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以及美欧危机的相继爆发,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实力和愿景愈加增强。金砖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力量,在2008-2015年全球经济增量中贡献率高达69.48%,金砖峰会也成为务实合作的新平台,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标志着金砖合作进一步深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对金砖国家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金砖国家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过程中,一是要立足本国发展要求,做实金砖合作;二是要在G20框架内,防止逆全球化进一步蔓延;三是存量改革与增量创新并重,渐进式推动全球治理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2.
《重庆与世界》2016,(37):8-9
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9月1日在北京发表《“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完善全球治理、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开发性金融是推动国际金融合作的中坚力量,科技创新可以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逆全球化思潮盛行的背景下,全球经济治理出现了更多困难,近乎失灵。但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全球经济治理仍将在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上发挥重要作用。文章聚焦制度分析,以制度在不同国家层面上的协调为研究核心,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治理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在逆全球化思潮涌起的背景下,制度超越国界之后协调更加困难。破解全球经济治理困境要增加大国互信,以促进治理主体合作为中心,以完善和优化治理平台、培育和发展国际组织、加快构建更多经贸规则等为抓手,不断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随着在全球化时代日益深度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中国越来越需要通过政府外交手段来保障自身的金融利益和金融安全,于是金融外交作为一种新的外交形态逐渐在中国兴起。特别是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国际金融外交舞台上的活跃角色。在全球层次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并主张改革既有国际金融体系;在区域层次上,中国大力推动清迈倡议多边化以构建东亚区域金融秩序;在双边层次上,中国通过与部分友好国家和关键国家加强双边货币互换和推进本币结算来减少美元依赖、增强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在危机之后,中国的金融外交体现出一些新特点:在目标上,体现出改革以美国和美元为中心、以欧洲和欧元为次中心的既有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抱负;在手段上,主要通过多边和双边的制度化平台来表达中国立场;在对象上,中国金融外交着眼于新兴国家和周边国家;而在执行主体上,中国逐渐加强金融外交的国内制度基础,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金融外交决策体系,从而保障了金融外交的执行。金融外交构成了中国外交过去四年来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及其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方案及其实施效果,将是影响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国际金融体系重构等问题的主要因素,对21世纪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根源,揭示了以金融证券化与美国金融监管放松等为主要特征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在此次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中的作用;详细阐述了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并从金融监管框架、美联储职能以及金融业薪酬激励制度等层面,深入评价了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最后,从国内金融利益集团、国际金融监管竞争和现代金融发展模式等3个方面研究了美国进一步推行金融监管改革将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将于2017年5月19日在上海联合主办国际金融论坛(2017)。会议主题:全球化新阶段:国际金融形势与挑战议题:1.全球流动性拐点2.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3.资本流动、外汇储备下降与汇率4.中国对外金融开放战略5.全球化新阶段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7.
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上个世纪末和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持续失衡。全球经济失衡一方面表现为全球逐渐变成金融主导的经济,国际金融的发展远远快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同时金融资产越来越集中在美国,美国成为当今最为重要的金融巨头。另一方面是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因此,少数富人的政策及其行为,对全球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主要集中依靠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增长,但是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同时存在内部经济失衡,美国经济失衡和中国经济失衡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形成全球的经济金融结构失衡。美国经济结构失衡在于消费日益成为美国经济强…  相似文献   

