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秉承理念主义思维逻辑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基于政权组织形式差异而形成的国家“身份”意识对于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具有重大影响。文章借用建构主义的分析视角,通过分析中国台湾对美开展“身份外交”的政策行为以及美国对美台“身份”认同的发展演变,对美台关系中“身份”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进行阐析。  相似文献   

2.
探索中国思想的“动态”…………………………王逸舟(1-1)周边制度与周边主义———东亚区域治理中的中国途径…………苏长和(1-7)评批判性地缘政治学…………………………许勤华(1-15)行为体“身份”与对外政策:美台关系的建构主义分析…………………信强倪世雄(1-22)权力、机  相似文献   

3.
自 196 4年以来 ,中国对于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态度发生了一个比较明显的演变过程 :从基本的抵制到部分的参与 ,再到全面的参与。对于这一演变的原因 ,传统的分析存在着缺陷。通过建构主义视角的分析 ,我们发现 ,这一演变是伴随着中国在国际核不扩散问题上身份认同从“特殊核国家”到“一般核国家”的演变而演变的。身份认同的转变是态度演变即政策调整的原因。身份的认同及其转变只是相对而言的 ,因为身份的认同是复杂的 ,其转变也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4.
党员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党员”这一身份的接受和确证,其认同“党员”身份本身以及与“党员”身份相关的价值观念和角色期望。大学生党员对“党员”身份的认同在知、情、意三个层面上的表现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对党员身份和党的性质的认知度较高,但在情感和行为层面上未形成与认知层面的统一性。要在知情意层面上实现身份认同统一,需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5.
亚历山大·温特体系建构主义框架下的身份理论至今仍然是国际关系理论界较为系统和完整的身份理论,但是温特的身份理论在概念运用的合理性和逻辑推演的自洽性上都存在较为严重的困境。作者将温特的身份理论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科学背景中予以考察,结合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内身份研究的相关成果,指出温特理论建构中的结构主义和认知主义本体倾向是造成其理论存在概念与逻辑困境的根源。同时,在比较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批判了温特将具有文化特殊性的个体导向社会身份普遍化的错误做法,尝试提出与个体导向社会身份相对应的关系导向社会身份的概念。关系导向的社会身份概念有助于克服温特身份理论的结构主义、认知主义本体倾向,恢复社会身份的情感意义和行为体的情感施动性,为推进建构主义身份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更为开阔和包容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实现社会身份转换是“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的重要内容,“农民工”这一称谓既表示了一种职业。同时又表达了一种社会身份属性,作为与“农民”、“城市居民”并存的第三种社会身份类型.农民工的标签粘贴和身份建构又不同于农民的身份建构。它不仅是一种国家的制度安排与自我角色认同的结果,更是一种社会各方面互动的过程建构。  相似文献   

