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 过去一直视森林为自然资源,认为林木不是商品,因而林业生产不是商品生产。这一传统理论的失误也在于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把社会主义经济与商品经济简单对立起来。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林业的需求越来越多。尤其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开阔了林业与社会相互勾通的渠道。因而林业从自然生产转变为人工生产,森林由自然产物转化为社会商品。传统观念的宗庙正在倒坍,林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直接源于旧体制无法为新的经济运行提供相适应的所有制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为森林商品正名建国以来,林业的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森林不是商品”,因而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生产的发展。“森林不是商品”的理由是:“作为商品,必须用来交换,没有交换到消费者手中,就不是商品。例如煤炭埋藏在地下,只能算是一种资源,通过开采,交换到消费者手中,才成为商品。森林,虽然有使用价值,但它自生自长,特别是天然林,没有凝结人类劳动,不是劳动产品,所以没有价值。人工林虽有价值,但没有交换到消费者手中,仍然不能  相似文献   

3.
<正> 一、林业的系统观和发展阶段论林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功能性部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内涵是有差异的。在生产力低下的自然经济社会,林业只是采伐森林的代名词,森林资源的更新几乎或者大部分是靠自然力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天然更新已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于是林业中才有了人工造林、培育森林的内涵。当今社会林业已成为包括营林、森工、林产品加工一体的独特系统。  相似文献   

4.
浅谈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是符合现代林业论的要求现代林业论指出,必须把林业建立在生态林业的基础上,全社会参与林业的经营。即生态林业是现代林业的基本经营模式,社会林业是现代林业的基本社会组织。持续林业是现代林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是现代林业发展之路。现代林业在总结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为满足人类的全面需求,需要纠正传统经济观的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发展现代生态经济生产力。生态林业的本质涵义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林业,基本质特征是自然和人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它包含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而林业不…  相似文献   

5.
论林业分类经营的会计核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时期。林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变革给林业会计核算带来了崭新的课题。一方面是林业会计的核算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六大工程的相继启动,林业正由以企业性经济活动为主向事业性经济活动为主转化,以林业产业建设为主向林业生态建设为主转化。相应地林业会计也应从以企业会计核算为主向事业会计核算为主转化,以林业产品核算为主向林业生态核算为主转化。公益林建设项目的核算,天保工程财政专项资金的核算,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的核算,已成为林业会计的重要核算内容。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6.
林业是人类社会与森林关系的历史发展的纽带。当森林的自然特性与某一时期人类社会需求相适应时,就产生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林业”。“城郊林业”的概念,就是随着城市建设规模膨胀,污染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市郊森林在城市发展中地位和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应运而生的。在我国,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之林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大,直接经济效益慢等自身的特点,长期以来,对城市郊区林业在城市建设、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只是把它作为大农业中的一个产业来看待,这无疑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不利于城郊林  相似文献   

7.
在林业经济活动中,当个别森林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曲线PMC或边际收益曲线PMB与理想的社会边际成本曲线SMC或社会边际收益曲线SMB不一致时,便存在市场失灵。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多种,林业的外部性(主要是外部效益也称外部正效应)则是其中重要的原因。由于市场功能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因而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单独对林业经济活动实施调节,对资源进行配置是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的,于是作为社会共同利益的代表———政府就应该介入林业经济活动,成为弥补市场缺陷,维护市场正常运行秩序的调节者和组织者。一、公益林与商品林的分类将森林按经济…  相似文献   

8.
林业生态经济生产力是在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是指在人类经济活动与森林自然活动相互交织的过程中,既满足森林资源自身再生所需的物质条件和生态要求,又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最佳的森林经济物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能力,是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构成林业生态经济生产力的六大要素及组合模块对林业经济发展和林业政策的选择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林业生产是以自然森林资源纳入人类社会的经济周转而开始的,是以土地利用为基础的生产事业,是广义农业的一部分。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林业的发展和自然森林资源的被破坏是相并而行的。而这时的更新还是一个自然过程。林业发展的历史过程表明,人类和森林的关系,一般都经历了从盲目破坏——毁林开荒和单纯为了取得木材而进行的掠夺式采伐,到自觉保护与扩大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经济效用的漫长阶  相似文献   

