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徐铭 《魅力中国》2013,(26):25-25
在刑事侦查学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刑事侦查具有对抗性的特点,刑事侦查活动中充满了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对抗,侦查人员的职责是破获犯罪案件,使犯罪嫌疑人受到应该受到的法律惩罚。而这也会使犯罪嫌疑人的自身权利受到侵犯,包括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利甚至是生命健康权等权利。而如何在侦查程序中保护相关^员的人权并且使侦查活动顺利进行也是值得讨论并且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韩杰  潘凯悦 《魅力中国》2013,(29):324-324
人权保障必须以宪法为依托,因为人权保障不仅是宪法的重要内容,更是宪法的逻辑源点和价值目标,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是宪法价值的集中体现。人权保障的宪法意义就在于适度控制国家权力以保障人权,这是宪法权威的最好体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宪法诉讼制度不仅是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现实要求,更是广大人民实现权利自救的有效途径。学者们普遍认识到人权保障是宪法的核心价值,强调人权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宪政的宗旨和目的。有学者指出人权和公民权问题,不仅是宪法和宪法学的主体内容,而且是宪法和宪政的核心和实质所在,是宪法学的理论基点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在权力配置上,厘清高校与政府、高校与社会、高校与市场的权力界限,保障高校独立法人的资格、主体地位和享有的权利,保证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厘清校内党政权力、学术权力、教职工权力、学生权力的关系,保征学术自由.保障教师、学生两个“主体”在办学育人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学校管理、决定学校事务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美国宪法的成长过程是权利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美国社会变迁的制度轨迹。其权力结构及其行使方式,塑造了美国独有的分权制衡模式并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的宪政框架,蕴涵了权利至上与程序优先的理念。违宪审查既是保障美国宪法实施,落实分权制衡的有效措施,更是法制文化和权利文化的制度化形态。权利文化是宪政文化的核心,权利扩张及其宪法化和国际化是权利文化的重要表征。建构弘扬权利文化的宪政机关具有普遍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实证意义上,权利研究的重心不在于主体应该享有的权利是否法定化,而在于法定的权利是否得到了权威的有效保障并为主体所拥有。对权利主体而言,只有通过互利性交换,规范层面的应然权利才可能转化为实然意义上的权利。因此,以“权利是否被主体实际拥有”为依据来衡量,权利实现状况取决于主体自身有无能力实施自己的权利、主体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其他私权主体的尊重、政府权力对私人权利的保障是否有效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行政法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价值观上,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以人为本”行政法的价值实质、以维护人权作为政府施政的价值取向以及评价行政法治的价值标准;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科学发展观明确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要求权力来源、权力目的、权力运行的正义;在方法论上,科学发展观要求行政法全面协调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统筹兼顾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不起诉制度作为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之一,体现了一定社会的不同价值取向,且伴随着法治和文明的进步,在日益重视人权保障和诉讼效益的现代刑事诉讼活动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不起诉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检察机关的单方垄断,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的权利被漠视,没有享受应有的程序性参与权。鉴于此,笔者从人权保障的角度入手提出完善检察机关不起诉程序的重大意义,并从事前通知、事中参与和事后救济三方面,提出在不起诉决定程序中的人权保障方法,并由此引出不起诉决定的司法审查法律控制程序。  相似文献   

8.
不起诉制度作为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之一,体现了一定社会的不同价值取向,且伴随着法治和文明的进步,在日益重视人权保障和诉讼效益的现代刑事诉讼活动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不起诉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检察机关的单方垄断,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的权利被漠视,没有享受应有的程序性参与权。鉴于此,笔者从人权保障的角度入手提出完善检察机关不起诉程序的重大意义,并从事前通知、事中参与和事后救济三方面,提出在不起诉决定程序中的人权保障方法,并由此引出不起诉决定的司法审查法律控制程序。  相似文献   