7.
语言、身份与国际秩序:后建构主义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建构主义以后现代建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把语言、身份和国际秩序作为自己的理论核心,强调身份是社会语言建构的结果,需要通过语言来维持和发展,尤其是在某些危机时期,语言会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影响国际秩序。就如同物质力量决定国际体系结构一样,语言同样造就一种叙述结构,约束行为体的自我认同,影响行为体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行为体主要是使用语言力(尤其是语言的表象力)来维护原有的叙述结构,把原有的集体身份强加给对方,使自我认同不被破坏。行为体可以通过巧妙的语言表达和链接来加固原有的身份,维护原有的自我认同,使失序的国际关系回复到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农民身份的员工”的规模日益庞大,面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新环境,员工对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适应,难以有效地从事新工作。通过对广西区内易地扶贫搬迁人员收集到的224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组织社会化策略对“农民身份的员工”工作适应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组织社会化策略下的各个维度也分别显著正向影响“农民身份的员工”的工作适应性。研究结论可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如何制定组织社会化策略、如何提高“农民身份的员工”的工作适应性等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林琳  赵杨 《科学决策》2022,(3):51-70
本文以 2006 年至 2013 年获得 CCTV、福布斯中国、第一财经频道、财富中国、华夏时报五大权威媒体评选出的各类最佳商业奖项的 CEO 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名人 CEO 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名人身份将会带来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且主要通过抑制投资过度发挥积极作用,支持了“身份控制假说”。这一效应在控制内生性和样本自选择偏误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身份控制效应”仅在媒体曝光度高、男性名人 CEO 与自信程度低的样本组成立。此外,本文的实证结果还表明,多次获奖或连续获奖并不影响名人身份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且连续获奖会进一步强化“身份控制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企业选聘名人 CEO、提升投资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际关系中存在大量的蔑视体验以及为此而追求承认的现象。在目前学术界关于承认问题的研究中,承认的内容究竟为何以及反抗蔑视的应对策略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这两个问题仍未得到充分澄清。国家间的承认内容主要是国家所具有的身份,包括角色身份、个体身份与类属身份。这些身份如果遭到蔑视,被蔑视的行为体可能采取四种应对策略:积极抗争、消极合作、身份调整与无视。被蔑视的行为体在特定情况下采取何种应对策略,主要取决于被蔑视的身份类型。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国家的角色身份、个体身份与类属身份遭到蔑视,导致其采取的抗争策略的强度会逐渐降低。美国与中亚国家互动过程中的蔑视与反抗现象验证了这种观点。明确国家身份类型与承认斗争策略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就理论意义而言,这有助于澄清承认斗争的内容、纠正承认斗争一定会采取武装冲突等冲突策略以及承认斗争首先受到实力分配的影响等成见,从而为针对国际关系中的承认斗争开展经验研究提供一定启示。就现实意义而言,它提醒国家在国际关系互动中须给予其他国家的身份以明确的尊重,这是缓解国际关系中承认斗争和促进国际合作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社会、经济与政治和安全三个层面,对日台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历史和现实的考查表明,日本是一个与台湾有特殊关系的国家,台湾在社会心态、经济和“安全”上,都与日本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冷战后美日同盟的加强和美日双方以中国为“假想敌”的战略防范;增强了日本因素在台湾问题上的影响。日台关系的走势及其变化,正在成为影响美中日关系和两岸关系的重大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文献研究和深度访谈为基础,结合问卷调查所获的数据资料,编制了员工身份“差序格局”问卷。274份有效问卷的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身份“差序格局”包括经济剥夺感、差序对待感和权力偏移感3个维度。为了进一步验证身份“差序格局”的构想效度,并考察问卷的信度与校标效度,对74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获得了519份有效问卷。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支持身份“差序格局”问卷的结构,信度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身份“差序格局”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最后,结合本土文化情境,围绕身份“差序格局”对组织不公正、组织负向认同、伤感度和反生产行为的差异化效应及其诱因进行分类梳理,强化了身份“差序格局”结构的说服力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13.
李朋来 《改革与开放》2012,(14):103-104
梅因提出“从身份到契约”只是就历史事实而作的一个总结,而没有看到造成“身份”和“契约”的原因即贫富两极分化.真正的契约社会体现着平等原则.要实现之就须消除贫富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4.
国家的欧洲化研究一直是欧洲研究领域里的一项重要议程。当前关于欧洲化的研究总是以欧盟层面为视角,缺少对国家内部的分析,对国家间出现的具有差异性的欧洲化进程研究也较少。作者从国内视角探寻影响国家欧洲化意愿的因素及因果机制,认为国家的欧洲化进程是一种身份进化的进程,同时也是国家的自传体叙述建构身份意义的实践进程。国家身份建构理论和广义叙述学相关知识告诉我们,国家历史形成的神话叙述、政治精英的叙述操控以及历史教育是三种能有效影响国家身份进化动力的自传体叙述机制。对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欧洲化进程案例的比较分析表明,国家的自传体叙述是导致自我身份建构和身份进化出现差异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国家欧洲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对欧洲化进程中的国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不仅会对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一体化进程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意义,也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欧洲化进程的现有研究角度和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言语交流的一种方式,它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与社会密切相关。语言选择与身份构建之间是辩证的关系,两者互为条件和结果。语言具有身份属性识别的社会功能。社会身份对语言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三个务必”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四重特殊性身份。一是信仰身份,中国共产党人在“三个务必”中坚定、践行和维护信仰,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转化为改变世界的真理力量;二是政治身份,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强化政治身份意识、增强政治身份认同,在“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中保持政治清醒、彰显政治本色、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强化政治担当,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是革命身份,“三个务必”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永葆革命底色,具备革命者的精神意志和气魄本领;四是制度身份,“三个务必”从认识论维度上升到制度实践论维度,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以制度身份制约个体身份。  相似文献   

17.
中德对中国身份定位的认知存在偏差,中国的国家身份实际上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的复合体。中国在和平发展的过程中的国家身份包括"负责任大国"。"中国威胁论"在德国一直存在,对中国存在许多偏见和误解。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增强,动摇了他们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主导权,从而德国产生了自身"危机感"。要从国家身份定位的理论视角,从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制度因素,分析产生偏差的根源,因为观念的差异,导致中德对中国身份定位的认知产生差距。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使得“身份认同”成为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旨在于通过对美国非裔文学中女性的身份认同三个阶段的简要分析,为处于文化冲突和美国非裔文化内部倍感困惑的非裔女性找到一条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肯定自我文化身份认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若干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凯 《南方经济》2000,(6):61-63
本文首先分析“入世”带来的利弊的实质 ;其次 ,笔者主张把产业保护的对象确定为幼稚产业而不是民族产业 ;再次 ,对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入世”和迎接入世挑战的过程中政府的应对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中国加入WTO后跨国纳税人将越来越多的趋势,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居民身份判定标准急需改革。文章从中固税收主权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借鉴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代表国家的经验,对比发展中大国的认定标准,对修改中国个人所得税居民身份判定标准、规定居民与非居民身份的变更原则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