整治需要考虑系统的多尺度效应、阈值效应、适应性管理、可持续发展等;(2)恢复力的建设可作为土地整治的新目标,恢复力理论可作为生态型土地整治的理论基础;(3)实现"土地整治+生态"模式,需要在土地整治的调查、评价、规划、设计、监管全过程开展理论与技术创新,融入恢复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结论:恢复力思维是新时代生态型土地整治的核心理念之一,恢复力理论可为"土地整治+生态"模式提供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工具。  相似文献   

15.
市场化取向改革和城乡分离城市化的推进,使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发展面临经济衰退、生态恶化、社会矛盾丛生的综合性系统危机,影响美丽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广西红岩村的案例表明,将村庄视为一个由经济、生态、社会子系统拟合而成的复合系统,推动村庄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外部环境吸收资金、技术、人才等物质能量,使村庄走出平衡态;强化"经济—生态"协同整治、协调发展,使村庄远离平衡态;注意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村庄与外界环境的能量交换形成负熵流,可以促进村庄系统形成耗散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中央政府对提升农业功能、优化产业组织、改善技术条件等方面给予农村的种种支持为村庄系统进入耗散结构状态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是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相似文献   

16.
土地流转为实现我国农地资源优化配置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近年来土地流转也逐渐表现出了一些风险。土地流转风险已逐渐成为我国农村地区发展中的现实隐忧与制约瓶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稳定。文章借鉴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理念,对浙江省A乡土地流转进行研究发现,该乡土地流转风险主要表现为经济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其中经济风险包括契约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粮食安全风险及政策风险;社会风险包括社会矛盾风险、公信力风险、寻租风险及社会保障风险;自然风险包括景观美学价值风险、生态组分风险。土地流转风险的成因包括信息不对称、非理性、道德、制度环境、市场等因素,这些因素聚合为强制性占有、流转外部性、行为偏差、沉没成本等4个因子,辐射至A乡农村土地流转整个系统,进而产生土地流转风险。要控制A乡土地流转的经济风险需要以利益保障为目标,而社会风险的控制要以提升社会效益为根本,自然风险的控制要以合理性评价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逐渐重视,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指出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研究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农林经济总体发展有重要作用。由李沁和郭福则著、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山西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一书,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  相似文献   

18.
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的保障系统,水利工程系统与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安全,水利工程建设需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针,大力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构建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河南省水利工程系统与"经济—社会—水域生态"复合系统的协调度。结果表明:河南省水利工程系统与"经济—社会—水域生态"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其协调度受水利工程系统、经济子系统和水域生态子系统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为促进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今后应加大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西部农林复合业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林复合业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以及对吉林省农林复合业经营模式及经济效益的讨论和分析,提出适合吉林省西部森林生态网络建设的农林复合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的一个整体特性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的一个整体特性指标安徽农业大学文理学院林小伍,吴坚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是一个能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形成农业生态经济合力,产生农业生态经济功能和效益的复合整体。然而,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