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SWOT工具,对影响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因素进行定性的研究。建立相应的SWOT-AHP模型,通过专家打分和AHP计算,得出影响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的因素排序。提出了走集群化发展道路,提高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石化产业集群;重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可持续发展,坚持治理优先,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强同经济发达区域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间协同发展能力的提高,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哈大齐工业走廊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是在资源禀赋与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制度变迁与地域文化变化、规划、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发展的.通过各种作用机制对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影响的研究,来促进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高水平协调发展,进而为提高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PSR框架构建了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走廊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并将其划分为5种类型。结果显示:走廊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东西两侧高、中间低"和"绥满铁路沿线高、南北两侧低"的特征,压力与状态两个子系统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响应则反之。除压力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外,承载力、状态、响应均为随机分布,但三个子系统中的个别县区存在局部空间自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大司空东2017年度浮选出的植物大遗存,不仅展现了晚商时期殷墟遗址的农作物结构情况,更为探讨早期国家时期城市的经济特征提供了丰富材料。结合考古背景对具有指示农业生产意义的植物遗存进行的数量分析、空间分析显示,作为城市的殷墟遗址内确实存在农业生产活动,且农业活动区域经过一定程度的规划。二里头文化时期至西周时期几个都邑性城市内植物遗存及农业工具的分析,也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中国早期国家阶段的城市与农业经济密不可分,农业生产活动受到城市管理者干预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产业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优化状况是衡量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又影响区域城市化水平.因此,在转型时期研究区域产业及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咸宁市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并提出了咸宁市在全面融入武汉城市圈发展的背景下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业资源型城市是以森林资源开发利用面的扩大而逐步建立和形成的,林业经济占城市经济主导地位,林业人口占城市人口1/3以上。所建立的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3个指标,分别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4个方面对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情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进行汕头市国土空间多功能利用效益评价,为汕头市科学利用土地,进行国土规划、提高国土利用效率奠定前提和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结合汕头市自然社会发展特点及国土空间利用现状,从社会、经济、资源与生态环境4个功能为切入点,建立4个功能层10个准则层27个指标的国土空间多功能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各功能进行评分。研究结果显示:汕头市国土空间经济功能评分最高,为汕头市国土空间主导功能,其次是经济、资源、环境功能,但社会、文化等功能较弱,各功能缺乏平衡。15年来,汕头市国土空间评价总体评分不断提高,表明国土利用效益在持续提高,但各功能发展不均衡以及人地矛盾依然突出,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土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直观呈现上海城市紧凑度及土地混合利用度空间发展特征,并进一步探索其空间一致性。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法。研究结果:(1)上海市整体紧凑度不高,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郊区新城为延展的"掌状"分布,"中心城区—外围"空间梯度差异显著;(2)上海市土地混合利用度较高,从中心城区向郊区缓慢递减,布局相对均衡;(3)空间一致性区域面积占比约43%,上海整体依据"紧凑度—混合度"可划分为高紧凑高混合的中心城区及郊区新城、低紧凑高混合的城市边缘区、低紧凑低混合的远郊区三大区域。研究结论:上海市已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高紧凑高混合向心蔓延的空间格局,可通过整合城市空间形态及土地利用布局,实施多元互补的区域发展政策,推动城市空间优化和存量土地改革。  相似文献   

9.
淮海经济区处在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区之间,但属于“经济低谷”.本文在阐述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淮海经济区统筹区域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促进淮海经济区统筹区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由韧性的一般理论切入,从韧性城市内涵的不同维度构建城市国土空间安全体检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研究结果:(1)基于城市安全角度,从自然灾害、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城市交通、社会治理五个维度构建了表征城市安全情况的体检评估指标库;(2)在指标筛选和专家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指标库中各项指标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进行了量化评估,最终筛选的关键核心指标能在实践中能够较好地反映国土空间规划中城市安全和韧性城市建设的真实情况;(3)通过核心指标体系的指标内涵和在城市国土安全建设过程中的推广应用水平,评价指标被分为引导性指标、强制性指标和倡导性指标三大类。研究结论:随着城市国土空间安全建设的完善和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可在强制性指标评估工作基础上,根据城市自身特点选用倡导性指标,逐步纳入引导性指标,强化实施国土空间安全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11.
石油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土地利用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过程中,深入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偏离最优状态的程度和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力至关重要.以大庆市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协调度的内涵,从石油城市转型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个子系统构建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协调度模型,分析其2000-2007年土地利用协调度和潜力度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大庆市土地利用协调度整体呈现线性递增的趋势,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子系统的变化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态势;土地利用系统经历了不协调、不太协调、基本协调、比较协调4个发展阶段,说明土地利用系统整体上能基本满足城乡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但是离最优状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只有进一步挖掘其潜力,才能促使土地利用状况利于转型期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保持与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以山西省和顺县为例,探索在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融合背景下,工贸型县域留白用地的选取模型。研究方法:生态位理论,适宜性评价和留白用地选取模型。研究结果:(1)留白用地选取模型同时考虑空间位置和功能地位两方面要求,既明确留白用地态势特征,解释用地单元的现实作用和发展趋势,又量化指标参数和转化梯度,提高选取效率和精准度,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2)运用模型得出和顺县最适宜作为留白用地的地块8块(1.21 km2),主要分布在煤炭工业带和产业园区;中等适宜地块8块(1.21 km2),主要分布在核心发展轴;勉强适宜地块3块(0.60 km2),主要分布在乡镇边缘地带;不适宜地块220块(12.43 km2),零散分布于县域。选取结果满足县域发展需求,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研究结论:通过空间位置和功能地位确定理想生态位的规划思路,为工贸型县域留白用地选取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选取结果满足工贸型县域产业转型诉求,可直接为留白用地选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确定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土地利用评价体系的内容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AHP方法和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通过确定评价目标和评价技术路线、构建评价指标和确定其权重,在考虑评价指标的不完全补偿性的基础上,以"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为计算基础,建立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2)实证研究中,对芜湖市进行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的指标真实贡献率分析和指标障碍因素诊断分析,取得预期的评价效果.研究结论以"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为计算基础的评价体系能较好地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