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经纪人上联市场,下接农户,是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有效衔接的重要纽带。文章以嵌入性视角,对农民经纪人乡土社会关系网进行分析,从市场信息嵌入、信任嵌入、情面嵌入、合作与竞争嵌入四个方面微观呈现互动过程中的复杂关系,以实现农民经纪人对接农户和中间商,达成交易、保障地方市场的有序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朱奕帆  朱成全 《技术经济》2023,42(8):135-144
全民共同富裕关键在于农户共同富裕,而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农户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农户共同富裕。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增加创业机会、优化要素配置结构、促进区域人才流动赋能农户共同富裕。异质性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数字技术应用水平、财产性收入与社会关系的农户来说,数字乡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并不存在明显差异,这体现出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包容性。据此,提出夯实数字乡村建设根基、发挥包容性创业“推进器”作用、借力信息化平台优化要素配置结构的对策建议,以期发挥数字乡村建设在推动农户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电商的兴起与发展因重构农产品供应链成为农民现代化的加速器。首先从小农户商品生产和流通两个维度透视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失衡症结,把握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及其组织载体生发的历史必然。其后,剖析小农户嵌入农产品电商供应链的实现机理和联结模式,从而深刻揭示农户嵌入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实现路径。最后,紧扣嵌入约束条件,探寻促进农户稳定融入农产品电商供应链的最优解,以期为优化农业数字经济制度供给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推进成都市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师》2019,(5)
现阶段小农分散经营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成都市在土地改革、农业经营模式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但是也存在规模化经营程度不够、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社会化服务功能发挥不充分等制约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问题。结合成都实际,文章提出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产业融合发展、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一系列推进成都市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将小农户在市场化和专业化条件下组织起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关系演变的历史逻辑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角度分析指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过程就是小农户融入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小农户家庭经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要适应现代农业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就应当不断改革小农户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使小农户更好地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因此,实践中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应当坚持以加快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农村上层建筑调整作为根本遵循,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作为基本原则,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作为重要抓手,着力破除制约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的各项壁垒和障碍。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兼具金融服务和环境评估的市场行为,绿色金融从结构升级、技术应用、市场融合、资源配置等方面,赋能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但农户禀赋资源匮乏和绿色金融准入的双重壁垒效应,导致小农户获取绿色金融支持的难度大,相应制约了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基于此,亟须重构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关系,构建“绿色金融+”的中介传导模式,厘清绿色金融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的联结效应,助力小农户,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早期对产业区域粘性的研究局限在新古典分析框架下,忽视了产业转移的类生命特征和社会属性。产业转移不仅是产业布局的空间调整过程,也是生产关系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的转移过程。Probit模型验证企业嵌入原产地生产关系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越深,产业转移的成功概率越小。集群式产业转移可有效维系转移企业在原产地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生产关系网络,为破解产业区域粘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选取CHFS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及各维度对农户创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及四个维度均对农户创业绩效有正向作用。进一步考察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盈利状况、员工待遇质量以及农户幸福感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户创业绩效的影响效果在大规模项目、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更为突出;而相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与网络经营模式,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实体店经营模式的绩效影响更为显著。据此,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扶持小规模个体工商户与中小微企业扩容扩质发展,注重农村线下实体经济与现代数字化技术的有效衔接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程竹  陈前恒 《财经科学》2020,(2):106-119
本文兼顾西方"个人主义"(主要关注个人特征变量对行为人行为形成的影响)和东方"关系主义"(社会网络中的社会互动对行为人行为的影响)两种预设,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建立给定社会网络中行为人行为之间产生社会互动的空间自回归(SAR)模型,并使用中国西北一个村庄8年面板数据共1648个样本实证研究中国村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小农户种植多样化行为的社会互动效应。研究表明:小农户之间种植多样化行为的社会互动效应显著为正,且农户种植多样化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与其有关系往来的农户的种植多样化指数就会增加0.332个单位。因此,通过对社会网络中的一部分农户的种植行为进行干预,进而影响其他农户种植行为的改变,有利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0.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实现产业兴旺,不仅要促进农业产能的提升,更要形成有序发展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通过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系统化将成为产业振兴的充要条件;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序推进将成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保障。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供应链“学习能力”的创新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均能成为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吉星  张红霄 《经济经纬》2022,39(1):47-58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式,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分析农业补贴对农户购买农机服务影响的基础上,利用CLDS2014-2018年3期非平衡面板数据,使用面板ordered Logit随机效应模型、ER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手段,证实农业补贴能够显著促进农户购买农机服务,经过不同方式的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法消除内生性后,仍旧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补贴促进小规模、低收入和非粮食主产区内农户购买农机服务的作用更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证明,农业补贴不仅能够显著促进农户转入土地,而且能够提升其信贷可得性并促使其将资金用于生产性投资,扩大实际种粮面积并缓解资金约束,因而能够促进农户购买农机服务.研究发现有助于理解农业补贴与农机服务购买行为之间的内在机制,为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坚持并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产业转移的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嵌入在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当中。各行动者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及其在社会网络中所处位置的变化,都将对企业的迁移行为产生影响力。围绕力的一般作用过程及其特征,从社会网络影响力的产生、传导及反馈的过程来解析社会网络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李怀  于晓媛 《经济学家》2023,(12):114-124
小农户组织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以培育乡村内生发展动能为目标的系统治理工程。集体统摄下立足小农户本位的再组织化通过产权、关系与合约三重治理机制共同作用,反映了乡村发展的一般逻辑,有助于农业农村走向全面现代化。基于实践检验,发现了产权、关系和合约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互动机理,不仅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一般性分析框架,还有助于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合作理论和治理理论。总之,“集体统摄+小农户本位”下国家资源嵌入与社会资本介入,有助于培育和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能,助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探究农户对土地全程托管政策反馈的新命题,客观认识农户土地全程托管决策机制,为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实现乡村振兴。本文基于农户行为理论构建“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认知特征-农户决策”的分析框架并提出假设,选取行唐县作为调研对象,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研究表明:非农就业与风险偏好是影响农户决策最重要的因素,风险偏好对农户决策具有抑制效应,但非农就业能够显著调节这种抑制效应。非农就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兼业化是决定非农就业影响的重要因素,此外家庭负担、农用机械与认知水平对农户托管决策产生促进效应。在推进土地全程托管时,应当考虑非农就业与风险偏好对农户托管决策的影响,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与非农就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的经济行为并非是单个的孤立行为,而是充分体现社会嵌入性的社会关系网络行为。因此,新经济社会学的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在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中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关系网络在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由此提出命题:中小企业要成功地实施国际化战略,必须依赖于企业家充分利用社会关系网络生成的资源和能力,尤其是不可多得的核心资源与核心能力来建立国际竞争优势,进而取得预期的国际经营绩效。基于此命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社会网络的中小企业国际化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模型中"中小企业社会网络—国际竞争优势—国际化绩效"这一理论脉络。  相似文献   

16.