8.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国际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和其他发达国家在全力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都在重新思考经济增长模式和金融自由化所带来的问题。表面上看,美国金融危机是金融创新和房地产泡沫引起的.深刻根源却是美国多年来“借贷经济”不良后果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战略思考,认为中国应在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提升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效能和水平,为自身金融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全球金融架构的良性、有序构筑和金融系统的合理、通畅运行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进而促进全球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美国金融史甚至全球金融吏上最深重的危机之一.这场危机可能将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拖入衰退的深渊,它也因此引起了各国对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反思.美国政府应对次贷危机的表现与美国在全球所推行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背道而驰,这对美国政府的信誉构成了严重打击.次贷危机也将对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格局构成冲击,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危机中不可能全身而退.且看本文对危机深层次影响的剖析.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启了金融科技的创新时代.相比传统的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在概念和业务方面更深入.从国际金融科技市场的角度看,全球各地金融科技发展各不相同,以中国、美国、英国和肯尼亚最具有代表性.但在金融科技带来的金融创新和智能的同时,金融风险变得更加难以控制,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网络融资和区块链技术为主要风险源头."监管沙盒"理念的提出为面临风险挑战的国际金融科技市场带来了新的突破口.以英国为首的各个国家根据国内情况,纷纷采取相应政策以解决金融科技发展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金融全球化在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使全球性的金融市场日渐形成,不仅推动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产生,而且使各国金融面临接受和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新形势。金融全球化的新内涵不仅使全球金融业加速发展,也使得全球化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入和加剧。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监管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我国即将加入WTO并将参与到金融全球化进程中,中央银行如何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实施更加有效的金融监管,已成为我国金融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国际金融体系运转至今已有70年。在此期间,国际汇率制度从黄金一美元本位转变为以浮动为主的多种汇率安排体系,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市场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汇率制度选择、储备货币和流动性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等理论讨论和政策变化贯穿于这一进程当中,成为重要的布雷顿森林遗产。在此期间,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崛起,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在金融领域,美元仍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发达国家仍在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经济格局与金融权力之间形成明显的错配,造成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和不平等。原本以解决收支问题和确保金融稳定为目的的国际金融体系,却在历次危机中无能为力,甚至为持续性全球失衡深埋隐患。实现储备货币多元化,重组和增设多层级的国际金融机构,建立全球金融安全网,是未来国际金融体系重建的核心内容。这其中,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重建,扩大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功能,提升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地位,参与创建新的多边金融机构,既符合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利益,也顺应新的国际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14.
裴桂芬教授出版的《国际金融动荡研究》一书 ,研究了 2 0世纪 90年代世界发生的重要金融危机及其原因、启示等问题 ,为国际金融危机理论及实践研究增添了亮点。该书给人们的思考是 :90年代严重的金融危机是否不会再现 ?金融危机的严重打击是否会换来国际金融的持续稳定发展 ?要考虑这一问题 ,必须研究国际金融动荡发生的原因。一般认为金融全球化是国际金融动荡的大背景。金融全球化的概念形成于 2 0世纪 90年代 ,在学术界并不存在一个准确或规范的定义 ,比较一致的概念是金融业跨国境发展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是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5.
牵动全球神经的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一波三折,终获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但由于投资者依然担心美国金融危机的前景,国际金融市场仍持续动荡。这项布什政府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所下的一剂“猛药”,并非成为化解所有金融和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6.
牟利成  张艳霞 《山东经济》2009,25(2):126-132
面对金融的全球化背景以及在此背景下所发生的一系列金融危机,中国对自身金融市场的开放及全球化必须做出相应的应对。明确金融规制的国家主体,谙熟国际金融的运行机制,关注金融规制的宏观战略结构而非金融机构的微观技术效率和革新三点,无疑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为我们留下的良方箴言。把中国的金融改革过程“嵌入”到中国独特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之中,使中国金融作为一个结构完整的整体“嵌入”到国际金融结构中,从而保证自身的独立性,无疑可以作为实现以上三点的独特机制。  相似文献   

17.
金融全球化主要是指国际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即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将以金融网络化、货币一体化、金融服务现代化和金融风险扩大化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全球化。理解金融全球化概念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其一,金融全球化过程中的金融活动的风险不可避免,且金融活动与风险联系机制会日益紧密。其二,金融全球化固然少不了若干发达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参与,但主要是由无数私人通过市场的逐步一体化推动的,这使得金融全球化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一个逐步削弱民族国家经济权利的过程。其三,它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范围上是逐渐扩展的,在程度上是不断加深的。  相似文献   

18.
国际金融恐怖平衡是美国和亚洲国家之间巨额资金流动的平衡,这种平衡掩盖经济内部失衡,具有不可持续性、财富分配不公平性和平衡被打破的后果严重性的特点。其形成原因包括发展中国家积累高额的国际储备应对汇率波动的冲击;国际金融体系对金融的监管滞后于经济金融全球化;国际金融合作机制滞后于贸易合作机制。基于此,应从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深化国际货币金融合作和加快亚洲区域金融合作等方面实现世界经济的平稳调整。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美元主导的全球化,也是全球经济金融结构严重失衡的全球化。本轮次贷危机的全面恶化升级,凸显出以美元为核心机制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重大制度性缺陷。在过去的20年中,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世界经济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时代,这是理解当今伞球经济金融的核心问题,也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时代大背景。  相似文献   

20.
艾尚乐 《改革与战略》2012,28(1):73-75,113
国际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使得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在治理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G20为代表的全球治理机制安排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中国依据循序渐进、互利共赢的原则参与到G20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推动其逐步由短期应急转向长期治理,被动反应转向主动决策的机制化和功能化方向发展,有助于其在促进全球金融治理过程中发挥更为显著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