9.
生存权是最基本的人权,也是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江泽民认为国家主权是生存权的前提,发展是解决生存权的关键,党和国家权力应服务于生存权,法治是实现生存权的根本保障,在中国应特别关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这一思想既具有理论高度又具有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10.
诉讼制度经历了弹劾式诉讼到纠问式诉讼再到诉讼分权制度的演进历程,促生了检察制度的产生,国家权力监督制约理论的完善为现代检察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当代检察制度的发展则以人权保障为基本价值取向,既保障受害人的权利得以救济,又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免受国家权力的侵犯。  相似文献   

11.
诉讼制度经历了弹劾式诉讼到纠问式诉讼再到诉讼分权制度的演进历程,促生了检察制度的产生,国家权力监督制约理论的完善为现代检察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当代检察制度的发展则以人权保障为基本价值取向,既保障受害人的权利得以救济,又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免受国家权力的侵犯.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保证政府权力在法律范围内行政,以保障公民之正当权益,加强人权保障和救济,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当前行政执法在人权保障问题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行政法制建设应当把保障和促进公民权利作为核心内容。一是要加强行政法制建设,提高人权保障法制化水平;二是要严格依法行政,提高人权保障意识;三是重视侵权责任追究,落实侵权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3.
吕建波 《魅力中国》2014,(7):293-293,289
公安行政执法权与人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公安行政执法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人权。公安机关是人权保障机关,公安行政执法人员作为人权保障者应当熟悉和谨记人权保障的主要内容。公安机关在行政执法中实现人权保障的途径有:强化公安行政执法人员的人权保障意识;严格遵循程序正当原则;加强公安行政执法领域制度建设;规制公安行政自由裁量权等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侦查是公诉和审判的基础,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侦查机关享有广泛的决定实施强制性侦查措施的权力,而无须接受司法审查。侦查实践中的种种弊端,莫不与侦查权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有关。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为实现侦查程序的法治化,有效防范侦查权的滥用,应当建立对侦查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5.
张周洁 《魅力中国》2014,(25):299-299
为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及庭审过程高效集中地进行,新颁布的《刑事诉讼法》为此专门设置了庭前会议制度。但由于我国审批资源存在不足,且关于该项制度的规定又过于原则化,导致庭前会议制度应具有的人权保障的价值意义并未真正实现。对此,我国未来的刑事庭前会议的建构流程应从规范庭前程序、优化设置庭前法官等方面入手,以真正实现新法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岑鸿雁 《中国经贸》2011,(16):93-94
受市场经济发展和司法改革运动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法律观念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对侦查机关及时正确破案与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大大提高,不再甘于成为侦查体制的专政对象。侦查体制必须从更广泛的范围、更深刻的本质进行改革,革新侦查观念、改善侦查程序、更替侦查模式,才能适应司法改革运动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丹 《魅力中国》2011,(5):164-165
“刑法是保障人权的大宪章”。从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来讲,首先是保障被害人的利益,另一方面是保障犯罪人不受法外用刑。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应从程序正义开始,程序正义优先于实体正义。本文通过案例介绍,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人权和政府权力的关系出发,认为政府权力是人权的特殊形式,人权的价值决定着政府权力的价值。认为我国建立服务政府应以保障和发展人权为价值取向,以人权的内容为服务内容,以法治为保障,尤其是建立政府“双向”的责任制度,是建立服务政府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对侦查权进行司法控制既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维护司法公正必然要求,也是各国刑事诉讼程序的通行做法。但是,我国长期坚持“以侦查为中心“,重实体、轻程序的理念,对侦查权缺乏有效的司法控制。这导致了实践中刑讯逼供、超期羁押等严重侵犯人权的现象屡禁不止。本文首先从侦查权的概念、性质入手,通过比较和分析域外各国有关控制侦查权行使的制度和经验,并结合我国侦查权行使的司法现状,提出了在我国对侦查权进行司法控制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邱永先 《魅力中国》2013,(32):335-335
正当法律程序意味着在使某个人利益受到损害时,必须保障他享有被告知和陈述自己意见并得到倾听的权利,正当法律程序作为一种法治模式,体现了对法律程序本身的“正当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