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走乡村内生式发展道路,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探索中国式乡村振兴之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挥“新乡贤”力量的应有之义。以浙江省义乌市H村为例,探究“新乡贤”促进乡村内生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乡贤”在“内生动力支持”下,通过“公共身份嵌入”推进乡村“规则制度营建”,发挥其在自组织实践中的“能人”作用,从而促进乡村内生式发展。具体而言,“新乡贤”能够以“公共身份”引领、突出能力与资源投入表率实现内外部资源动员;能够以正式制度设计与非正式制度合理应用促进社会参与;能够以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与公共事业发展增强村民本土认同。“新乡贤”群体在乡村内生式发展实践中具有巨大的活力与潜力,既助力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发展,又不使乡村失去“底色”,这一现象值得更多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国家对个体政治身份的界定使先验性的政治关系嵌入乡村社会,生命个体重塑自己的个人形象与社会关系,将国家界定的政治身份通过行动赋予实在意义.虽然“红”与“黑”的政治身份对村民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传统的道德与经济理性更多地主导着村民的日常交往,这使政治身份呈现出复杂的意义和内容.农民的人际关系与话语表述在充满政治压力的公共空间和相对独立自由的私人空间中产生矛盾,形成日常生活的异化.这是掌握权威的政治主流文化对乡村亚文化入侵和颠覆的结果,也是农民及其文化发挥主体性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产业组织创新,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基于对马克思产业组织理论和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方法、理论旨趣及价值取向的比较分析,以马克思产业组织理论作为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根本遵循,借鉴西方产业组织理论注重微观组织形态研究的有益成分,阐发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公平与效率兼顾构成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组织创新两大内核的理论逻辑,深刻影响着农业产业组织制度构建与政策设计上坚持农业现代化的包容性及其因应技术演化组织模式的适时创新性的基本内涵。农业共营制在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包容性发展导向下谋求分散农户组织化的基础上,通过农业生产模块化分工的市场进入和连接方式,探索了以农户为基础的多元主体利益协调、合作共享发展,推进了集体所有的农村土地资源与资本、技术、企业家能力等现代生产要素的集聚重组和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在发挥农业共营制组织效率优势和兼顾公平共享中促进了农民增收共富。农业共营制作为现代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一个有益尝试,为进一步探索和推广“农业共营”到“农民共富”的实现路径提供了政策设计与实践探索新的启示和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19.
产业转移不仅是一种典型的经济行为,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遵循经济学逻辑,当不同区域间的生产要素价格差距较大时,受市场信号指挥的企业就会自发采取适应性行为——向要素成本较低的区域进行梯度转移。现实中,尽管我国区域间的要素价格差距悬殊,但产业转移步伐远远落后于预期。从新经济社会学视角论证这种“经济悖论”,发现嵌入本地的生产性、服务性、制度性、社会性网络制约着企业的异地转移行为,进一步提出产业转移是企业社会关系网络和协力合作网络“脱嵌-再嵌入”的过程,并以江苏省南北挂钩共建产业园区为例,验证了两地政府通力合作有利于降低“脱嵌”对企业异地生产的冲击,并能够帮助企业“再嵌入”异地社会关系网络和协力合作网络,从而有力地解释了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需要政府介入的新经济社会学逻辑。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农业保险影响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生产的理论框架,基于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10270户微观数据,运用了断点回归以及PS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具体考察了参保对小农户规模经营、机械化水平、技术采用、专业化种植以及绿色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保险显著影响了小农户的资源配置方式,主要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以及增加农业技术采的方式助力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生产;农业保险的要素配置作用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参保后,经营面积10亩以下农户多选择"调面积",10-50亩的农户则选择"调结构"以及"机械化",分作物来看,农户对经济类作物表现出"冒进"的生产决策,对粮食作物则相对"保守";通过机制检验,农业保险通过开荒复垦、购买农机服务、引导技术培训、种植非粮化以及增加有机肥施用实现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