10.
一、林业与持续林业(一)提出林业持续发展的背景在国际范围内,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重大社会问题,并已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重视。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环境的主体和基础,森林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性赋于它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特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近一时期来,森林市场的研究成为林业经济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它的研究有助于尚处在萌芽状态的森林市场日臻完善和成熟,最终以其独立的商品形态和市场体系存在于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之中。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现实中初级森林市场的剖析,就形成森林市场的必备条件和森林市场机制的运行与完善等问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林业作为有计划地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以实现森林多种效益永续利用的经济事业和社会事业,人们对它的定义各不相同,如林业是“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的生产部门。一般包括造林、营林和对成熟林的采伐和利用。”;[1]“林业是现代国民经济中,以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为对象的物质生产部门;又是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环境的保护性资源部门。”;  相似文献   

13.
在林业经济活动中,当个别森林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曲线PMC或边际收益曲线PMB与理想的社会边际成本曲线SMC或社会边际收益曲线SMB不一致时,便存在市场失灵.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多种,林业的外部性(主要是外部效益也称外部正效应)则是其中重要的原因.由于市场功能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因而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单独对林业经济活动实施调节,对资源进行配置是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的,于是作为社会共同利益的代表--政府就应该介入林业经济活动,成为弥补市场缺陷,维护市场正常运行秩序的调节者和组织者.  相似文献   

14.
对建立林业“两大体系”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划分不同类型的林业,确定不同类型林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方式,是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基础。凡是划定为生态型的林区,林业企业均按生态林的要求经营。以发挥森林生态效益为主。它向社会提供的主要是满足人类物质需要以外非实物形态的产品,这类林业应按事业对待,实行事业管理。产业型林业,向社会提供的主要是满足人类物质需要的有形产品,因此,应以发挥经济效益为主,以盈利为目的。产业林经营应实行企业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现状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对林业政策及林业经济分配问题也随之逐步进行调整、改革和完善,林业具有生产范围广的特性,除农田、生产生活用地外都是发展林业的好基地。生长时间长,一个林木轮伐期需25-30年时间,并具有经济、生态、社会的三大效益。作为林业经济重要生产资料的活立木,势必要向商品价值、经济价值转化。长期以来,国家对林业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在执行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现行各地区、各部门向林业要的多、给的少。林业负担的税、费、利过重,各种名目的收费,如补偿费、机场费、交通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自然资源是天然存在、有使用价值、可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其中具有稀缺性、有用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及产权明确的自然资源,便构成了自然资源资产。可以说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是自然资源资产的基础,由前者转化为后者,不是由自然资源本身所决定的,而是由人来决定。人类世世代代都在探测自然环境,评价其中特定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价值。但任何成分在被归为资源资产之前,必须满足三个条件:首先必须有获得和利用它的知识和技术;其次必须对它们所产生的物质或服务有某种需求;最后,资源存在于人类经济行为的市场上。所以正是人类的能力和需要,而不仅仅是因为自然存在,才创造了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可以说前者是对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对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发展给予了空前的重视,作出了系列重大决策,现已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付诸实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视,也标志着长期无偿使用森林资源生态价值的历史已经结束。同时实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助,不仅仅是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实质上是对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承认,是从根本上解决林业发展的动力和机制问题,也是林业经营思想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一次历史性转变。一、森林的生态效益森林不仅能为人类提供木材…  相似文献   

18.
一、农业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对象与农业科学技术的特点人类社会是从人类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开始的。在人类能生产劳动之前,它还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动物的一员。动物只能依靠自身的本能去利用自然物,而不能改造自然。自从人类学会运用生产工具进行生产活动以变革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后,人类社会便形成了。有了生产,便有了生产技术。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表现,它是与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人类的社会生产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生产所赖以进行的生产技术问题;一是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问题(即产品的生产、分配、流通和交换的关系)。前者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是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后者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是经济科学研究的对象。农业发展史  相似文献   

19.
<正> 四、未来方向——综合核算由于历史等原因,营林生产和木材生产这两个紧密相连的生产过程长期被划归不同的经济部门,采用不同的管理和核算体制,这不仅影响和束缚了林业的发展,也给正确核算林业产值带来宏观的困难。另一方面,林业作为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产品和环境条件的资源部门,其经营对象——森林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和社会价值,因此,林业产值要准确表现营林生产部门劳动者所培养的森林的价值,就必须全面核算其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度地发展,人口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自然进行保护。所以,我国目前将林业工程的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努力地建设林业资源。本文对林业工程的发展以及林业资源的建设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针对林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且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营造林的方式以及实施保护林业资源的途径,旨在为林业工程健康的、有序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