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山东半岛城市群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自身特点,从土地投入程度、土地经济产出、土地利用合理程度和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4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根据计算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值和集约利用分级标准,将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城市分为三类,即集约利用、勉强集约利用和相对粗放利用,评价结果较合理.该评价结果可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某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开发区作为城市的特殊经济区域,是当前城市经济的增长点,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评价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布局、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利用程度5个方面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区域对比法评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3.
石油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土地利用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时期,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至关重要.文章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构建了大庆市转型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主、客观赋权,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大庆市建成区2002-2006年转型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投入、土地产出、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度对该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同时存在土地产出能力、土地生态以及接续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等问题,因此,应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实现城市转型期土地利用模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4.
研究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对于城市土地合理利用,指导城镇土地利用由外延扩展向内涵挖潜、从粗放扩张转向集约利用转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鹤岗实际情况,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分类,并定量分析集约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提出土地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率三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分析了四川省17个地级市、14个县级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及分异特征,综合评价了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提出做好城市长远规划、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城市建设状况、城市功能定位以及城市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廊坊市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水平、土地产出水平和土地利用可持续度等方面,选择有代表性的27个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综合评价法,对2000-2009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0-2009年间,廊坊市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值在0.33~0.52之间小幅震荡上升;2000-2006年土地利用水平为0.33~0.42,处于不集约状态;2006-2009年土地利用水平上升到0.45~0.52,处于基本集约状态.  相似文献   

7.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在总结和归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理论,然后选取反映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多城市的对比分析,对长春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宏观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入手,总结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当前土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性;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评价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得出福州目前土地为中度集约利用的结论;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着手,依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原则,采用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构建出一套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科学实用方法,并用河南省的地级市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判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城市职工收入水平、城市规模呈正相关,同时也受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FUZZY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扬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快速城市化、工业化阶段,城市土地粗放利用普遍存在,而土地供求矛盾却日益尖锐,如何提高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界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经济、社会、生态和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对扬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扬州市土地集约水平一般,处于第三级,其中,社会和生态环境因素是制约集约水平的主要因素.同时结合扬州市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其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有助于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高效利用;在综合考虑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内涵和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的条件基础、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等5个方面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和障碍因子分析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结果为广西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为低度利用,其中主要的制约因素前3住为城市人口与用地弹性系数、固定资产投资额与用地弹胜系数、地均年固定资产投资额。  相似文献   

12.
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模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宏观上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等方法,得出目前福州市城市土地利用仍处于适宜利用水平,对集约利用的隶属度为0.34,未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潜力主要包括存量建设用地和一定量的旧城改造潜力、土地置换潜力:今后必须适时实行"挖、储、供、管"等一揽子集约用地工程,制定并贯彻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和制度.  相似文献   

13.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初始阶段,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粗放利用,如何利用好土地尤其是城市土地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因此,我国的用地现状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土地粗放利用为集约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建设用地最优使用。本文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简单易行的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无锡市为例,对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同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政策是影响无锡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因素,并结合无锡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其集约利用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分析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与生态化协调性的内涵及机理,为城市土地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典型相关分析、协调性评价模型。研究结果:通过构建协调性评价模型,发现全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和生态化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在2013年后土地利用生态化水平滞后于集约化水平;11个城市各时序阶段上的空间异质性明显,2016年处于协调发展状态的占82%,舟山市的协调发展度全省最高为0.83。研究结论:浙江省城市土地政策的制定要兼顾土地利用的集约化与生态化特征,严控城市建设用地无序扩张,还要研究各城市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情况,重视城市土地利用政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PSR模型的齐齐哈尔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SR模型构建城市土地集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客观赋权法和主观赋权法相结合的最优赋权法确定各指标体系权重,并借助综合评价模型,评价1998—2008年齐齐哈尔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综合值。结果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近10年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基本处于不集约状态。因此,应积极制定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措施,为未来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低碳经济理念构建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定权聚类评估方法和比较分析法测度并对比分析低碳经济理念和传统理念下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低碳经济理念对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城市住宅区土地合理集约利用;测度结果的对比反映了传统理念下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扩张严重,与此同时,城市存量土地却存在粗放利用现象。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用地潜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在分析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以全国19个市区非农人口在200万人以上的城市为评价单元,进行区域比较分析来反映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同时针对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有益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BP神经网络构建定量评价模型,并结合GIS技术对湘潭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时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7年湘潭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但集约程度还不够高,仍需继续挖掘城市内部潜力;湘潭市各地区土地利用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发展不平衡,韶山市城镇土地集约度最低,湘乡市和湘潭县次之,湘潭市区最高;产生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