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立全局和系统理念,在指标体系的科学导引下,及时制定目标计划,完善相关政策机制,以绿色低碳引领城市未来发展,保障“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2.
加快侨资企业低碳转型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侨资企业低碳转型存在转型意愿不强、创新能力不够、政策扶持不力、配套服务不优等难题。面向“双碳”目标,应提高侨资企业低碳转型意愿,提升低碳创新能力,加强政策扶持,完善配套服务,推动新时代侨资企业低碳转型与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际上是在关注人的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旨在建立一种对子孙后代长久稳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优、最理想的生活状态。绿色低碳发展开启了政府、企业、公众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公众践行。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方向,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着力点,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本文结合现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总趋势,探寻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实现碳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路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旋律、“双碳”目标的提出、环境规制不断完善的制度环境,都要求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在对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中理念创新、环境规制、资源利用、环境影响及技术创新等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路径:明确理念目标,坚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方向;升级产业结构,确保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质量;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效率;创新绿色技术,提升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能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5.
6.
7.
因经济发展对碳基技术、传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不适配制度和社会嵌入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而引发的“碳锁定”问题,制约着中国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目前,产业结构升级、绿色创新意愿、政府环境规制、受教育程度对“碳解锁”发展的影响尤为显著,中国“碳解锁”水平较低且存在回落现象,区域间“碳解锁”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东北地区“碳解锁”路径较其他地区选择余地更小。应从技术、经济、制度和社会四个维度入手,构建区域差异化的“碳解锁”机制,建立“多主体—多路径”的区域治理体系,进而推动绿色技术革新,助力“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8.
9.
随着“双谈”目标的提出,旅游业中的碳排放问题逐渐凸显,尤其是旅游交通、大型酒店等行业,在旅游业碳排放中占很大比例。以旅游业碳排放领域为研究范围,采用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对该领域已知的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且发展后劲不足;区域聚合研究较少;技术进步的停滞,导致“旅游+双碳”研究创新力不足。 相似文献
10.
电力部门作为最大的碳排放部门,其低碳转型发展对于中国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至关重要.研究结果显示,电力部门在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碳排放需要在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2030年后快速下降,到2050年可以实现零排放.最关键的措施是从2020年开始,停止新增煤电项目并加速淘汰,在2030年后加速... 相似文献
11.
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建筑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高,建筑业减碳的进度将决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在整个绿色建筑寿命期内,全面提升建筑性能,促进绿色材料、运维以及施工的全面发展,是建筑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本文对双碳目标下绿色建筑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短缺的需要,世界各国正逐步转向低碳生态发展模式。针对低碳生态城市的评价是近年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论文从低碳生态的内涵、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方面对相关文献成果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研究的特点,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理论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潮流,广东经济发展也将向低碳发展方式转型。文章运用DPSIR模型分析了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驱动因素、广东大气质量面临的压力、广东的大气质量变化、广东大气质量变化的影响及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内外对低碳城市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一套可操作、可推广的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来指导城市低碳转型和发展。文章在理解低碳经济内涵的基础上,从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和发展阶段四个方面构建起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从准则层和目标层两个层面构建评价方法。以南昌为例,利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评价了南昌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结果发现南昌市低碳经济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分析得出的结果与南昌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契合,说明该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科学有效的。并由此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为南昌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18.
以煤为主的火电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主体,同时也是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的主体。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煤电仍将发挥能源电力安全“压舱石”和“顶梁柱”的作用。因此,火电行业低碳转型发展成为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和严格落实减排任务的关键,火电发展稳则能源电力供应稳,火电转型稳则“双碳”目标实现稳。政策衔接、技术驱动、机制创新协同发力,解决好火电行业低碳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对夯实我国能源安全基石和保障“双碳”目标实现意义重大。本文从我国火电行业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分析火电行业低碳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推动火电行业低碳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城市发展基本都是能源消耗型、生态破坏型的模式。燃烧产生大量碳化气体(CO、CO2等)直接或间接地对生态造成破坏。2003年英国政府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将中国的城市按经济水平划分为两类,又借助领航模型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等,分别说明在不同经济水平条件下的城市,适合哪种低碳城市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低碳城市建设是国家全面绿色转型的内在需求和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构建“经济-社会-创新-环境-能源”的评价体系,计算全国228个地级市的低碳发展质量,依据发展质量得分将其分为高质量城市、中高质量城市、中低质量城市、低质量城市4种类型,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主要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质量大体符合东高西低的地理特征,但西部也存在个别高质量低碳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科技创新依次是中低质量城市、中高质量城市、高质量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征;科技创新与社会公平是制约城市低碳发展的表达层主要障碍因素,科学研究等行业从业人员数量是指标层障碍因素。城市低碳建设应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关注环境保护与社会公平,而对于高质量城市应额外注意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