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要求加快推动产业融合和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铸魂.当前,我国在协同推动产业融合和科技创新,引领助推高质量发展方面仍有较大潜力.协同推动产业融合和科技创新,需要从协同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和科技创新、协同推动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以数字经济推动产业融合和科技创新、以产业链供应链为载体协同推动产业融合和科技创新几方面着手,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产业》2014,(2):20-21
正全球经济发展实践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第一推动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深入融合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引擎。实现跨越式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促进科技创新链和金融投资链的深度融合,进而加快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步伐,从而不断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我国科技与金融融合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科技创新的投融资环境还不尽如人意,对于科技创新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抓好科技创新和攻关等项目的培育,促进我国传统装备制造产业的升级换代;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科技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推动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具有比较优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仍存在资源碎片化,企业建设分散重复,行业发展条块分割,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融合度低等问题.协同创新作为一种能有效实现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汇聚的组织形式,很好地整合了人才、科技、信息、资本等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是适合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要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就必须要改革文化管理体制机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同时还要加快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并不断探索创新主体间协同创新机制与路径,达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5.
浙江已进入产业创新发展阶段,但创新战略有待深化。工业化发展阶段评价结果表明,浙江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产业创新等已经成为工业化的推动因素。目前我国科技创新缺乏统筹机制,浙江最好能率先建立创新统筹机制,加大基础技术攻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新一轮的调整和改革,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将科技创新上升到产业发展的战略层面,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机遇,尤其是中小企业,不仅可以推动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又能为社会创业活动增添活力,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障碍也是比较多的,中小企业内部创新创业机制不够完善,对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需要不断调整与完善。本文主要对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2月11日向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致贺信中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建设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是两项相辅相成的目标.实现这两项目标,要用大系统的思维去规划和实施,在大湾区构建和形成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产业...  相似文献   

8.
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实质就是以创新为驱动、以技术为依托、以产业为载体,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融合发展的创新演化过程。当前,新兴产业创新过程中,面临着技术孵化程度不高、市场培育强度不够、产业链发展不平衡、政策错配等问题,这些是产业发展必须跨越和突破的障碍。战略生态位管理(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SNM)视角下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就是利用"社会技术实验",在基因遗传和生态继承的基础上,驱动生态位的培育、优化和跃迁,从而实现科技、产业和社会的融合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基于“十三五”时期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科技创新各要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总体具有推动作用,但各创新因素影响差异较大,其中科研经费投入、政府宏观调控、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校人才资源、技术交易市场活力没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孕育孵化着代表新兴科技方向并引领产业升级发展的未来产业。回顾历史,基于产业体系的演进,可以更清晰地认知未来产业在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以及源头性技术突破的探路者形象。通过分析未来产业的内涵特征、全球动向及发展趋势,基于我国未来产业现状及产业创新体系态势,今后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前瞻性布局,充分谋划、培育产业创新多元主体、构建区位优势、错位发展格局进而全方位推动我国未来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欧盟的智能化增长战略为我国推动科研创新、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供了参考 "十二五"期间,我国面临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展创新型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无独有偶,欧盟2010年通过的《欧盟2020战略》也将创新作为引领未来经济增长的首要战略,  相似文献   

12.
<正>一、前言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在社会经济要素贡献中,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绿色清洁技术作为国民经济的加速器,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日益明显。近年来,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提升,如何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发挥科技创新的集体作用,达成协调发展的目标,还需要展开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大多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优先发展战略。21世纪以来,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顺应世界经济革命的浪潮,加强在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创新,从而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的进步与繁荣,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环境问题和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推动其健康产业进行科技创新。而且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优劣不仅关乎全民福祉,而且能够有效进养老产业技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文章基于技术进步的角度提出河北省健康产业科技创新路径,主要包括集中打造优先主导产业,重点打造新的健康科技增长点,全面建设产业发展支撑平台,构建系统发展规划与体系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民主法治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民主法治可以为社会管理创新设置管理边界、提供价值指引、提升实施效能,而社会管理创新也能够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的逐步完善和发展,进而促进我国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16.
<正>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子制造产业等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成果,科技创新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科尤其是信息通信学科和电子机械学科的成长和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科技推动农业产业化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通常为农业主产区,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口占有较大比重。在这些地区,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及加快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在农业产业化水平由低向高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从萌芽状态到引领和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也经历了不同发展过程。从单个地区看,农业产业化中的科技创新从偶然行为到常态化状态,表现为创新活动的日益活跃和对产业的主导作用加强。因此,加快地区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必须重视和培育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是新一轮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文章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南京市秦淮区推动科技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措施,为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秦淮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创新型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张晓刚 《特区经济》2010,(10):189-190
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对重庆市及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重庆的科技创新工作和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当务之急,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施,推动重庆产业科技创新,加快"一中心、一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20.
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随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进程的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新时期,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做强高精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要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巩固根基,提升产业体系质量、夯实载体,营造高水平创新创业生态、打通通道,完善创新体系、夯实组织机制保障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引领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和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